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离宫":皇家有三十六离宫,
# 三十六离宫:汉代在长安附近有三十六离宫。《后汉书·班固传》:“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楼台与天通":其楼台馆阁之高上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在阁道上行走,仿佛可直通月宫,
# 步行月:言其高也。,阁道:楼阁中用长廊相连结的通道。《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美人愁烟空":美人有高处不胜寒之感。
# 烟空:高空;缥缈的云天。
"恩疏宠不及":因皇帝的恩宠不能遍及宫人,
"桃李伤春风":至使宫人有桃李伤春之悲。
# 桃李:桃花与李花。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淫乐意何极":这样皇帝犹嫌欢乐之意未尽,
"金舆向回中":要起銮驾金舆到回中宫去游乐。
# 回中: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陇县西北。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出巡陇西、北地(今宁夏和甘肃东部),东归时经过此处。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从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深入,烧毁此宫。,金舆:帝王乘坐的车轿。
"万乘出黄道":如今万乘銮驾行出黄道,从回中返驾回宫中了,
# 黄道:是古人想象中太阳绕地运行的轨道。,万乘:指帝王。
"千旗扬彩虹":有千骑打着彩旗开道。
"前军细柳北":前军已至细柳营之北,
# 细柳:指军营。地名,即长安细柳仓,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水北岸。西汉周亚夫驻军处。
"后骑甘泉东":后骑尚还在甘泉宫之东。
# 甘泉:汉宫名。甘泉宫建于甘泉山上,北距长安三百里,可以望见长安城。
"岂问渭川老":不知当今的皇帝能不能像周文王那样起用在渭水河畔垂钓的老人,
# 渭川老:指姜太公吕尚(即姜子牙)。
"宁邀襄野童":也不知道君王是否能向襄野牧童询问治国之道。
# 襄野童: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后来就用以歌咏皇帝出巡。
"秋慕瑶池宴":原来是像周穆王西行与王母开瑶池之宴一样去游宴了,
# 瑶池宴:谓神仙之会。,秋慕:一作“但慕”。
"归来乐未穷":现在正是兴冲冲地打道回府呢。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全诗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明写美人失宠,实则以美人自况,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中通过“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等句,暗示诗人自身被疏远、不被重用的境遇。夸张:诗人用“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等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帝王巡游的宏大场景,展现了极尽奢华的皇家气派。用典:李白在诗中巧妙运用典故,如“渭川老”(指吕尚)和“襄野童”(指黄帝问路的牧童),通过这些典故,进一步批判帝王不重用贤才的行为。
2. 分段赏析
第一层(前六句):诗人以“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这些富丽堂皇的宫殿与孤独的美人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美人失宠的凄凉。诗人以美人自况,表达了自己被疏远、不被重用的悲哀。第二层(中间六句):诗人通过“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等句,极力渲染了帝王巡游的宏大场景,展现了极尽奢华的皇家气派。这种描写不仅烘托出帝王的淫乐,也为下文的批判做了铺垫。第三层(后四句):诗的结尾,诗人笔锋一转,批判帝王巡游的真实用意:“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诗人指出,帝王只知享乐,不问治国之道,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3. 作品点评
此诗巧妙地运用汉武帝的形象来隐喻唐明皇,因而其蕴含的忧虑显得尤为深沉。尽管全诗风格“悲喜交织而不失温婉,讽刺与赞美曲折而不含怨恨”,正如《诗法家数》所述。诗中极力刻画了汉武帝沉溺于极致的享乐与对神仙的狂热追求,通过多重渲染,层层铺垫,先是对宫中建筑群的繁多、楼台的高耸、阁道的雄伟以及佳人的绝美进行详尽描绘,这些都无法满足汉武帝的欲望,从而烘托出其淫乐之极致。随后,以“万乘”与“前军”两联工整的对仗,进一步渲染了汉武帝出游时的浩大声势与对神仙的极端向往。这一系列描写,空间广阔无垠,景象宏伟壮丽,情感肆意奔放,思绪如骏马奔腾。然而,在最后,笔锋突然一转,“岂问”两句如同断崖般陡峭,使原本肆意奔腾的思绪猛然停顿,在大起大落之间,使得对时局的讽刺与自我感叹的主题得到了强烈凸显,如同红梅映雪般鲜明,空谷中的回响般清晰。可以说,此诗内涵丰富,豪放中透露出悲凉,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在结构上,全诗上下呼应,层层递进,语言华丽多彩,气势磅礴;在立意上,则显得高雅古典,超凡脱俗。
# 诗言汉武巡幸回中,不过溺志于神仙之事,岂为求贤哉?明皇亦好神仙,此其讽谏之作与?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 沉痛语以骏快出之。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上一篇:唐·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下一篇:唐·李白《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