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远祠前晋溪水":惠远祠前蜿蜒着古晋国的青溪,
# 惠远祠:即晋祠,北宋熙宁中称晋祠为惠远祠。
"翠叶银花清见底":翠绿的萍叶和银白的浪花清澈见底。
"水上西山如挂屏":水上的悬瓮山像是卧着的屏风,
# 西山:指晋祠背后的悬瓮山。
"郁郁苍苍三十里":一派郁郁苍苍长达三百余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你这中原的北门气势多么雄壮,
# 中原北门:晋阳是北方重镇,是中原地区的北大门。
"想见城阙云烟中":云烟笼罩着城阙还能让人想象。
# 想见:想见当时晋阳城巍巍高耸插入云端。
"望川亭上阅今古":山上的望川亭看够古今巨变,
# 望川亭:在晋祠圣母殿后悬瓮山巅,北齐时所建。
"但有麦浪摇春风":只留下春风吹起的阵阵麦浪。
"君不见":你是没有看见,
"系舟山头龙角秃":那龙头般的系舟山被砍去龙角,
# 系舟山:在太原市北百余里。
"白塔一摧城覆没":白塔无端被毁,城池惨遭扫荡。
"薛王出降民不降":薛王已经投降,人民还在抵抗,
# 薛王:即刘继元,刘承钧养子,本姓薛,即王位后称薛王,公元979年降宋。
"屋瓦乱飞如箭镞":屋瓦就是箭头,纷纷飞向敌方。
"汾流决入大夏门":汾河水淹没了晋阳古城,
"府治移著唐明村":太原府被迫迁到唐明村。
# 唐明村:唐明村:即唐明镇,今太原市旧城街以北至西羊市一带。
"只从巨屏失光彩":自从失去这道屏障的光彩,
# 巨屏:巨屏:指晋阳城为北方巨大屏障。
"河洛几度风烟昏":河洛一带便遭受外族的入侵。
# 河洛:指中原一带为契丹、金、蒙铁骑蹂躏。
"东阙苍龙西玉虎":想当年宫殿上雕着苍龙玉虎,
# 玉虎:玉虎:同上。,苍龙:指晋阳城宫殿的雕饰物。
"金雀觚棱上云雨":高耸的金雀直上空中的云雾。
# 金雀觚棱:金雀觚棱:喻雕物的精致和建筑的高大。
"不论民居与官府":不论是民居,还是官府衙门,
"仙佛所庐余百所":以及那百余座佛寺道庐。
"鬼役天才千万古":花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
"争教一炬成焦土":为什么一把火烧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到如父老们仍旧对天哭诉,
"死恨河南往来苦":恨当年被掠往河南被遭痛苦。
# 死恨:死恨:宋灭北汉后,将太原四万居民从太原迁往洛阳。
"南人鬼巫好禨祥":南方人迷信凶兆吉祥,
"万夫畚锸开连岗":将毁坏的城址开辟成田冈。
# 开连岗:指来毁灭晋阳城之后,在唐明镇筑太原新城。,畚锸:音本叉,指箩筐和铁锹。
"官街十字改丁字":新建的太原将十字街改成丁字路,
# 官街:官街:宋朝统治者为了钉死太原龙脉,把太原街道建成丁字形。渠:他,他们,指赵末统治者。
"钉破并州渠亦亡":谁毁坏并州谁就跟着灭亡。
# 渠:他,他们,指赵末统治者。
"几时却到承平了":什么时候才是太平盛世哟,
# 却到:等到。
"重看官家筑晋阳":好让人看到朝廷重建晋阳。
# 官家:对皇帝的称呼。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的诗。描绘了惠远祠前清澈见底的晋溪水、如挂屏般的西山等美景,展现了中原北门晋阳城形势之雄以及当年城阙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还讲述了宋初赵匡胤围攻晋阳,薛王出降而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簇的抗争场景,以及晋阳城被毁后河水改道、府治迁移,众多宫殿、民居、官府、仙佛庐舍化为焦土的惨状,更有宋朝统治者迷信风水改建太原城,导致百姓受苦的内容。晋阳故城往昔的壮丽雄伟,从繁荣到毁灭的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晋阳故城被毁的痛惜之情,对宋朝统治者毁灭文明古迹、迷信风水行为的批判与谴责,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灾难的同情,以及对金统治者重振国威、重建晋阳的期望,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强烈反对战争的情怀。
2. 分段赏析
诗的前八句,描绘了作者登上悬瓮山顶望川亭所见之景。极目远眺,美景如画,令人心醉神迷,同时也引发了他深深的感慨。望川亭前,惠远祠静静伫立,祠前的晋溪水从悬瓮山麓潺潺流出。溪水清澈碧绿,水底的绿萍鲜嫩翠绿,水中的锦鳞欢快地腾跃,溅起层层银白的浪花。溪上的悬瓮山宛如一座巨大的卧屏,山峰连绵,竞相展现着秀美的姿态,气势磅礴。山上草木葱茏,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是中原大地的北大门,当年宏伟壮观的晋阳故城就坐落在此处。可以想象,当时那巍峨的城阙高耸入云,景象是何等的壮观。作者站在望川亭上,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往昔。昔日古城的兴衰变迁一一浮现眼前,感慨之情在心中翻涌。如今映入眼帘的,只有那千顷沃野之上,层层麦浪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曾经悠久历史的晋阳故城,已然消失不见。接着的八句,作者回顾了晋阳故城被赵宋统治者废毁的那段历史。保宁元年(969年),宋太祖赵匡胤率兵进攻北汉,将晋阳城重重围困。面对外敌入侵,城中百姓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积极抵抗,浴血奋战,宁死也不屈服。“薜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簇”,生动地体现了晋阳人民在侵略面前自发抵抗的爱国爱家情怀。然而,即便百姓如此英勇,城池最终还是被攻破,居民被迫迁移。尽管河山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险要形势,却早已失去了往昔的辉煌。“河洛几度风烟昏”这句诗,从历史的宏观角度,诉说着“中原北门”晋阳城被毁后,给中原广大百姓带来的一次又一次战乱之灾。再往后的八句,作者从宋朝毁灭晋阳文明古迹的角度进行了严厉鞭挞。“阙”指宫门前供瞭望的两座楼,“觚棱”是殿堂屋角瓦脊呈现出的方角棱形形状。当年晋阳故城的宫殿,在“苍龙”“玉虎”“金雀”等装饰的映衬下,金碧辉煌,气势凌云,仿佛要展翅高飞。如此宏伟壮丽的古迹,竟被付之一炬,连民居也被焚毁殆尽。以至于“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往来”二字,凝聚了数百年来无数百姓的辛酸。传说被掳至河南的山西人,总会在岁时回乡祭祀祖先,“往来”途中还会带上特产作为路费,这也成了晋商兴起的渊源。“南人鬼巫”这四句,作者将矛头直接指向宋王朝,斥责他们不重视人事,一味迷信风水,最终落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可悲下场。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前面从军事、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利弊,作者的最终期望是金统治者能够重振国威,重建晋阳。
3. 作品点评
整首诗情感跌宕起伏,用词慷慨激昂,气势恢宏磅礴。作者借古讽今,强烈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 挟幽并之气,高视一世。
不详中国元好问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齐存田《遗山诗词赏论》
下一篇:金·吴激《春从天上来·海角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