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í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zhāo
dēng
tíng
yún
cāng
rán
biàn
chén
zhèng
huǒ
kōng
mái
zōu
yān
lái
xún
shèn
guān
huà
liáo
tiān
shuò
duō
sōng
fēng
xián
zhōng
míng
tàn
mǎn
shān
chuān

译文

迎着朝阳,登上曲阜城高耸的大庭库,云雾气象为何如此苍茫。难以分辨陈国与郑国的烽火,烟雾徒然笼罩着邹鲁之地。我今日前来寻访梓慎的遗迹,仰望天道变化,思绪飘向邈远的苍穹。苍老的树木间,北风凛冽,松涛阵阵,声如五弦琴鸣。曾经的帝王霸业终究湮灭无存,山川间回荡着后人的叹息。

逐句剖析

"朝登大庭库":迎着朝阳,登上曲阜城高耸的大庭库,

# 大庭库:鲁国库名。大庭,本为国名。炎帝,号神农氏,又号大庭氏,自陈迁曲阜。鲁国于大庭氏旧址设库,故名大庭库。

"云物何苍然":云雾气象为何如此苍茫。

# 云物:犹言景物。《左传》:“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杜预注:“云物,气色灾变也。”

"莫辨陈郑火":难以分辨陈国与郑国的烽火,

# 陈郑火:史载鲁昭公十八年陈国、郑国发生大火灾。

"空霾邹鲁烟":烟雾徒然笼罩着邹鲁之地。

# 霾:一种天气现象,混浊不清。

"我来寻梓慎":我今日前来寻访梓慎的遗迹,

# 梓慎:春秋鲁国人名,他曾登大庭库观气,知是宋、卫、陈、郑有火灾。

"观化入寥天":仰望天道变化,思绪飘向邈远的苍穹。

# 寥天:《庄子》:“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郭象注:“入于寂寞,而与天为一也。”宋之问诗:“笙歌入玄地,诗酒坐寥天。”

"古木朔气多":苍老的树木间,北风凛冽,

"松风如五弦":松涛阵阵,声如五弦琴鸣。

# 五弦:乐器名。

"帝图终冥没":曾经的帝王霸业终究湮灭无存,

# 冥没:消失,消亡。,帝图:帝王的基业,此指炎帝大庭氏的基业。《宋书》:“帝图凝远,瑞美昭宣。”

"叹息满山川":山川间回荡着后人的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大庭库》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登临所见为切入点,开篇“朝登大庭库,云物何苍然”即勾勒出清晨登高时云雾苍茫的壮阔景象,奠定了全诗苍凉的基调。三四句“莫辨陈郑火,空霾邹鲁烟”借春秋时期陈、郑战火与邹、鲁烟尘的典故,暗喻历史纷争与时代动荡。后文“我来寻梓慎”转向对鲁国预言家梓慎的追寻,隐含对国运的关切与哲思;而“古木朔气多,松风如五弦”则以古木、朔风、松涛等意象渲染凄清氛围,形成视听交融的意境。末两句“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直抒胸臆,表达对王朝兴衰的深沉喟叹,情感苍茫悠远。全诗以景起兴、以情作结,将历史沧桑与个人感怀融为一体,展现了李白诗歌中少见的沉郁风格,体现了诗人对历史规律与人生际遇的深刻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大庭库》是天宝四年(745)李白在曲阜时所作,受道教影响,诗中融入了游仙思想,表达了诗人观看大庭库时的感受。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离散与荒凉,李白虽身在江南,但子女被阻隔在曲阜附近,这一背景也影响了诗的情感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朝登大庭库,云物何苍然”,清晨诗人登上大庭库,眼前云雾缭绕,一片苍茫景象。“何苍然”以惊叹语气,突出大庭库周围环境的雄浑壮阔,营造出一种古朴、深沉的氛围。“莫辨陈郑火,空霾邹鲁烟”,运用历史典故,“陈郑火”指春秋时陈、郑两国发生的火灾,“邹鲁烟”代指邹鲁之地曾经历的兴衰变迁。如今这些历史痕迹已难以分辨,只剩下一片烟雾迷茫,表达出岁月的沧桑巨变,昔日繁华与纷争都已消逝在历史尘埃中,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我来寻梓慎,观化入寥天”,诗人来此寻找梓慎遗迹,试图从历史中洞察万物变化,思绪仿佛进入辽阔高远的天空。梓慎是春秋时的占星家,能预知自然变化。“古木朔气多,松风如五弦。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古老树木充满北方的寒气,松间风声犹如美妙的五弦琴音。然而,帝王的宏图霸业最终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诗人的叹息弥漫于山川之间。前两句以景衬情,后两句直抒胸臆,将对历史兴衰的惋惜、对人世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出来,借景与情的交融,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深沉叹息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下一篇:唐·李白《过汪氏别业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