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
fèn
tóu
wèi
láng
zhō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hǎi
shuǐ
rén
jīng
wěng
shā
ér
sài
shǐ
tāo
tiān
yān
liù
lóng
zhī
hào
dàng
qiān
bái
qín
西
jiǔ
xīng
fēn
áo
áo
nán
guàn
jūn
tiān
ér
liàn
gāo
táng
ér
yǎn
lèi
xuè
ér
chéng
chūn
ér
cǎo
yōu
yuàn
ér
chén
xiōng
jiǔ
jiāng
sān
xiá
bēi
huà
zhī
nán
líng
guān
běi
chóu
ài
zhāng
tiān
nán
lǎo
mén
ròu
sàn
bǎi
cǎo
nàn
xiāng
xié
shù
zhēn
guì
qiú
luán
chǒng
shùn
shòu
chéng
gēng
shuāi
jiāng
ān
hào
zhě
hào
zhě
rěn
lín
wēi
ér
xiāng
chī
péng
yuè
hǎi
háo
liè
wéi
cāng
cāng
zhī
tiān
gāo
shì
tīng
bēi
tuō
láo
tǎng
biàn
měi
jūn
shōu
bái
guī

译文

大海汹涌翻腾,百姓落难喂了长鲸。浓烟滚滚风沙弥漫四方,这滔天大祸起于燕齐之地。皇帝的车驾多么浩荡,不得不离开长安向西而行。九州山河分崩离析,难民在战乱中惨惨呼号。我好比南冠君子钟仪,在狱中呼天呼地。思念父母掩面而泣,血泪坠地化成稀泥。春天虽到但狱门并不长草,我独自愁怨昏昏迷迷。兄长在九江啊贤弟在三峡,我不能生翅成仙去与他们相聚。穆陵关北的孩子令人发愁,南昌之南的老伴又与我别离。一门骨肉不得团圆,大难中不能互相救急。拔出桂树栽上荆棘,关上鸾凤去宠爱山鸡。当年舜禅位于禹,伯成子高便回家去种地。世风日哀,我该到何处栖息。喜欢我的人对我十分体恤,不喜欢我的人为何忍心乘危相取。伍子胥葬身于鸱夷,彭越被剁成了肉酱。自古以来的豪杰,这样做又何必.悠悠苍天啊,您居高临下。要能听到我在下面的申诉,那就赶快把我解救出牢狱。如果能够识辨美玉,请你魏郎中将我白珠收月。

逐句剖析

"海水渤潏":大海汹涌翻腾,

# 渤潏:大水沸涌的形状,用以描写社会动乱。

"人罹鲸鲵":百姓落难喂了长鲸。

# 罹:遭受,遭遇。鲸、鲵,都是海中的大鱼,比喻恶残不义之徒。这是指发动叛乱的安禄山叛军。

"蓊胡沙而四塞":浓烟滚滚风沙弥漫四方,

# 蓊:聚集。李善《文选注》:“蓊,聚也。”

"始滔天于燕齐":这滔天大祸起于燕齐之地。

# 燕齐:燕齐:今今河北、山东一带。《尚书·尧典》:“浩浩滔天。”禄山自范阳起逆,遂据燕地,燕与齐接壤,故兼言之曰“始滔天于燕、齐”也。

"何六龙之浩荡":皇帝的车驾多么浩荡,

# 六龙:古代天子车驾为六马。马高八尺曰龙,故六龙指皇帝车驾。《淮南子注》:言日乘车驾以六龙,以喻明皇幸蜀也。蜀在秦之西,故曰秦西。

"迁白日于秦西":不得不离开长安向西而行。

# 白日:古人以帝王为日象。此指唐玄宗。

"九土星分":九州山河分崩离析,

# 星分:指山河破碎。,九土:九州之土。星分:指山河破碎。《国语》:“能平九土。”韦昭曰:“九土,九州之土也。”《淮南子》:“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济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伸土。”左思《蜀都赋》:“九土垦分,万国错峙。”

"嗷嗷栖栖":难民在战乱中惨惨呼号。

# 嗷嗷:本为雁哀鸣声,诗中喻百姓哀愁声。

"南冠君子":我好比南冠君子钟仪,

# 南冠君子:春秋时楚人钟仪被晋国俘虏后仍戴着楚国的帽子。《左传》: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伶人也。”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

"呼天而啼":在狱中呼天呼地。

"恋高堂而掩泣":思念父母掩面而泣,

# 高堂:指父母。萧士赟曰:高堂,喻朝廷也。世之称父母多曰高堂,太白诗中绝无思亲之句,疑其迁化久矣。《汉书·贾谊传》曰: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常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萧氏以高堂为喻朝廷,其说近是。

