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cóng
tiān
shàng
lái
·
·
hǎi
jiǎo
piāo
líng

朝代:金作者:吴激浏览量:1
huì
níng
lǎo
shàn
yán
yuán
jiù
yīn
gǎn
ér
hǎi
jiǎo
piāo
líng
tàn
hàn
yuàn
qín
gōng
zhuì
fēi
yíng
mèng
tiān
shàng
jīn
yín
píng
chuī
jìng
qīng
míng
wèn
dāng
shí
yǒu
jué
xiāng
líng
āi
tán
shì
lín
yīng
shān
liù
líng
líng
yuán
tài
píng
yuè
zuì
chūn
fēng
bìn
biàn
xīng
xīng
zhōng
yuán
chén
fēi
cāng
hǎi
fēi
xuě
wàn
lóng
tíng
xiě
jiā
yōu
yuàn
rén
qiáo
cuì
dān
qīng
jiǔ
wēi
xǐng
duì
chuāng
liáng
yuè
dēng
huǒ
qīng
yíng

译文

我在金国都城会宁府遇到一位年老的宫姬,善于弹奏琴瑟,她对我说她曾经是北宋教坊的梨园弟子,于是有感而发写下此词。飘零在天涯海角。感叹汉代林苑、秦时宫殿,如今已经荒芜,只剩坠落的寒露和纷飞的流萤。梦里来到天上人间,满眼是金色的房屋,银色的画屏。歌声伴随着乐声,回荡在青天。老姬弹奏旧时宫中的乐谱,她鼓瑟的技艺高超,可与湘水之灵媲美。弹奏的既迅疾又悲凉,琴声犹如林中的黄莺,发出呖呖鸣声,又如山涧传来的泠泠水流声。在梨园弹奏着太平乐府的时光,她曾度过自己的青春,现在她年华已老,两鬓斑白。战乱搅破了歌舞,战尘飞扬,沧海桑田变幻,万里江山,一片飞雪茫茫,在这北方幽怨的胡笳声中,老姬人已憔悴,不再像画中人般的美貌。我听罢她的演奏,酒已渐醒,只有自己对着窗外冷冷的月光,屋里青色的灯火微微闪烁。

