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dòng
tíng
shǒu
·
·
èr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nán
qiū
shuǐ
yān
nài
chéng
liú
zhí
shàng
tiān
qiě
jiù
dòng
tíng
shē
yuè
jiāng
chuán
mǎi
jiǔ
bái
yún
biān

译文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逐句剖析

"南湖秋水夜无烟":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

# 南湖:洞庭湖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

"耐可乘流直上天":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

# 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且就洞庭赊月色":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

# 赊:赊欠。,且就:一作“且向”“且问”。

"将船买酒白云边":痛快地赏月喝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是唐代李白所作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秋夜月光下,澄澈无烟的洞庭湖水与明月相映的空灵画面,诗人与族叔、友人泛舟其间。运用借景抒情与烘托的手法,借清幽的湖光月色,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意境,不仅展现出洞庭湖的清幽之美,更抒发了诗人超脱尘世、醉心自然的旷达情怀,以及与友人同游的闲适愉悦。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浑然天成,尽显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又空灵隽永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由唐代李白创作。乾元二年春,李白流放途中遇赦,秋天从江夏前往岳州。彼时,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路过岳州与李白相遇,同时贾至也被贬谪居于岳州,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在游览过程中,李白被洞庭湖月夜的美景触动,触景生情,写下包括本诗在内的五首诗来记录此次游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怀诗。描绘了秋夜南湖无波无烟的景象,展现诗人面对湖光月色产生羽化登仙的遐想,以及在船上赏月买酒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陶醉,和旷达洒脱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描绘“南湖秋水夜无烟”的画面,澄澈平静的湖水在秋夜月光下清幽空灵,借这宁静美好的湖景,抒发了自己与友人同游时的愉悦心情,以及摆脱尘世烦扰的旷达之情。烘托: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中想象在白云边买酒的情境,烘托出洞庭湖景色的迷人,仿佛置身仙境,也进一步烘托出诗人豪放不羁、浪漫洒脱的情怀。

3. 分段赏析

“南湖秋水夜无烟”:从景的描写看,点明了地点是南湖,季节为秋天,时间是夜晚,且用“无烟”生动地描绘出湖面澄澈、平静无波的状态,营造出清幽空灵的氛围,虽未直接写月,却可让人联想到皎洁月光下的湖景。“耐可乘流直上天”:在表达技巧上,运用想象的手法,突发奇想能否顺着湖水直接飞上天空,打破常规思维,展现出李白诗歌豪放不羁、充满浪漫主义的风格,也体现出诗人摆脱尘世束缚的渴望,忘却个人得失。“且就洞庭赊月色”:“赊”字是炼字的典范,运用拟人手法,将洞庭湖当作可以赊欠的对象,赋予其人格化特征,新奇而富有情趣,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月色的极度喜爱,以及与自然亲近的情怀。“将船买酒白云边”:从意境营造角度,诗人想象着驾船到白云缭绕的地方去买酒,把人间的饮酒之乐延伸到了天上,进一步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使诗歌情韵悠长,同时也烘托出与友人同游时的愉悦、豁达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端《拜新月》

下一篇:唐·杜甫《新安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