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i
怀
xi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dōng
fēi
guò
cāng
hǎi
fàng
xīn
sǎn
màn
zhī
zài
xiān
rén
hào
wàng
lái
yīng
pān
shù
cháng
xiàng
dài
yáo
shùn
zhī
shì
jīng
xiāo
xiāo
zhí
qīng
áo
dài
sān
shān
péng
lái
dǐng
shàng
xíng

译文

一只仙鹤飞向渤海之东,它无所拘束,自由自在地到底飞往何处。仙人们正在放声高歌,攀着仙山上的玉树,向我望来,热切地盼望着我的到来。尧舜等古代圣人之事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现如今也就只留下纷纷扰扰的故事。巨鳌啊,你莫把蓬莱三仙岛背到别处去了,我正要去蓬莱山顶走一走呢。

逐句剖析

"一鹤东飞过沧海":一只仙鹤飞向渤海之东,

# 沧海:《海内十洲记》:“沧海岛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里,海四面环岛,各广五千里,水皆苍色,仙人谓之沧海也。”即指渤海。传闻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一鹤:古有仙人骑鹤飞行的传说。

"放心散漫知何在":它无所拘束,自由自在地到底飞往何处。

# 放心散漫:任情适性。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仙人浩歌望我来":仙人们正在放声高歌,攀着仙山上的玉树,向我望来,

# 浩歌:大声歌唱。

"应攀玉树长相待":热切地盼望着我的到来。

# 玉树:仙境中的树木。

"尧舜之事不足惊":尧舜等古代圣人之事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自余嚣嚣直可轻":现如今也就只留下纷纷扰扰的故事。

"巨鳌莫戴三山去":巨鳌啊,你莫把蓬莱三仙岛背到别处去了,

"我欲蓬莱顶上行":我正要去蓬莱山顶走一走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怀仙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律诗。作品通过具象化的梦境叙事,展现了一个超现实的仙界图景。诗人借助游仙题材的文学传统,运用夸张的想象和瑰丽的意象构建诗歌意境。此诗通过虚实相生的笔法展其现独特的艺术风格。该作品既延续了道教神仙思想的文学表达,也隐含着士人阶层在政治场域中的复杂心态。诗歌中反复出现的飞升意象与受阻情节,折射出创作者在现实境遇与理想追求之间的张力关系,具有唐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典型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创作于天宝三载(744)诗人仕途受挫离京时期,作品通过仙界意象与尘世图景的二元对立结构,折射出士人阶层在现实境遇中的疏离意识与对形而上境界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以“金龟换酒”的往事为核心,追忆李白与贺知章的深厚友情,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与物是人非的悲怆。

2. 写作手法

象征:以鹤喻仙,首句“一鹤东飞过沧海”中,白鹤作为道教仙禽的象征,既暗含诗人“谪仙人”的自我定位,又通过“沧海”这一道教意象的空间延展,构建出人鹤两忘的逍遥境界。末句“我欲蓬莱顶上行”更以蓬莱仙山象征终极理想,玉树、巨鳌等系列仙道意象的叠加,形成虚实相生的游仙图景。用典:诗中“巨鳌莫载三山去”暗含《列子·汤问》中巨鳌背负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的典故,以巨鳌背负仙山的动态意象,反衬诗人欲登蓬莱顶的坚定意志。这种用典通过神话元素将现实困境与超现实理想对比,既批判了世俗纷扰(“自余嚣嚣直可轻”),又强化了诗人对自由仙境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首联二句,诗人以鹤自喻,描绘了一幅飞海寻仙的壮丽画面,不禁让人联想到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豪迈誓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里的沧海,不仅指现实中的北海岛,更是仙人之所居的仙境(据《海内十洲记》所载)。回溯至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辞别宫廷、对现实深感失望之际,毅然选择遁入道门,寻求超脱。这些豪言壮语背后,实则蕴含着深沉的哀愁。如今,这份哀愁似乎更加浓烈:诗人仿佛化作孤鹤,翱翔于沧海之上,却寻觅不到心灵的栖息之所,那份自由散漫之中,难掩无处安身的迷茫与悲凉。颔联承前启后,诗人以自我宽慰的口吻写道:终会有仙人前来相伴,只需耐心等待。这里的“玉树”,乃仙树之喻,与诗人自比的仙鹤相呼应,并无他解。前四句采用仄声韵,言辞温婉,看似自得其乐,实则透露出无处可依的哀婉之情。颈联转韵为平,情感由婉约转为激愤:即便是尧舜这样的贤君,其功绩亦不足称颂,更遑论那些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有人竟将此等豪言解读为对肃宗即位的赞同,实属荒谬。实则,这豪言背后的深意,需从言外之意去体会。李白对历代政治有着深刻的洞察,他绝不会轻易置评。所谓“不足惊”、“直可轻”,不过是表面上的阿Q精神,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无奈。他一生心系政治,直至晚年仍请缨参军,但面对现实的残酷,他的抱负始终难以施展,故而时常发出此类激愤之辞。全诗最为动人之处,当属尾联。诗人提及的方丈、瀛洲、蓬莱三仙山,相传由三巨鳌负载(据《列子》所述)。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出路的他,只能再次将目光投向神仙世界。他恳请巨鳌莫让仙山远去,这既是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逃避。于是,全诗又回到了怀仙的主题,诗人那颗渴望超脱却又无处安放的心,跃然纸上。

4. 作品点评

此诗开篇即以“东飞过沧海”之句,微妙地透露出诗人的徘徊游移之心,而结句“蓬莱顶上行”则更添一抹茫茫难觅的缥缈之感。第五、六句情感激昂,充满了不羁与愤慨,然而紧接着的第七、八句却骤转为一种近乎哀求的无奈口吻,这在李白作品中实属罕见。正是这样的情感转折,使得全诗尤为动人。它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诗人一生的宏伟抱负,以及晚年那令人唏嘘的境遇。对诗人的生平了解得越深,对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深沉情感便体会得越真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峤《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

下一篇:唐·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