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i
xiǎn
shān

朝代:唐作者:顾况浏览量:2
rén
mèng
jiāng
nán
shān
jiāng
nán
shān
shēn
sōng
guì
xián
rén
jué
hòu
cháng
tàn
tiē
xiǎn
nián
tái
zuò
shān
mén
shì
rèn
yíng
zhōng
mián
guān
bái
yún
fēi
chū
èr
fēi
yán
qián
sān
téng
páo
xiào
lǎn
lóng
zāo
xiǎn
qiào
qiàn
kōng
tán
dòng
hán
xiǎo
ér
liǎng
shǒu
lán
gān

译文

山野之人夜晚梦见江南的山峦,江南的山深远且松树与桂花闲适生长。醒来后感到深深的叹息,堪堪将附着的苔藓作为山色。闭门无琐事任其自然变化,整日倚靠观察这四种景象。一是白云飘出墙壁般的轻盈,二是飞雨洒落岩前的滴答。三是猛虎欲要咆哮的蓄势,四是懒龙突遭雷击的震颤。陡峭幽深的潭洞透出寒意,小孩子双手抓着栏杆呆望。

逐句剖析

"野人夜梦江南山":山野之人夜晚梦见江南的山峦,

"江南山深松桂闲":江南的山深远且松树与桂花闲适生长。

"野人觉后长叹息":醒来后感到深深的叹息,

"帖藓黏苔作山色":堪堪将附着的苔藓作为山色。

# 黏:一作粘。

"闭门无事任盈虚":闭门无琐事任其自然变化,

"终日欹眠观四如":整日倚靠观察这四种景象。

"一如白云飞出壁":一是白云飘出墙壁般的轻盈,

"二如飞雨岩前滴":二是飞雨洒落岩前的滴答。

"三如腾虎欲咆哮":三是猛虎欲要咆哮的蓄势,

"四如懒龙遭霹雳":四是懒龙突遭雷击的震颤。

"崄峭嵌空潭洞寒":陡峭幽深的潭洞透出寒意,

"小儿两手扶栏干":小孩子双手抓着栏杆呆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苔藓山歌》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七言古诗。此诗以”野人“视角展开叙事,前四句通过“夜梦江南山”与“觉后长叹息”的对比,展现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现实境遇的怅惘,继而以“帖藓粘苔作山色”的独特创作行为,将自然意象转化为艺术表达。诗中“闭门观四如”以下四句,以白云、飞雨、腾虎、懒龙四个比喻,动态刻画山水的形态变化,意象奇崛而富有张力;末四句以险峭山景与扶栏小儿的静态画面收束,形成动静相生的意境空间。全诗语言质朴,意象鲜活,通过虚实结合的笔法,既呈现江南山水的幽深奇险,又暗含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精神寄托。其以俚俗语汇入诗、突破传统格律的创作手法,体现了顾况诗歌尚奇尚俗的个性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顾况(727?~806?),唐代诗人。字逋翁,又号悲翁,祖籍云阳(今江苏丹阳),迁家海盐(今属浙江)衡山。早年曾读书山林。至德进士及第,曾官著作佐郎,因嘲诮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的诗,题材广泛,注意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形式多样,尤长于歌行。其诗风不拘一格,语言平易,不避俚俗。代表作品有《露青竹杖歌》《李供奉弹箜篌歌》。著有《华阳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野人夜梦江南山”:以“野人”自称开篇,既体现诗人隐逸自居的心态,又暗示对自然山水的亲近感。“夜梦”二字点明全诗以梦境为线索展开,江南山的意象承载着诗人对理想化自然之境的向往。此句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交织,为后文铺垫超脱尘俗的意境。“江南山深松桂闲”:承接首句梦境,以“深”字强化山峦的幽邃感,“松桂闲”则赋予植物以人格化特质,暗示隐逸生活的恬淡自在。松桂的静态描写与后文动态比喻形成反差,凸显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观察入微。“野人觉后长叹息”:由梦境转入现实,“叹息”暗含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感慨。结合顾况仕途坎坷的经历,此句可解读为对宦海沉浮的无奈,亦是对自然永恒性的追慕。“帖藓黏苔作山色”:以苔藓拼贴山色的独特手法,展现诗人艺术化自然的能力。“帖”“黏”二动词将静态苔藓转化为动态创作过程,既呼应后文“四如”的意象建构,又暗喻以拙为美的审美观。“闭门无事任盈虚”:体现道家“无为”思想,“任盈虚”三字透露出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此句与“终日欹眠”共同构成隐士生活图景,强化全诗避世主题。“终日欹眠观四如”:“欹眠”状写慵懒姿态,与“观四如”形成动静对照。“观”字统领下文四组比喻,展现诗人以禅意视角捕捉自然瞬息变化的观照方式。“一如白云飞出壁”:以壁间白云破空之姿,比喻山势之灵动飘逸。白云意象既呼应首联松桂的闲适,又以“飞出”打破静态画面,形成视觉张力。“二如飞雨岩前滴”:捕捉雨落岩间的动态细节,“滴”字强化听觉感知。此句通过微观视角展现自然韵律,与“白云”的宏观意象构成空间层次。“三如腾虎欲咆哮”:以猛虎咆哮比拟山势之雄浑,夸张手法突显自然伟力。此句转折至刚健意象,打破前两句的柔美基调,展现山岳的多重性格。“四如懒龙遭霹雳”:用“懒龙”遭雷击的戏剧性场景,隐喻自然界的无常与突变。“懒”与“霹雳”的矛盾修辞,体现顾况诗歌“尚险怪”的艺术特色。“崄峭嵌空潭洞寒”:总括山势之险峻,“崄峭”“嵌空”以触觉化语言强化空间纵深感,“寒”字则通过温度感知渲染潭洞的幽邃氛围,完成对全诗自然景观的立体建构。“小儿两手扶栏干”:以稚子扶栏的细节收束全篇,既暗示观景者的存在,又以“小儿”的天真视角消解险峻山势的压迫感,形成刚柔并济的审美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

下一篇:唐·柳宗元《汨罗遇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