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开宿雨":一夜春雨过后,广阔的江面一改往昔平静之态,变得汹涌奔腾,浩荡无边,
"征棹下春流":我将乘着远行之船,顺流而下。
"雾卷晴山出":晴空之下,缭绕山间的云雾如一张卷轴慢慢收起,露出了青山秀丽的姿容,
"风恬晚浪收":晚风恬适,江浪渐平。
# 浪:一作涨。
"岸花明水树":夕阳中,江岸盛开的花朵绚丽如火,茂密参差的绿树映水如画,
"川鸟乱沙洲":更有一群山鸟在沙洲上纷飞曼舞。
"羁眺伤千里":眺望千里,我这羁旅他乡之客不觉悲从中来,
"劳歌动四愁":忽然,船上传来离人的惜别之歌,更牵动我万端愁思。
# 劳歌:劳作者之歌。唐张旭《清溪泛舟》诗:“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明王世贞《阜城道中》诗:“春色昼冥冥,劳歌倦自听。”亦指忧伤、惜别之歌。唐骆宾王《送吴七游蜀》诗:“劳歌徒欲奏,赠别竟无言。”唐许浑《谢亭送别》诗:“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唐武后及唐中宗时期的文学领袖之一
李峤(645?~714?),唐代诗人。字巨山,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二十岁举进士,曾三次拜相,也曾数次贬官,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官至中书令。李峤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他的诗作以五言诗成就最高,作诗讲求声律,多咏物之作,《汾阴行》感慨遥深,玄宗许为“真才子”之作。其诗多应制、咏物之作,词采典丽,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明人辑其诗为《李峤集》3卷。
1. 分段赏析
首联:“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描绘了江南雨后初晴的景象。大雨过后,江面开阔,诗人乘船顺流而下,春水潺潺。这里的“大江开宿雨”形象地描绘了雨后江面的开阔,而“征棹下春流”则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轻快。颔联:“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色。雾气散去,晴朗的山峦逐渐显现;晚风轻拂,江面上的波浪也渐渐平息。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江南雨后初晴的清新与宁静。颈联:“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描绘了江边的景色。岸边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水边的树木也显得生机勃勃;江面上的鸟儿在沙洲上纷飞,显得有些杂乱。这两句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写,展现了江南的生机与活力。尾联:“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转入抒情。诗人眺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这里的“羁眺伤千里”表达了诗人羁旅中的愁思,而“劳歌动四愁”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
上一篇:唐·张太华《谢李若冲》
下一篇:唐·李白《怀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