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云峰起":乌云从东山上涌起,就像山峰一样,
# 东岳云峰起:“东岳”二句,即《公羊传》“泰山之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意。《说苑》:泰山,东岳也。谢道韫侍:“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庾肩吾诗:“雨足飞春殿,云峰入夏池。”
"溶溶满太虚":滚滚而来,简直要塞满整个天空。
# 太虚:指天空。,溶溶:形容乌云盛多。
"震雷翻幕燕":雷声阵阵,将小燕子们惊起,
# 幕燕:典出《左传》,无特别含义,仅指普通的燕子。
"骤雨落河鱼":大雨倾盆,河里的鱼儿也要吓得躲到水底。
# 河鱼:典出《左传》,无特别含义,仅指普通的鱼。
"座对贤人酒":如此雨夜,我独自面对好酒深感寂寞,
# 贤人酒:指浊酒。《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白酒即浊酒,是一种酿造酒。清酒则为蒸馏酒。又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门听长者车":除了雷雨声,就只有门外时不时的车马声了。
# 长者:这里指显贵者,《史记·陈丞相世家》:“家乃负郭穷巷,然门多,有长者车辙”。
"相邀愧泥泞":很不好意思,这样的天气还请您赏光,路上太泥泞,
"骑马到阶除":就烦请您骑马来吧。
# 阶除:台阶。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宴饮为题材的五言律诗。诗中描绘雷雨交加、燕翻鱼落的动荡之景,后写备酒待客、殷切相邀,生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诗中先描绘泰山云峰升腾、云雾弥漫天空的壮阔景象,继而以“震雷”“骤雨”突出雷雨的迅猛——雷声轰鸣惊得燕子翻飞(“翻幕燕”),暴雨倾盆使河中鱼儿仿佛被击落(“落河鱼”)。诗人独坐室内,面对雷雨的“动”,更显自身的“静”。外界的喧嚣非但未打破寂寞,反而以热闹的环境反衬出诗人独处时的寂寥心境
3. 分段赏析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两句描绘泰山之景。“东岳”点明方位,“云峰起”写出泰山云雾缭绕、云气升腾的动态感,“溶溶满太虚”则形容云雾弥漫、充盈天空的壮阔之态,开篇便营造出雄浑磅礴的氛围,为后续雷雨的到来做铺垫。“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聚焦雷雨时的景象。“震雷”突出雷声轰鸣,“翻幕燕”形象地写出雷声惊得屋檐下的燕子翻飞逃窜;“骤雨”强调雨势急促,“落河鱼”生动展现大雨倾盆,河中鱼儿似被雨点击落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对燕、鱼等动物在雷雨中反应的刻画,侧面烘托出风雨的猛烈。“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转向室内场景。“贤人酒”指代美酒,诗人独坐室内,面对美酒,满心期待友人到来;“门听长者车”描绘诗人静候在门,倾听友人车马之声的情景,细腻地表现出诗人等待友人时的急切与期待之情。“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直抒邀请之意。诗人因雨天道路泥泞,心中愧疚地发出邀请,希望友人能骑马前来,直至台阶之下。“愧”字体现出诗人对友人冒雨前来的体谅与歉意,而邀请的话语则饱含着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渴望与友人相聚共饮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
上一篇:唐·杜甫《病橘》
下一篇:唐·李益《临滹沱见蕃使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