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有杜鹃":西川有杜鹃鸟,
"东川无杜鹃":东川没有杜鹃鸟。
"涪万无杜鹃":涪州和万州一带没有杜鹃鸟,
# 万:一作南。
"云安有杜鹃":云安却有杜鹃鸟。
"我昔游锦城":我过去游历锦城,
"结庐锦水边":在锦水边上建造房舍居住。
"有竹一顷余":那里有一顷多的竹子,
"乔木上参天":高大的树木直插云霄。
"杜鹃暮春至":杜鹃鸟在暮春时节到来,
"哀哀叫其间":在树林间悲哀地啼叫。
"我见常再拜":我每次见到它常常要行再拜之礼,
"重是古帝魂":因为它是古代帝王的魂魄所化。
"生子百鸟巢":杜鹃在百鸟的巢中产卵育子,
"百鸟不敢嗔":百鸟对此不敢有丝毫生气。
# 嗔:一作喧。
"仍为喂其子":它们仍然为杜鹃喂养幼鸟,
"礼若奉至尊":那种恭敬的态度就如同侍奉最尊贵的帝王。
"鸿雁及羔羊":鸿雁飞行有序,羔羊跪地吃奶,
"有礼太古前":它们在远古以前就懂得礼仪。
"行飞与跪乳":飞行和跪地吃奶,
"识序如知恩":它们的行为就像知道感恩和遵循秩序。
# 如:一作又。
"圣贤古法则":圣贤们留下的古老法则,
# 古:一作吾。
"付与后世传":传给后世让人们遵循。
# 与:一作之。
"君看禽鸟情":您看这些禽鸟的情义,
"犹解事杜鹃":尚且懂得尊崇杜鹃。
"今忽暮春间":如今忽然又到了暮春时节,
"值我病经年":而我已经患病一整年了。
"身病不能拜":因为身体有病不能向杜鹃行礼,
"泪下如迸泉":眼泪像喷涌的泉水一样落下。
# 泪下如迸泉:旧注:上皇幸蜀还,肃宗以李辅国离间,迁之西内,悒悒而崩。此诗感是而作。但首四句有无互见,不知何义。夏竦谓是诗序,亦无解,黄希、吴曾引乐府郭东亦有樵,郭西亦有樵,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谓甫正用此格,诗体则然,义终难辨,至王谊伯分指当时刺史,尤穿凿可笑。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西川、东川、涪万、云安等地杜鹃有无的对比,突出杜鹃分布的差异,为后文写对杜鹃的情感做铺垫。用百鸟对杜鹃及其子的尊崇,衬托杜鹃在诗人心中的特殊地位。借物抒情:借杜鹃鸟及其相关传说,抒发自己的感怀,借暮春生病无法拜祭杜鹃表达伤感。用典:“重是古帝魂”引用古帝化为杜鹃的传说,丰富诗歌内涵,增添文化底蕴。类比论证:将鸿雁行飞、羔羊跪乳与百鸟对杜鹃的尊崇类比,强调万物皆有其礼。
2. 分段赏析
《杜鹃》“西川有杜鹃”至“云安有杜鹃”:诗人开篇以简洁直白的语言列举不同地区杜鹃的分布情况,看似简单陈述,实则为后文对杜鹃的详细描述和情感抒发埋下伏笔,引起读者对杜鹃的关注。“我昔游锦城”至“重是古帝魂”:回忆往昔在锦城的生活,描绘田园景色,引出暮春杜鹃到来的情景。因知晓杜鹃乃古帝魂魄所化,故而常对其行再拜之礼,体现诗人对杜鹃的敬重,以及对古老传说的尊崇。“生子百鸟巢”至“识序如知恩”:描写杜鹃在百鸟巢中生子,百鸟不仅不敢生气,还悉心喂养,如同侍奉至尊。并以鸿雁行飞、羔羊跪乳为例,说明禽鸟皆懂礼序,进一步强调万物守礼的观念,深化了诗歌的内涵。“圣贤古法则”至“犹解事杜鹃”:将禽鸟的行为与圣贤古法则联系起来,指出这些都是古人传下来的道理,禽鸟尚知尊崇杜鹃,暗示人类更应遵循传统礼仪和道德规范。“今忽暮春间”至“泪下如迸泉”:笔锋一转回到当下,暮春时节自己已患病经年,身体不适无法向杜鹃行礼,只能泪下如泉,既表达了对杜鹃的愧疚之情,也流露出自己因病痛和生活境遇而产生的伤感。
# 申涵光日:开首四语,起得奇朴。其云拜杜鹃,奇。不能拜而泣,更奇。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邵云:起句古拙。乐府有此法,不害其为大家。本将西川杜鹃陪起云安杜鹃,却用两无杜鹃处搭说,便离奇不可捉摸。
清杨伦《杜诗镜铨》
# 识者谓前四句非诗也,乃题下自注,而后人写之误耳。余以为不然,此正与古谣语无以异,岂复以音韵为限也。
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
上一篇:唐·白居易《渭上偶钓》
下一篇:唐·韦庄《山墅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