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xià
zhuó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huā
jiān
jiǔ
zhuó
xiāng
qīn
bēi
yāo
míng
yuè
duì
yǐng
chéng
sān
rén
yuè
jiě
yǐn
yǐng
suí
shēn
zàn
bàn
yuè
jiāng
yǐng
xíng
chūn
yuè
pái
huái
yǐng
líng
luàn
xǐng
shí
tóng
jiāo
huān
zuì
hòu
fēn
sǎn
yǒng
jié
qíng
yóu
xiāng
miǎo
yún
hàn
tiān
ruò
ài
jiǔ
jiǔ
xīng
zài
tiān
ruò
ài
jiǔ
yīng
jiǔ
quán
tiān
ài
jiǔ
ài
jiǔ
kuì
tiān
wén
qīng
shèng
dào
zhuó
xián
xián
shèng
yǐn
qiú
shén
xiān
sān
bēi
tōng
dào
dòu
rán
dàn
jiǔ
zhōng
wèi
xǐng
zhě
chuán
sān
yuè
xián
yáng
chéng
qiān
huā
zhòu
jǐn
shuí
néng
chūn
chóu
duì
jìng
yǐn
qióng
tōng
xiū
duǎn
zào
huà
suǒ
bǐng
zūn
shēng
wàn
shì
nán
shěn
zuì
hòu
shī
tiān
rán
jiù
zhěn
zhī
yǒu
shēn
zuì
wèi
shèn
qióng
chóu
qiān
wàn
duān
měi
jiǔ
sān
bǎi
bēi
chóu
duō
jiǔ
suī
shǎo
jiǔ
qīng
chóu
lái
suǒ
zhī
jiǔ
shèng
jiǔ
hān
xīn
kāi
shǒu
yáng
kōng
yán
huí
dāng
dài
yǐn
míng
ān
yòng
zāi
xiè
áo
jīn
zāo
qiū
shì
péng
lái
qiě
yǐn
měi
jiǔ
chéng
yuè
zuì
gāo
tái

译文

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谁能如我春来独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富贫与长寿,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没有差别,何况世上的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无穷的忧愁有千头万绪,我有美酒三百杯多。即使酒少愁多,美酒一倾愁不再回。因此我才了解酒中圣贤,酒酣心自开朗。辞粟只能隐居首阳山,没有酒食颜回也受饥。当代不乐于饮酒,虚名有什么用呢?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逐句剖析

"花间一壶酒":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

# 间:一作“下”,一作“前”。

"独酌无相亲":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 独酌:一个人饮酒;酌,饮酒。

"举杯邀明月":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

"对影成三人":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既不解饮":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

# 不解:不懂,不理解。,既:已经。

"影徒随我身":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 徒:徒然,白白的。

"暂伴月将影":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

# 将:和,共。

"行乐须及春":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我歌月徘徊":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

#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我舞影零乱":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

#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醒时同交欢":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

# 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永结无情游":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

#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 相期邈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天若不爱酒":天如果不爱酒,

"酒星不在天":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 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

"地若不爱酒":地如果不爱酒,

"地应无酒泉":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 酒泉:酒泉郡,汉置。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天地既爱酒":天地既然都喜爱酒,

"爱酒不愧天":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已闻清比圣":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

"复道浊如贤":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贤圣既已饮":既然圣贤都饮酒,

"何必求神仙":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

# 大道:指自然法则。

"一斗合自然":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但得酒中趣":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

