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ó
fēng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2
nán
lái
zuò
chǔ
chén
bēi
chóng
xiū
mén
yǒu
wèi
bào
chūn
fēng
luó
dào
jiāng
làng
wǎng
míng
shí

译文

我从南方归来不必再像屈原那样为报国无门而悲伤自怜,眼看着就能回到长安回到朝堂。在这春风中行进在汨罗江边的路上,回想起先贤,激励着自己要有所作为,不要辜负了这开明的时代。

逐句剖析

"南来不作楚臣悲":我从南方归来不必再像屈原那样为报国无门而悲伤自怜,

# 楚臣悲:《五百家注》引韩醇曰:“屈原投汨罗而死。公方召回,故云‘不作楚臣悲’。”楚臣。指屈原。

"重入修门自有期":眼看着就能回到长安回到朝堂。

# 期:时间。,修门:郢都的城门。《五百家注》引孙汝听曰:“《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兮。注云:修门,郢城门。”此借指长安城门。

"为报春风汨罗道":在这春风中行进在汨罗江边的路上,

# 报:告诉。为报……道,等于说“对……说道”。

"莫将波浪枉明时":回想起先贤,激励着自己要有所作为,不要辜负了这开明的时代。

#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古人认为太平时代海晏河清,所以说“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汨罗遇风》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七言绝句。彼时柳宗元被贬,却未如屈原般悲戚,诗中“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表明他对重返朝廷仍抱有希望。后两句“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借对春风的嘱托,表达自己渴望在清明的政治时代施展抱负、有所作为的心愿。以直白的方式吐露心声,情感真挚动人。从首句自比屈原的心境转折,到后两句借物言志,层层递进,表意简洁而意蕴深刻。该诗展现了柳宗元在困境中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济世情怀,于平实中见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汨罗遇风》由当代柳宗元所作。他参与的“永贞革新”失败后,33岁被贬为永州司马,在这个闲置职位上度过了十年。期间,一同遭贬的八司马中已有三人离世,仅韩泰被重新起用。直到元和十五年(815)正月,柳宗元接到召回长安的诏书,便即刻启程北归。在乘船途经汨罗江时遭遇大风,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情言志诗。诗中借江中遇风这一经历,未具体描摹风的情形,而是以人生体验为主要内容,用“春风”点缀,映衬出作者乐观心境。以平实质朴之语寄寓深情,却能感人肺腑,尽显真挚情怀。通过“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等诗句,展现了他虽曾遭贬但仍对未来充满信心、憧憬重返京城有所作为的心态,又借对春风的寄语“莫将波浪枉明时”,表达了不被挫折阻碍,决心在清明时代施展才干的志向。

2. 写作手法

用典:“楚臣”指屈原,诗人表明“不作楚臣悲”,借屈原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同于屈原的人生态度和选择,不消极沉沦。直抒胸臆:“重入修门自有期”直接表达始终怀有重返京城的信念;“莫将波浪枉明时”直白地展现出不辜负美好时代、施展才干的决心,情感真挚强烈。象征:“波浪”象征人生波折与社会动荡,以具体形象暗示抽象概念,让读者更易理解诗人处境与心境。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开篇诗人表明自己被贬南方,却不像楚国的屈原那样悲戚绝望。“不作楚臣悲”体现出柳宗元独特的人生态度,他拒绝陷入消极的情绪中。“重入修门自有期”则进一步阐述了不悲的原因,“修门”代指楚国郢都城门,这里借指长安,“自有期”三字斩钉截铁,表现出诗人坚信自己终有回到京城,再度施展抱负的一天,体现出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后两句“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诗人在春暖花开途经汨罗江时,向春风传达心声。“为报春风汨罗道”点明了地点和情境,这条汨罗道不再是象征着沉沦失意之路,而是充满希望的归途。“莫将波浪枉明时”则是诗人的自勉,他把人生波折和社会动荡比作“波浪”,告诫自己不能在大好的“明时”中被这些困难所淹没,要抓住机遇,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有所作为,展现出积极进取、不愿虚度时光的精神。

4. 作品点评

《汨罗遇风》作为一首七言绝句,虽属近体诗,却蕴含着古朴的韵味。语言风格平实质朴,却饱含真挚深沉的情感,在中唐之后,鲜有人能达到如此艺术高度。苏轼曾评价柳宗元的诗“发纤秾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此诗正是这一评价的生动体现。诗中没有浓墨重彩地渲染,仅用质朴的文字,只是看似平常的叙述,却字字发自肺腑。在描写江中遇风这一情景时,诗人并未着力刻画风的具体形态,而是着重展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巧妙地将“春风”融入其中,起到点缀作用,使其与自身乐观积极的心境相呼应,别具一番情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仅四句,却蕴涵深远,又简洁明快。

不详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尚永亮《柳宗元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顾况《苔藓山歌》

下一篇:唐·杜甫《园人送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