"袖中赵匕首":衣袖中藏着赵国的匕首,
# 赵匕首:战国时代荆轲刺秦王所用的匕首,因得自赵国徐夫人,故称。
"买自徐夫人":它是从徐夫人那里买来的。
# 徐夫人:古代铸剑名家,姓徐名夫人。
"玉匣闭霜雪":装着匕首的玉匣如同封闭着霜雪般寒冷锋利,
# 霜雪:刀刃寒光白如霜雪。比喻匕首锋利无比。
"经燕复历秦":这把匕首经历了燕国又到了秦国。
"其事竟不捷":荆轲刺秦的事情最终没有成功,
# 捷:成功。
"沦落归沙尘":这把匕首也沦落消失在历史的沙尘之中。
"持此愿投赠":拿着这把匕首愿意投赠给您,
"与君同急难":和您一起共赴急难。
# 急难:一作岁寒。
"荆卿一去后":荆轲离去之后,
# 荆卿:即荆轲,战国末年刺客。其先祖为齐人,后徙卫,卫人称其为庆卿。
"壮士多摧残":壮士们大多遭受了磨难和摧残。
"长号易水上":在易水边上高声长号,
# 易水:河流名,发源于河北易县。
"为我扬波澜":荆轲的事迹为我激荡起心中的波澜。
"凿井当及泉":凿井应当挖到泉源,
# 凿井当及泉:意指欲成大事,当坚持到底,志在必成。
"张帆当济川":张帆应当渡过江河。
"廉夫唯重义":廉洁的人只看重道义,
# 廉夫:旧称有气节、不苟取的人。
"骏马不劳鞭":骏马无需扬鞭自会奋力前行。
"人生贵相知":人生最可贵的是相互知心,
"何必金与钱":何必看重金钱呢?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友诗。诗歌开篇讲述了袖中赵匕首购自徐夫人,它曾历经燕秦,虽荆轲刺秦之事未成功,最终沦落于沙尘之中,但仍愿将其投赠友人,与友人共赴急难。接着写荆轲离去后,壮士多受摧残,在易水上长号,其事迹如波澜般激荡人心。又以“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作比喻,强调做事要做到底。再表明廉夫重义,骏马无需扬鞭,最后点明人生贵在相知,何必看重金钱。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对侠义精神的推崇,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认为友情和道义比金钱更重要。
2. 写作手法
用典:“袖中赵匕首,买自徐夫人”“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运用了荆轲刺秦的典故,借荆轲的事迹来表达对侠义精神的向往和对壮士遭遇的感慨,使诗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比喻:“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将人生做事比作凿井要到泉源、张帆要渡江河,形象地说明做事应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直抒胸臆:“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直接表达了诗人愿意与友人共患难的情谊以及对友情和人生价值的看法,情感真挚强烈。
3. 分段赏析
“袖中赵匕首,买自徐夫人。玉匣闭霜雪,经燕复历秦。其事竟不捷,沦落归沙尘。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前几句先介绍了赵匕首的来历和经历,接着写荆轲刺秦失败,匕首沦落,然后表明愿将匕首投赠友人,体现出与友人共赴急难的决心,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这几句借荆轲离去后壮士的遭遇,以及易水送别时的悲壮场景,表达对壮士命运的同情和对侠义精神的敬仰,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廉夫唯重义,骏马不劳鞭”,以凿井和张帆作比喻,强调做事要彻底,同时指出廉夫重义、骏马无需鞭策的道理,深化了诗歌的内涵。“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最后一句点明主题,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强调友情的珍贵,认为相知比金钱更重要,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升华。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极具特色。在内容结构上,层次分明,先借荆轲刺秦典故起笔,为后文情感抒发奠定历史文化基调;接着表明面对友人急难时自己全力相助的决心,情感逐步递进;最后直陈重义轻利、贵在相知的观点,深化主题。在表现手法上,以叙议为主,在叙议中巧妙融入情感,再现诗人仗剑任侠、扶危济困的“侠士”风度与必胜信念。语言风格豪迈奔放,充分展现出李白诗歌豪放浪漫的典型特征,其对侠义精神的推崇和对友情的珍视,极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