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
shān
shuǐ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shí
huà
shuǐ
huà
shí
néng
shì
shòu
xiāng
wáng
zǎi
shǐ
kěn
liú
zhēn
zhuàng
zāi
kūn
lún
fāng
guà
jūn
gāo
táng
zhī
líng
dòng
tíng
běn
dōng
chì
àn
shuǐ
yín
tōng
zhōng
yǒu
yún
suí
fēi
lóng
zhōu
rén
shān
jìn
hóng
tāo
fēng
yóu
gōng
yuǎn
shì
zhǐ
chǐ
yīng
lùn
wàn
yān
bīng
zhōu
kuài
jiǎn
dāo
jiǎn
sōng
bàn
jiāng
shuǐ

译文

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绘画不受人事的催逼,王宰才肯挥笔留真迹。好一幅壮丽的昆仑方壶图,挂在您厅堂的粉墙壁上。从巴陵的洞庭到日本以东,赤岸水与银河相通,水天之间的云气追随飞龙。大风劲吹洪涛起,船工和渔夫将船靠岸以回避,山间林木被风吹得树梢俯地。先生尤工远势古人莫能相比,咫尺的画面就能展示江山达万里。不知从何处弄来一把并州快剪刀,剪来半江吴淞水。

逐句剖析

"十日画一水":十天画完一条河,

"五日画一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

"能事不受相促迫":绘画不受人事的催逼,

# 能事:十分擅长的事情。

"王宰始肯留真迹":王宰才肯挥笔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好一幅壮丽的昆仑方壶图,

# 方壶:方壶是神话中东海仙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壶:一作”丈“。,昆仑:昆仑是传说中西方神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

"挂君高堂之素壁":挂在您厅堂的粉墙壁上。

"巴陵洞庭日本东":从巴陵的洞庭到日本以东,

# 日本东:日本东面的海域。,巴陵:郡名。唐天宝、至德年间改岳州为巴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地处洞庭湖东。

"赤岸水与银河通":赤岸水与银河相通,

# 赤岸:地名。这里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江湖的岸。赤:一作“南”。

"中有云气随飞龙":水天之间的云气追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大风劲吹洪涛起,船工和渔夫将船靠岸以回避,

# 浦溆:水边,岸边。

"山木尽亚洪涛风":山间林木被风吹得树梢俯地。

# 亚:通“压”,俯偃低垂。一作“带”。

"尤工远势古莫比":先生尤工远势古人莫能相比,

# 远势:指绘画中的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背景。

"咫尺应须论万里":咫尺的画面就能展示江山达万里。

# 论:一作“行”,一作“千”。

"焉得并州快剪刀":不知从何处弄来一把并州快剪刀,

# 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

"剪取吴松半江水":剪来半江吴淞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戏题画山水图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歌行体诗。诗中先赞王宰创作态度严谨,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待胸有成竹才留真迹。继而描绘其昆仑方壶图,展现画面上山岭巍峨、空间辽远、构图宏伟的壮观景象。又通过对江水、云气、飞龙、舟人渔子等元素的刻画,表现出画中奇伟水势,风猛浪高,使画面神韵飞动。诗中高度评价王宰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的高超绘画技法,能在尺幅间绘出万里江山。结尾以索靖赞顾恺之画的典故,含蓄赞扬画作的艺术感染力。全诗将诗情与画意融为一体,生动活泼,挥洒自如,充分体现了杜甫题画诗使笔如画的高超水准,对后世题画诗创作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约创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与《戏为韦偃双松图歌》《题壁上韦偃画马歌》同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时期的题画之作。时值安史之乱,诗人流寓蜀中,与蜀地文人画士交游密切,这首诗正是应唐代著名山水画家王宰之邀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歌行体诗,也是一首题画诗。诗中赞扬画家王宰严谨的创作态度,展现出画中巍峨山岭纵横交错,江水从巴陵洞庭流向日本东,与银河相通,云气随飞龙飘动,舟人渔子在洪涛风势中活动的壮阔画面,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想象丰富、构图精妙的特色,也彰显了杜甫题画诗使笔如画的艺术功力。

2. 写作手法

用典:结尾两句用典,相传晋代索靖观赏顾恺之的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杜甫在这里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用以赞扬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写得含蓄简练。

3. 分段赏析

《戏题画山水图歌》首四句先不直接谈画,反而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通过“十日”“五日”的夸张时间,塑造王宰严谨专注的艺术家形象,凸显其“意兴所到,从容挥毫”的大家风范。“始肯”暗含画家对艺术的敬畏,非灵感充盈不轻易落笔;节奏疏朗,与画家沉静心境相呼应,强化创作态度的严肃性,为后文画作之精妙埋下伏笔,揭示艺术创作需摒除功利、追求本真的哲理,呼应杜甫“文章千古事”的文艺观。接着描写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极西的昆仑和极东的方壶对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画面空间辽远广阔,构图宏伟,气韵生动,给人以雄奇壮美的感受。“壮哉”一词,表达了诗人观画时的美感体会和由衷的赞叹。中间五句写画中赤岸水通天际,渔舟避风,动态景物与静态山势交织,构成雄奇与灵动并存的画面。一连串地名的连用以虚写实,凸显江水奔涌之势,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山水一体,相得益彰。同时此句化用了《庄子·逍遥游》:“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一句,虚实相生,将无形之风具象化为云气翻腾。“亚”字炼字精妙,拟态狂风压弯山木的视觉冲击,把大风的威力表现得活灵活现,渲染出风猛、浪高、水急的灵动画面,采用远近结合山水构图,呼应中国画“咫尺万里”的美学特征,通过自然力的磅礴(风、浪)与人的渺小(渔子入浦),暗含对宇宙伟力的敬畏,亦烘托画作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末六句以“咫尺万里”概括画作空间张力,凸显王宰突破物理局限的艺术造诣。“并州快剪刀”奇喻,将画中江水与实景混融,强化逼真感。最后引用索靖称赞顾恺之的典故,含蓄赞誉王宰可比顾恺之,语言凝练而意蕴深远,既赞画技“以假乱真”,又暗含诗人欲携画归去的沉醉之情,诗情画意至此浑然一体。全诗以题画为表,实则贯通诗、画、理三重境界。结构上首尾呼应,从创作态度到艺术效果层层递进;语言上炼字精准,用典无痕;情感上既有对画家的倾慕,亦隐含对自然与艺术关系的深刻哲思,堪称题画诗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高适《东平路作三首》

下一篇:唐·杜甫《病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