"泪血地而成泥":血泪坠地化成稀泥。

"狱户春而不草":春天虽到但狱门并不长草,

# 狱户:一作时当。

"独幽怨而沉迷":我独自愁怨昏昏迷迷。

"兄九江兮弟三峡":兄长在九江啊贤弟在三峡,

# 九江:郡名。唐称浔阳,隋称九江。治所在今江西九江。《文献通考》:九江,在江州之西北。三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并称三峡。《四川通志》:上自夔州,下至归州、夷陵州,凡七百里中皆三峡之地。

"悲羽化之难齐":我不能生翅成仙去与他们相聚。

# 羽化:长翅膀,指成仙。此句盖谓弟兄天各一方,欲如飞仙之轻举远逝而相聚会,不能得也。

"穆陵关北愁爱子":穆陵关北的孩子令人发愁,

# 穆陵:在今山东沂水县北。《唐书·地理志》:沂州沂水县北有穆陵关。《山东通志》:穆陵关,在沂水县北一百二十里,古齐关也。《一统志》:穆陵关,在青州大岘山上。《左传》:齐桓公曰:“赐我先君履,南至于穆陵。”即此。又《元和郡县志》:穆陵关,在黄州麻城县西八十八里。在穆陵山上。是穆陵关有二处,而太白所称者,则齐地之穆陵关也。盖是时伯禽尚在东鲁未归耳。

"豫章天南隔老妻":南昌之南的老伴又与我别离。

# 豫章:郡名,唐时属江南西道,又谓之洪州,在浔阳郡之南。治所在今江西南昌。疑太白卧庐山时,家室寓此,《流夜郎寄内》诗曰“南来不得豫章书”,可见。

"一门骨肉散百草":一门骨肉不得团圆,

"遇难不复相提携":大难中不能互相救急。

"树榛拔桂":拔出桂树栽上荆棘,

"囚鸾宠鸡":关上鸾凤去宠爱山鸡。

"舜昔授禹":当年舜禅位于禹,

"伯成耕犁":伯成子高便回家去种地。

# 伯成:即伯成子高,尧时诸侯。《庄子》: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吾子辞为诸侯而耕,敢问其故何也?”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日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夫子阖行耶?无落吾事。”俋俋乎耕而不顾。

"德自此衰":世风日哀,

"吾将安栖":我该到何处栖息。

"好我者恤我":喜欢我的人对我十分体恤,

"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不喜欢我的人为何忍心乘危相取。

"子胥鸱夷":伍子胥葬身于鸱夷,

# 鸱夷:皮袋子。伍于胥屡谏吴王,被装进鸱夷投于江中,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说苑》:吴王赐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子胥乃自刎。吴王取子胥尸,盛以鸱夷,浮之江中。《汉书》:“比干剖心,子胥鸱夷。”应劭曰:“吴王取马革为鸱夷,盛子胥而沉之江。鸱夷,榼形。”颜师古曰:“鸱夷,即令之盛酒鸱夷幐。”高诱《吕览注》:“革囊之大者为鸱夷。”《史记索隐》:“韦昭云:以皮作鸱鸟形,名曰鸱夷。鸱夷,皮榼也。服虔云:用马革作囊以裹尸,投之于江。”

"彭越醢醯":彭越被剁成了肉酱。

# 醢醯:肉酱。《史记》:汉诛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赐诸侯。,彭越:汉初大将。

"自古豪烈":自古以来的豪杰,

"胡为此繄":这样做又何必.

