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府遇老姬":我在金国都城会宁府遇到一位年老的宫姬,
# 会宁府:指金国都城,旧址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
"善鼓瑟":善于弹奏琴瑟,
"自言梨园旧籍":她对我说她曾经是北宋教坊的梨园弟子,
# 梨园旧籍:梨园是唐玄宗培养伶人的处所,后世因称戏班为梨园,称吸取演员为梨园弟子。这里是指白发宫姬原籍北宋教坊。
"因感而赋此":于是有感而发写下此词。
"海角飘零":飘零在天涯海角。
"叹汉苑秦宫":感叹汉代林苑、秦时宫殿,
# 汉苑秦宫:汉苑即汉代上林苑,秦宫即秦朝阿房宫。
"坠露飞萤":如今已经荒芜,只剩坠落的寒露和纷飞的流萤。
"梦里天上":梦里来到天上人间,
"金屋银屏":满眼是金色的房屋,银色的画屏。
"歌吹竞举青冥":歌声伴随着乐声,回荡在青天。
# 青冥:指青天。
"问当时遗谱":老姬弹奏旧时宫中的乐谱,
"有绝艺鼓瑟湘灵":她鼓瑟的技艺高超,可与湘水之灵媲美。
# 湘灵:即湘水之神,传说善鼓瑟。
"促哀弹":弹奏的既迅疾又悲凉,
"似林莺呖呖":琴声犹如林中的黄莺,发出呖呖鸣声,
# 呖呖:状声词,形容鸟叫声。
"山溜泠泠":又如山涧传来的泠泠水流声。
# 泠泠:状声词,形容水流声。
"梨园太平乐府":在梨园弹奏着太平乐府的时光,
# 太平乐府:泛指乐曲。金朝戏剧院本盛行,当时已有太平乐府之称。元人杨朝英选辑的《太平乐府》九卷,即元代散曲的选集。
"醉几度春风":她曾度过自己的青春,
"鬓变星星":现在她年华已老,两鬓斑白。
"舞破中原":战乱搅破了歌舞,
"尘飞沧海":战尘飞扬,沧海桑田变幻,
"飞雪万里龙庭":万里江山,一片飞雪茫茫,
# 龙庭:匈奴单于祭天的场所。也指匈奴的王庭,据说匈奴俗尚龙神,因而得名。
"写胡笳幽怨":在这北方幽怨的胡笳声中,
#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汉代张骞从西域传入,其音悲凉。
"人憔悴、":老姬人已憔悴,
"不似丹青":不再像画中人般的美貌。
# 丹青:指图画。
"酒微醒":我听罢她的演奏,酒已渐醒,
"对一窗凉月":只有自己对着窗外冷冷的月光,
"灯火青荧":屋里青色的灯火微微闪烁。
# 青荧:指灯光。
金代早期文学家、书画家
吴激(1090?~1142),金代早期文学家、书画家。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宰相吴栻之子。靖康中奉宋命使金被留,任翰林待制。吴激能诗文,书法俊逸,绘画得其岳父米芾笔意。亦能词,其词与蔡松年齐名,号“吴蔡体”,元好问称他为“国朝第一手”。他的词多化用前人诗句,内容多家园故国之思。其诗题材不广,但工于写景,风格清新婉丽。《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满庭芳·谁挽银河》等均为佳作。著有《东山集》,今佚。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怀词,通过描述在会宁府遇老姬的经历,展现了历史变迁的沧桑感。词中描绘了会宁府的景象,以及老姬的形象与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悲叹。
2. 写作手法