逐句剖析

"会宁府遇老姬":我在金国都城会宁府遇到一位年老的宫姬,

# 会宁府:指金国都城,旧址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

"善鼓瑟":善于弹奏琴瑟,

"自言梨园旧籍":她对我说她曾经是北宋教坊的梨园弟子,

# 梨园旧籍:梨园是唐玄宗培养伶人的处所,后世因称戏班为梨园,称吸取演员为梨园弟子。这里是指白发宫姬原籍北宋教坊。

"因感而赋此":于是有感而发写下此词。

"海角飘零":飘零在天涯海角。

"叹汉苑秦宫":感叹汉代林苑、秦时宫殿,

# 汉苑秦宫:汉苑即汉代上林苑,秦宫即秦朝阿房宫。

"坠露飞萤":如今已经荒芜,只剩坠落的寒露和纷飞的流萤。

"梦里天上":梦里来到天上人间,

"金屋银屏":满眼是金色的房屋,银色的画屏。

"歌吹竞举青冥":歌声伴随着乐声,回荡在青天。

# 青冥:指青天。

"问当时遗谱":老姬弹奏旧时宫中的乐谱,

"有绝艺鼓瑟湘灵":她鼓瑟的技艺高超,可与湘水之灵媲美。

# 湘灵:即湘水之神,传说善鼓瑟。

"促哀弹":弹奏的既迅疾又悲凉,

"似林莺呖呖":琴声犹如林中的黄莺,发出呖呖鸣声,

# 呖呖:状声词,形容鸟叫声。

"山溜泠泠":又如山涧传来的泠泠水流声。

# 泠泠:状声词,形容水流声。

"梨园太平乐府":在梨园弹奏着太平乐府的时光,

# 太平乐府:泛指乐曲。金朝戏剧院本盛行,当时已有太平乐府之称。元人杨朝英选辑的《太平乐府》九卷,即元代散曲的选集。

"醉几度春风":她曾度过自己的青春,

"鬓变星星":现在她年华已老,两鬓斑白。

"舞破中原":战乱搅破了歌舞,

"尘飞沧海":战尘飞扬,沧海桑田变幻,

"飞雪万里龙庭":万里江山,一片飞雪茫茫,

# 龙庭:匈奴单于祭天的场所。也指匈奴的王庭,据说匈奴俗尚龙神,因而得名。

"写胡笳幽怨":在这北方幽怨的胡笳声中,

#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汉代张骞从西域传入,其音悲凉。

"人憔悴、":老姬人已憔悴,

"不似丹青":不再像画中人般的美貌。

# 丹青:指图画。

"酒微醒":我听罢她的演奏,酒已渐醒,

"对一窗凉月":只有自己对着窗外冷冷的月光,

"灯火青荧":屋里青色的灯火微微闪烁。

# 青荧:指灯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从天上来·海角飘零》是金代词人吴激创作的一首词作。此词为作者于会宁府遇见一位老姬后触发内心感慨而作,通过对老姬身世的描述及周围环境的烘托,营造出深沉的怀旧氛围与感伤情绪。写作手法上,词人善于以细节描写和环境渲染传情,如对会宁府景象的勾勒、老姬形象的刻画均细腻生动。全词情感真挚,沉郁风格赋予作品强烈艺术感染力,读来可深切感受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代早期文学家、书画家

吴激(1090?~1142),金代早期文学家、书画家。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宰相吴栻之子。靖康中奉宋命使金被留,任翰林待制。吴激能诗文,书法俊逸,绘画得其岳父米芾笔意。亦能词,其词与蔡松年齐名,号“吴蔡体”,元好问称他为“国朝第一手”。他的词多化用前人诗句,内容多家园故国之思。其诗题材不广,但工于写景,风格清新婉丽。《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满庭芳·谁挽银河》等均为佳作。著有《东山集》,今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吴激奉旨出使金国,却遭强行扣留,不得南归。词人漂泊异域,心中抑郁难抒,恰似地底奔涌的岩火,只需一丝触动便要喷薄而出。在金国都城会宁府(故址在今黑龙江阿城县南的白城),他偶遇流落北方的宋国宫姬,重闻故国太平盛世的曲调,积压已久的家国之思与身世之痛骤然迸发,遂写下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怀词,通过描述在会宁府遇老姬的经历,展现了历史变迁的沧桑感。词中描绘了会宁府的景象,以及老姬的形象与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悲叹。