# 繄:语气助词。《广韵》:“繄,辞也。”《韵会》:“繄,语助也。”

"苍苍之天":悠悠苍天啊,

"高乎视低":您居高临下。

"如其听卑":要能听到我在下面的申诉,

"脱我牢狴":那就赶快把我解救出牢狱。

# 牢狴:牢狱。《初学记》:狴牢者,亦狱别名。《家语》:孔子为鲁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王肃注:狴,狱牢也。

"傥辨美玉":如果能够识辨美玉,

"君收白珪":请你魏郎中将我白珠收月。

# 白珪:即白圭。《诗经·小雅》:“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万愤词投魏郎中》是唐代诗人李白于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中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诗中,李白详述了在安史之乱期间,自身与家人被迫离散、不幸深陷牢狱的悲惨遭遇,字里行间满是期望当权者能为其洗刷冤屈的迫切诉求。​诗的开篇,描绘了安史之乱爆发后,国家与百姓深陷水深火热的场景,这一乱世不仅给社会带来重创,也将诗人拖入了命运的泥沼。随后,李白自述虽一心为国,秉持忠心,却意外蒙冤入狱,命运陡然转折。诗至中间部分,笔锋一转,切入对现实政治局势的刻画,其情感愈发激昂强烈。而在结尾之处,李白再次强调自身的无辜,并以含蓄委婉之法,表达了渴望获得援助的心声。​纵观全诗,李白运用了奇谲瑰丽的语言,抒发着悲愤交加、激昂澎湃的情感,为读者展现出一种独特而又震撼人心的瑰奇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诗里“狱户春而不草”等语句推断,《万愤词投魏郎中》是李白被囚于浔阳(现今江西九江)狱中时所作。裴斐在《李白年谱简编》里也指出,此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即李白被囚禁期间。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骤然爆发,战火迅猛席卷河北、河南地区。转年正月,东都洛阳也沦陷敌手。李白与宗氏夫人匆忙往南逃亡,一路西入庐山。他满心怀着救国热忱,却无奈无用武之地,辗转难眠,痛心疾首,痛苦不堪,一心盼着能等来时机,实现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抱负。恰在此时,永王李璘率军东下,途径庐山。久仰李白大名,李璘先后三次派人恭请李白入幕。李白虽满怀平息叛乱的急切心愿,然而对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错综复杂认识不足,便很快应允了永王的聘请。 在平叛战事中,永王李璘未遵循李亨(即肃宗)的调遣与安排,最终双方兵戎相向,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也被迫仓皇奔逃。虽说李白坚决反对割据,一心主张平定叛乱,可因曾身为李璘幕僚,还是无辜获罪,被关进了浔阳监狱,沦为统治集团内部争斗的牺牲品。这距离他加入李璘幕府仅仅过去了数十日。《万愤词投魏郎中》一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诗人借安史之乱中自身与家人离散、身陷囹圄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悲愤、对自身冤屈的控诉以及对昭雪冤狱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对比:“树榛拔桂,囚鸾宠鸡”通过“榛”(杂树)与“桂”(香木)、“鸾”(神鸟)与“鸡”(凡禽)的对比,揭露统治者重用庸才、打压贤良的昏聩,象征朝廷的腐败。用典:诗中引用“子胥鸱夷”(伍子胥被投江)、“彭越醢醯”(彭越被剁为肉酱)的悲剧,借古喻今,控诉统治者对忠良的迫害,暗示自身蒙冤的处境。另以“伯成耕犁”(伯成子高辞官归田)的典故,批判德政衰败、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的失德。直抒胸臆:诗人以“呼天而啼”“泪血成泥”等语言,直接表达狱中的绝望与愤懑,情感如洪流般倾泻,体现了李白诗风“一泻千里”的特点。借古讽今:“六龙浩荡,迁白日于秦西”以“六龙御日”的神话暗讽唐玄宗仓皇西逃的狼狈,用“白日”象征帝王权威的陨落,兼具讽刺与悲悯。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安史之乱期间,诗人与家人失散、身陷囹圄的悲惨境遇,同时表达了对魏郎中(身份不详)援助昭雪冤屈的深切期望。开篇,诗人勾勒出一幅动荡、凄惨的战乱图景:“海水渤潏,人罹鲸鲵。”“蓊胡沙而四塞”,描绘出安史叛军如汹涌恶浪,席卷四方,尘沙漫天,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始滔天于燕齐”,点明这场灾祸源自燕齐之地,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恰似洪水决堤,掀起滔天巨浪,让整个国家陷入水深火热。“何六龙之浩荡,迁白日于秦西”,诗人以六龙驾车比喻朝廷,白日象征唐玄宗。安禄山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西逃入蜀,这一情景被诗人以略带讽刺的笔触记录下来,其狼狈之态跃然纸上。“九土星分,嗷嗷凄凄”,九州大地因这场叛乱四分五裂,百姓流离失所,哭声遍野,一片凄惨。“南冠君子,呼天而啼”,诗人自比为“南冠君子”,身为囚徒的他,在狱中呼天抢地,满心悲苦无人诉说。“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此处“高堂”既指父母,又似暗指朝廷,他因思念亲人、忧心国事,掩面哭泣,血泪交融,滴落在地,令人动容。