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huái
怀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zhū
míng
chuí
zhòu
zōng
chén
xiàng
qīng
gāo
sān
fēn
chóu
wàn
yún
xiāo
máo
zhòng
zhī
jiān
jiàn
zhǐ
huī
ruò
dìng
shī
xiāo
cáo
hàn
zuò
nán
huī
zhì
jué
shēn
jiān
jūn
láo

译文

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逐句剖析

"诸葛大名垂宇宙":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

# 宇宙:兼指天下古今。,垂:流传。

"宗臣遗像肃清高":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

# 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

"三分割据纡筹策":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

# 筹策:谋略。,纡:屈,指不得施展。,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

"万古云霄一羽毛":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

# 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伯仲之间见伊吕":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

# 伊吕:指伊尹、吕尚。

"指挥若定失萧曹":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

# 萧曹:指萧何、曹参。

"福移汉祚难恢复":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

# 复:恢复,挽回。,难恢:一作终难。,祚:帝位。,福:运数。一作运。

"志决身歼军务劳":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 身歼:身死。,志决:志向坚定,指诸葛亮《出师表》所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著组诗中的收官之作。此诗围绕武侯庙,借追怀诸葛亮展开。诗中盛赞其雄才大略,对他凄凉身世与壮志未酬深表同情,也借此寄寓自身仕途坎坷、漂泊流离之感。运用夸张、比喻和对比等写作手法,语言凝练,气势雄浑,意境深邃。前半部分高度颂扬诸葛亮三分天下的谋略与才华,后半部分叹其为复兴汉室鞠躬尽瘁却未能成功。全诗除“遗像”提及古迹,多为精当且饱含深情的议论,以诗人自身情志吊古,极具感染力,是咏古佳作,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咏怀古迹五首》,是作者借凭吊古迹、缅怀古人来抒发自身感慨之作。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自夔州出三峡,行至江陵。一路上,他相继探访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众多古迹。面对这些古迹背后的古代才士、绝代佳人、英雄豪杰与贤明名相,杜甫满怀崇敬之情,有感而发,挥笔创作了这组《咏怀古迹五首》,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思,而本诗正是这组诗中的末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介绍了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缅怀与赞颂,通过描绘诸葛亮的卓越才能与未竟之志,体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表达了诗人自身仕途失意、身世漂泊的感慨,借对诸葛亮的追思之象,写出了壮志难酬的深沉喟叹。

2. 写作手法

夸张:首句“诸葛大名垂宇宙”,以“垂宇宙”夸张地突出诸葛亮声名之盛,跨越时空,满布天地,给人强烈的震撼感,凸显其影响力的巨大。比喻:“万古云霄一羽毛”将诸葛亮三分天下的功绩比作云霄中鸾凤的一根羽毛,形象地表明其功绩虽伟大,但对于他的非凡才能而言,不过是一小部分,侧面烘托其才能的卓越超凡。对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把诸葛亮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对比,突出诸葛亮在人品和指挥才能上的出类拔萃,伊吕与之难分高下,萧曹则相形见绌,以此强化对诸葛亮的赞美。

3. 分段赏析

首联“诸葛大名垂宇宙”,“宇”涵盖上下四方,“宙”囊括古往今来,“垂宇宙”三字,将时空维度相融,瞬间勾勒出诸葛亮声名满布天地、千秋万代永不磨灭的磅礴形象。此句起笔恰似奇峰拔地而起,尽显笔力雄浑奔放之势。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诗人踏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内心不禁涌起一股庄严肃穆之感。遥想这位一代宗臣,其高风亮节,愈发引发诗人的敬慕之意。“宗臣”一词,犹如诗之纲领,统摄全诗。颔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深入且具体地刻画诸葛亮的卓越才能与丰功伟绩。从艺术构思角度而言,此联紧承首联中进庙、瞻像的情节,在观赏诸多文物之后,顺势对诸葛亮的功业给予高度评价。诸葛亮精心谋划,曲折运筹,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局势,这就如同鸾凤在高远云霄中独自翱翔,其奇功伟业,备受历代敬仰。然而诗人用词精妙入微,一个“纡”字,着重凸显诸葛亮屈居偏远之地,满腹经世之才仅能施展一二,三分天下的功业,在其雄才大略之中,不过如鸾凤的一根羽毛。“万古云霄”之句,不仅形象鲜明有力,更将议论巧妙融入情感,以生动形象承载情感表达,堪称议论之高妙典范。尾联“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满心遗憾,感慨汉朝国运已然衰败,难以再度复兴。即便有诸葛亮这般世间罕有的杰出人物,一心立志恢复汉室大业,却终究未能成功,反倒因军务繁重,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于征途。此联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崇高精神的深情礼赞,也是对这位英雄壮志未酬的深切悲叹。