2. 写作手法

用典:“珠歌翠舞”借杜甫写盛唐宴乐的诗句,指北宋汴京宫廷的繁华,与老姬流落荒城形成对比;“燕子楼空”用关盼盼守节典故,以楼空弦锁喻北宋宫室荒废,寄寓对故国的眷恋;“华清”“霓裳”化用唐玄宗旧事,借王朝兴衰,暗寄靖康之变后的家国伤痛。对比:“曾侍昭阳”的往昔荣光与“暮年流落”的萧瑟境况对比鲜明,“玉颜映烛”的明艳与“衰容对月”的黯淡交叠,尽现美人迟暮之哀。“龙香拨”与“弦断”之景,借器物兴衰暗喻家国命运跌宕。“汉苑秦宫”的想象与“金屋银屏”的梦境,在现实喧嚣中破碎,恰似盛世终成残垣。今昔交织,既是个人命运的叹惋,亦含对朝代更迭的深沉感慨,“十年一梦”的怅然,在冷寂中凝成永恒哀思。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忆昔”领起,回溯北宋汴京的承平气象。“金屋银屏,彩扇轻摇”寥寥数笔,勾勒出宫廷宴乐的奢华场景:金殿银屏辉映,歌姬以彩扇起舞,“珠歌翠舞”化用杜甫诗意,极写宴饮的热闹与浮华。“玉殿传觞”“舞低杨柳楼心月”(化用晏几道词句)则以细节刻画宫廷生活的沉醉——美酒在玉殿中流转,舞袖翻飞得连明月都仿佛低落楼心。词人以乐景写昔时之“梦”,却在“梦里天上”的虚写中,暗藏对盛世不再的隐痛。末句“叹而今,流落荒城”笔锋陡转,将思绪拉回现实:昔日笙歌处,今成荒寒地,一“梦”一“叹”,对比强烈,如冷水浇背,痛感顿生。下片:聚焦现实中的“遇老姬”场景。“浅黛愁蛾”四字,写宫姬容颜憔悴,眉峰含愁,道尽乱世女子的命运沧桑;“暗尘锁、一床弦索”以琴弦蒙尘的细节,象征昔日宫廷乐舞的沉寂,物是人非之感扑面而来。“胡笳吹彻”则以金国乐器的声响,打破空间的死寂,既点明身处异域的现实,又与“霓裳旧曲”形成文化符号的对冲——当老姬弹起故国曲调,“华清风景,霓裳旧曲”的联想油然而生: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乐舞盛景,恰似北宋宫廷的镜像,而二者均以战乱终结,暗含历史兴衰的惊人相似。结句“泪痕偷堕”收束全篇,词人未直抒胸臆,却以“偷堕”的细节,写出亡国之臣强抑悲痛的复杂心境,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此词最见笔力处,正在于以虚实相映之法织就兴亡之叹。昔时金屋银屏的绮丽梦境,与眼前国破家亡的残败现实,在词人笔下如两重镜像交叠:当年金钗照鬓的美姬已化作霜雪盈头的憔妇,曾经绕梁的佳音竟成无人能续的遗曲。这般对比并非生硬的场景拼贴,而是让记忆的温热与现世的寒凉在字里行间自然流转——“梦里天上”的幻景与“国破家亡”的现实相互映照,指尖曾拨弄的龙香琴弦落满岁月尘埃,每一处今昔对照都诉说着词人的亡国之痛。尤为动人的是,词人将个人身世的飘零感悄然融入历史脉络:晚年异乡的孤影,与前朝宫阙的旧梦彼此呼应,让黍离之悲既有王朝更迭的深沉,又留存着个体的苍凉况味。读来仿佛看见词人独立寒烟衰草间,以笔为墨,在今昔交织的叙述中,书写着一曲末世悲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精妙凄婉,惜无人指出。

宋黄升《花庵词选》

# 彦高此词,句句用琵琶故实,引据甚明。今忘之矣。

金元好问《中州乐府》

# 高丽宰相李藏用,字显甫,从其主入朝于元。翰林学士王鹗邀宴于第,歌人唱彦高《人月圆》《春从天上来》二曲。藏用微吟其词,抗坠中音节,鹗起执其手,叹为海东贤人。

清王士祯《居易录》

# 花庵称其精妙凄婉,良然。然只是善化唐句耳。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这首词与前调《人月圆》情旨相同。谋篇炼句,极尽缠绵悱恻之致。二词并读,可悟小令与慢词之规格。其“舞破中原,尘飞沧海”三句,不啻是对宋徽宗荒淫误国的乱政的批判,显得尤为深刻。

不详当代词学家夏承焘、张璋《金元明清词选》

# 全词情调哀婉,语意深沉,读之可见其心之悲苦。

不详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黄拔荆《词史》

# 悲哀感慨,凄恻苍凉。黄升说:“右二曲(指《人月圆》与《春从天上来》),皆精妙凄婉。”批评得很得当,可是并没有说出“凄婉”之原因。此词之作,或以为是彦高在会宁府遇老姬善鼓瑟者,自言故宋梨园旧籍,有感而赋。彦高回想过去的事情,桑田沧海,感慨万千,悲哀之余,寄情笔墨,而浓厚的家国之思无不流露于字里行间。

不详香港大学教授黄兆汉《金元词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元好问《过晋阳故城书事》

下一篇:金·吴激《晚春言怀寄燕中知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