“狱户春而不草,独幽怨而沉迷”,即便春日已至,监牢却依旧荒芜,不见一丝生机,诗人深陷幽怨,难以自拔,孤独与痛苦如影随形。“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之难齐”,诗人感叹一家人骨肉分离,即便化为神仙,也难以相聚。“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他的儿子远在穆陵关北,妻子则寄居豫章,天各一方,难以相见。“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一家人如同被风吹散的百草,在乱世中各自飘零,遭遇危难时,再也无法相互扶持。这一系列诗句,将诗人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和他无辜入狱的悲愤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批判现实:“树榛拔桂,囚鸾宠鸡。”他以榛树和鸡比喻无能的权奸,他们在朝廷中得到扶植和重用;以桂树和鸾凤象征有才能的人,却遭到排挤和打击,深刻揭示了统治者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昏庸。“舜昔授禹,伯成耕犁。德自此衰,吾将安栖?”诗人借用伯成子高在舜传位给禹后辞官耕地的典故,暗示当下德政衰败,社会黑暗,自己无处安身。“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面对自己的困境,诗人发出这样的质问,体现出他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与悲愤。“子胥鸱夷,彭越醢醯。自古豪烈,胡为此繄?”伍子胥被吴王杀害后装入皮口袋弃于江中,彭越被刘邦剁成肉酱,诗人借此典故控诉现实政治的黑暗,感慨英雄豪杰在这样的世道中难以善终。最后,诗人向苍天呼告:“苍苍之天,高乎视低。如其听卑,脱我牢狴。”他期盼苍天能听到他这个卑微之人的呼声,将他从牢狱之中解救出来。“倘辨美玉,君收白珪。”诗人以洁白无瑕的白珪自比,表明自己的清白无辜,渴望能有机会为平定安史之乱、恢复国家统一贡献力量。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诗人运用比喻手法,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消极抵抗、仓皇逃跑的行径,致使国家破碎,百姓深陷苦难,“九土星分,嗷嗷凄凄”,一片衰败景象。第二部分,诗人着重描述自己蒙冤入狱,囚于浔阳狱中,家庭也因此支离破碎,亲人离散,字里行间满是悲痛与无奈。第三部分,诗人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唐肃宗等最高统治者,借古讽今,对他们“树榛拔桂”“囚鸾宠鸡”的昏庸腐朽统治进行了深刻揭露和强烈抨击,抒发了自己遭受迫害的满腔愤慨。最后一部分,诗人向苍天倾诉,申诉自己的无辜,渴望洗清冤屈,重新为平定叛乱、统一祖国效力。在艺术上,这首诗悲愤激昂,情感浓烈,将揭露、批判、讽刺、愤恨、抗议等多种情绪熔于一炉。其表现手法独具特色,一方面善于运用精妙的比喻来讽刺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面对安史叛军的肆虐,统治者却选择逃避,“何六龙之浩荡,迁白日于秦西”,生动地描绘出李隆基逃命时的慌乱模样,讽刺意味十足。另一方面,诗歌巧妙借用历史典故,如“子胥鸱夷”“彭越醢醯”,影射唐代统治者的残酷无情,“树榛拔桂”“囚鸾宠鸡”的比喻,更是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当时是非颠倒的政治现实。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诗人写于浔阳狱中,全篇凝聚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对当道者的愤懑、对自身蒙冤的痛楚以及对家人离散的牵挂。以《万愤词》为题,精准传递了诗人身陷牢笼时百感交集的激愤心境。它不仅倾诉了诗人的苦楚与不平,更成为对封建腐朽统治的血泪控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太白《百忧》、《万愤》二篇:《百优》上崔相员也……卒赖员力北归。《万愤》投魏郎中,不知魏何人,乃侪之崔相之列。此篇云:“树榛拔桂,囚鸾宠鸡”,语甚新。又岂兄弟妻子离隔,有“一门骨肉散百草,遭难不复相提携”之句。魏必是一志义之士,能恤人患难者,当考。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初读太白《远别离》,高廷礼谓“伤时君子失位、小人用事而作”,殊不醒。然后读《赠辛判官》诗云:“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侄国泰云:“此指诸臣附合肃宗者而言,太白深有所刺也。”予意犹未会。既而读《万愤词》云“舜昔授禹,伯成耕犁,德自此衰,吾将安栖”,意便了然。乃知《远别离》言尧舜不当禅禹,又引《竹书》“尧幽囚”为证,实与《万愤同》互相发明。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王琦注:此诗有云“兄九江兮弟三峡”,与下文爱子老妻并言,似指其亲兄弟而言。上有兄下有弟,则太白乃其仲欤!然兄弟之名则无可据,姑表出之,以俟淹博者之详考。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过汪氏别业二首》

下一篇: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