4. 作品点评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虽以议论为主,却并非空洞说教,每一句都饱含深情,层层递进,引人入胜。首联仿若一声惊雷轰然炸响,瞬间拉开倾盆暴雨的序幕,其气势磅礴,震撼人心。颔联与颈联恰似奔腾的江河,滔滔不绝,波涛汹涌,水势愈发高涨,层层推进。到了尾联,前期的情感与气势已积累至顶点,恰似水流骤然遭遇万丈绝壁,形成气势恢宏的瀑布飞流直下,在空谷间回荡起“志决身歼军务劳”的激昂声响。全诗最终在这动人心魄的最强音中收束,余韵悠长,久久回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又云“万古云霄一羽毛”,又云“伯仲之间见伊吕”。卧龙公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评之。如云“万古云霄一羽毛”,如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考亭、南轩近世大儒,不能发也。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刘云:两语气概别,足掩上句之劣。知己语,赞孔明者不能复出此也(“伯忡之间”二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宁用仄字,勿借平字,若子美“先帝贵妃俱寂寞”“诸葛大名垂宇宙”是也。

明谢榛《四溟诗话》

# 钟云:对法奇。又云:下句好眼!真不以成败论古人(“伯仲之间”二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通篇一气呵成,宛转呼应,五十六字多少曲折,有太史公笔力。薄宋诗者谓其带议论,此诗非议论乎?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周敬曰:通篇笔力议论,妙绝古今。中联知己之语,千载神交。陆深曰:疏卤悲愤,无复绳墨可寻。周启堕曰;……余谓鼎足之业,武侯自视不过万古云霄中一羽毛之轻,故下云:“伯仲伊吕”“运失萧曹”,意脉同甚联属。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诗先表其才之挺出,后惜其志之不践,武候平生出处,直以五十六字论定。

明末清初黄生《杜诗说》

# “羽毛”状其“清”,“云霄”状其“高”也……前解慕其大名不朽,后解惜其大功不成。慕是十分慕,惜是十分惜。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

# 带“迹”字(“宗臣遗象”句下)。直判定千年大公案,不特无一字无来处(“伯仲之间”二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三分割据”,见时势难为;“万古云霄”,见才品杰出。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如咏诸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言简而尽,胜读一篇史论。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全是颂体。……有时流言三、四不对,不知起已对,此亦“偷春格”,而况气苍局大耶!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

# “云霄”“羽毛”,犹鸾凤高翔,状其才品不可及也。文中子谓“诸葛武侯不死,礼乐其有兴乎?”即“失萧曹”之旨,此议论之最高者。后人谓诗不必著议论,非通言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宗臣”,一诗之颂;“伊吕”,一诗之的……八句一气转掉,言此“名垂宇宙”“肃然清高”者,非所谓“宗臣”也哉?功业所见,纡策三分,居之特轻若一羽耳。……胸中拿定“运移汉祚”四字,便已识得帝统所归。知前篇曰“幸”曰“崩”,及“翠华”“玉殿”等字,不得浪下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四联皆一扬一抑。对笔奇险(“万古云霄”句下)。二语确是孔明身分,具见论世卓识(“伯仲之间”二句下)。陈秋田云:小视三分,抬高诸葛,一结归之于天。识高笔老,而章法之变,直横绝古今。

清杨伦《杜诗镜铨》

# 此首通篇论断,吊古体所忌,然未经人道过,故佳,若拾他人唾余,便同土壤。

清屈复《唐诗成法》

# 此第五首,则咏武侯以自况。盖第三首之以明妃自喻,犹在遭际不幸一边,而此之以武侯自喻,则并其才具气节而一概举似之。

清佚名《杜诗言志》

# 吴曰:前幅尤壮伟非常,淋漓独绝。全篇精神所注在此,故以力结束。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文章如精金美玉,经百炼历万选而后见 ……杜子美《秋兴》《渚将》《咏怀古迹》……终日诵之不厌也。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 五首各一古迹。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卢世榷曰:杜诗《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此乃七言律命脉根蒂。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读《秋兴八首》《咏怀古迹》《诸将五首》,不废议论,不弃藻绩,笼盖宇宙,铿戛钧韶,而纵横出没中,复含蕴藉微远之致,目为大成,非虚语也。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

# 今观夔州后诗,惟《秋兴八首》及《咏怀古迹》五首,细意熨贴,一唱三叹,意味悠长。

清赵翼《瓯北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下一篇:唐·李益《游子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