用典:“珠歌翠舞”借杜甫写盛唐宴乐的诗句,指北宋汴京宫廷的繁华,与老姬流落荒城形成对比;“燕子楼空”用关盼盼守节典故,以楼空弦锁喻北宋宫室荒废,寄寓对故国的眷恋;“华清”“霓裳”化用唐玄宗旧事,借王朝兴衰,暗寄靖康之变后的家国伤痛。对比:“曾侍昭阳”的往昔荣光与“暮年流落”的萧瑟境况对比鲜明,“玉颜映烛”的明艳与“衰容对月”的黯淡交叠,尽现美人迟暮之哀。“龙香拨”与“弦断”之景,借器物兴衰暗喻家国命运跌宕。“汉苑秦宫”的想象与“金屋银屏”的梦境,在现实喧嚣中破碎,恰似盛世终成残垣。今昔交织,既是个人命运的叹惋,亦含对朝代更迭的深沉感慨,“十年一梦”的怅然,在冷寂中凝成永恒哀思。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忆昔”领起,回溯北宋汴京的承平气象。“金屋银屏,彩扇轻摇”寥寥数笔,勾勒出宫廷宴乐的奢华场景:金殿银屏辉映,歌姬以彩扇起舞,“珠歌翠舞”化用杜甫诗意,极写宴饮的热闹与浮华。“玉殿传觞”“舞低杨柳楼心月”(化用晏几道词句)则以细节刻画宫廷生活的沉醉——美酒在玉殿中流转,舞袖翻飞得连明月都仿佛低落楼心。词人以乐景写昔时之“梦”,却在“梦里天上”的虚写中,暗藏对盛世不再的隐痛。末句“叹而今,流落荒城”笔锋陡转,将思绪拉回现实:昔日笙歌处,今成荒寒地,一“梦”一“叹”,对比强烈,如冷水浇背,痛感顿生。下片:聚焦现实中的“遇老姬”场景。“浅黛愁蛾”四字,写宫姬容颜憔悴,眉峰含愁,道尽乱世女子的命运沧桑;“暗尘锁、一床弦索”以琴弦蒙尘的细节,象征昔日宫廷乐舞的沉寂,物是人非之感扑面而来。“胡笳吹彻”则以金国乐器的声响,打破空间的死寂,既点明身处异域的现实,又与“霓裳旧曲”形成文化符号的对冲——当老姬弹起故国曲调,“华清风景,霓裳旧曲”的联想油然而生: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乐舞盛景,恰似北宋宫廷的镜像,而二者均以战乱终结,暗含历史兴衰的惊人相似。结句“泪痕偷堕”收束全篇,词人未直抒胸臆,却以“偷堕”的细节,写出亡国之臣强抑悲痛的复杂心境,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此词最见笔力处,正在于以虚实相映之法织就兴亡之叹。昔时金屋银屏的绮丽梦境,与眼前国破家亡的残败现实,在词人笔下如两重镜像交叠:当年金钗照鬓的美姬已化作霜雪盈头的憔妇,曾经绕梁的佳音竟成无人能续的遗曲。这般对比并非生硬的场景拼贴,而是让记忆的温热与现世的寒凉在字里行间自然流转——“梦里天上”的幻景与“国破家亡”的现实相互映照,指尖曾拨弄的龙香琴弦落满岁月尘埃,每一处今昔对照都诉说着词人的亡国之痛。尤为动人的是,词人将个人身世的飘零感悄然融入历史脉络:晚年异乡的孤影,与前朝宫阙的旧梦彼此呼应,让黍离之悲既有王朝更迭的深沉,又留存着个体的苍凉况味。读来仿佛看见词人独立寒烟衰草间,以笔为墨,在今昔交织的叙述中,书写着一曲末世悲歌。
# 精妙凄婉,惜无人指出。
宋黄升《花庵词选》
# 彦高此词,句句用琵琶故实,引据甚明。今忘之矣。
金元好问《中州乐府》
# 高丽宰相李藏用,字显甫,从其主入朝于元。翰林学士王鹗邀宴于第,歌人唱彦高《人月圆》《春从天上来》二曲。藏用微吟其词,抗坠中音节,鹗起执其手,叹为海东贤人。
清王士祯《居易录》
# 花庵称其精妙凄婉,良然。然只是善化唐句耳。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这首词与前调《人月圆》情旨相同。谋篇炼句,极尽缠绵悱恻之致。二词并读,可悟小令与慢词之规格。其“舞破中原,尘飞沧海”三句,不啻是对宋徽宗荒淫误国的乱政的批判,显得尤为深刻。
不详当代词学家夏承焘、张璋《金元明清词选》
# 全词情调哀婉,语意深沉,读之可见其心之悲苦。
不详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黄拔荆《词史》
# 悲哀感慨,凄恻苍凉。黄升说:“右二曲(指《人月圆》与《春从天上来》),皆精妙凄婉。”批评得很得当,可是并没有说出“凄婉”之原因。此词之作,或以为是彦高在会宁府遇老姬善鼓瑟者,自言故宋梨园旧籍,有感而赋。彦高回想过去的事情,桑田沧海,感慨万千,悲哀之余,寄情笔墨,而浓厚的家国之思无不流露于字里行间。
不详香港大学教授黄兆汉《金元词史》
上一篇:金·元好问《过晋阳故城书事》
下一篇:金·吴激《晚春言怀寄燕中知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