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为国家孕英才":上天为国家培育出杰出的人才,
"森森矛戟拥灵台":众多的兵器簇拥着军事要地。
"浩荡深谋喷江海":深远广阔的谋略如江海般喷薄而出,
"纵横逸气走风雷":豪迈奔放的气概像风雷般纵横驰骋。
"丈夫立身有如此":大丈夫立身处世能像这样,
"一呼三军皆披靡":一呼喝,三军将士都纷纷响应,所向披靡。
"卫青谩作大将军":卫青徒有大将军的名号,
"白起真成一竖子":白起也不过是个小子。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人诗。诗中描绘哥舒大夫为国家孕育的英才,拥有如江海般浩荡的谋略、如风雷般纵横的逸气,麾下矛戟森森,一呼而三军披靡。通过与卫青、白起对比,凸显哥舒大夫的卓越不凡。表达了诗人对哥舒大夫的高度赞美,同时也委婉传达出自己渴望得到赏识、施展才华的心愿。
2. 写作手法
对比:“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把哥舒大夫与卫青、白起对比,以贬低历史名将,来彰显哥舒大夫的卓越超群,强化对其赞美之情。烘托:“森森矛戟拥灵台”,通过描写兵器林立环绕军事要地,烘托出哥舒大夫的威严与掌控局势的统帅风范。
3. 分段赏析
“天为国家孕英才”:语言上,简洁有力,一个“孕”字将国家孕育人才的过程形象化,仿佛哥舒大夫是上天特意为国家培育的栋梁。内容主题方面,开篇便高度赞扬哥舒大夫是国家难得的英才,奠定了全诗对其推崇的基调。“森森矛戟拥灵台”:形象塑造上,“森森矛戟”描绘出兵器林立的肃杀场景,“拥灵台”则展现哥舒大夫坐拥军事要地、指挥若定的统帅形象。表达技巧上,借景(兵器)烘托人物的威严与权势。“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哥舒大夫的谋略比作江海般浩荡,逸气比作风雷般纵横,生动形象地突出其谋略深远和意气风发,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语言风格。“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内容上,强调大丈夫就应如哥舒大夫这般有才有威,能让三军为之效命,表达对哥舒大夫的钦佩与赞美。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总结前文哥舒大夫的卓越之处,又引出下文对其功绩的进一步推崇。“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运用对比手法,将哥舒大夫与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卫青、白起相比较,贬低卫青、白起,以衬托哥舒大夫的超绝,情感强烈地表达出对哥舒大夫的高度赞扬,也委婉暗示自己期望遇到如哥舒大夫这样的明主。
上一篇:唐·张巡《守睢阳作》
下一篇:唐·李白《别鲁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