# 酒中趣:饮酒的乐趣。

"勿为醒者传":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三月咸阳城":三月里的长安城

# 咸阳城:此指长安城。“城”一作“时”。

"千花昼如锦":春光明媚,春花似锦。

"谁能春独愁":谁能如我春来独愁,

"对此径须饮":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

# 径须:直须。

"穷通与修短":富贫与长寿,

# 修短:长短。指人的寿命。,穷通:困厄与显达。

"造化夙所禀":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

"一樽齐死生":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没有差别,

# 齐死生:生与死没有差别。

"万事固难审":何况世上的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

"醉后失天地":醉后失去了天和地,

"兀然就孤枕":一头扎向了孤枕。

# 孤枕:独枕。借指独宿、独眠。,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

"不知有吾身":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

"此乐最为甚":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穷愁千万端":无穷的忧愁有千头万绪,

# 千万端:一作“有千端”。³三百杯:一作“唯数杯”。,穷愁:穷困愁苦。

"美酒三百杯":我有美酒三百杯多。

"愁多酒虽少":即使酒少愁多,

"酒倾愁不来":美酒一倾愁不再回。

"所以知酒圣":因此我才了解酒中圣贤,

# 酒圣:谓豪饮的人。

"酒酣心自开":酒酣心自开朗。

"辞粟卧首阳":辞粟只能隐居首阳山,

# 卧首阳:一作“饿伯夷”。首阳,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

"屡空饥颜回":没有酒食颜回也受饥。

# 颜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屡空:经常贫困。谓贫穷无财。

"当代不乐饮":当代不乐于饮酒,

# 乐饮:畅饮。

"虚名安用哉":虚名有什么用呢?

# 安用:有什么作用。安,什么。

"蟹螯即金液":蟹螯就是仙药金液,

# 金液:喻美酒。,蟹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

"糟丘是蓬莱":糟丘就是仙山蓬莱。

#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此处泛指仙境。,糟丘: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

"且须饮美酒":姑且先饮一番美酒,

"乘月醉高台":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 乘月:趁着月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描绘诗人于月夜花下独酌时无人相伴的冷落情境。诗中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借丰富想象展现由孤独到暂得慰藉、复又回归孤独的复杂心绪,表面自得其乐的洒脱下,暗藏怀才不遇的凄凉愁闷。全诗构思奇巧、笔触细腻,既透露出失意者的寂寞与孤傲,又彰显出诗人在困境中旷达乐观、放浪不羁的鲜明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月下独酌四首》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居长安,正值官场失意之际。两宋本、缪本诗题下均注“长安”,表明组诗创作于此。彼时李白政治理想受挫,内心孤寂苦闷,却未在黑暗现实中沉沦或同流合污,而是以诗明志,通过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精神内核,成就了这组寄情月夜花下的不朽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古诗也是一组咏怀诗,通过描写月夜花下独酌的情景,展现诗人官场失意后的孤寂苦闷。诗中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借想象串联起孤独到暂得慰藉又回归孤独的复杂情感,既透露出怀才不遇的凄凉,又彰显出面对黑暗现实时旷达乐观、追求自由的豪放个性。

2. 写作手法

拟人:将明月、身影人格化,视为“朋友”,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通过与自然景物的对话,构建虚拟的“饮酒伙伴”,打破现实孤独。借景抒情:既有“愁多酒虽少”的直接情感宣泄,也有“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借想象之景(邈远星河)寄托超脱之志,情感表达兼具直白与含蓄对比:以“独酌”的孤独(实)对比“三人成趣”的假象(虚),以“月不解饮、影徒随身”的“无情”衬托诗人“有情”的寂寞,强化内心矛盾。反衬:“花间”“美酒”“明月”等意象构成看似美好的场景,却反衬出“独酌”的孤寂,以乐景的外壳包裹哀情的内核,倍增凄凉之感。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以“花间独酌”的冷清场景开篇,通过拟人化想象将明月、身影化为“饮酒伙伴”,在虚拟的“三人成趣”中消解孤独,却以“月不解饮、影徒随身”回归现实寂寞。诗人借虚实交织的奇幻互动,在“独—不独—独”的情感循环中,既宣泄了政治失意的孤寂,又以“相期邈云汉”的超脱想象,彰显出旷达不羁的个性。全诗以独白式的“自立自破”结构,让诗情如波澜起伏,浑然天成。第二首堪称“爱酒辩”,以天地爱酒、圣贤爱酒为逻辑起点,层层推论“爱酒不愧天”的合理性,甚至以“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贬低神仙以突出饮酒之趣,最终将饮酒升华至“通于大道”的境界。看似不合逻辑的议论,实则是诗人借说理抒怀,将政治失意的愤懑转化为对酒中自由的向往,在荒诞的“酒中趣”里暗藏难以言说的愁绪。第三首以“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起笔,表面宣扬“行乐须及春”的旷达,却在“乐”的表象下暗藏苦涩。诗人强自宽慰“此乐最为甚”,却难掩“春独愁”的底色,以“不知有吾身”的醉语写极致狂欢,实则是以欢乐之笔写愁苦之思,如塞川流而水更激,让读者从夸张的“乐”中品出内心的剧痛,形成“以旷达写牢骚”的独特张力。第四首借典故论酒,以“酒酣心自开”肯定饮酒浇愁的实用性,通过贬抑伯夷、叔齐的虚名,对比神仙境界的虚无,直言“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的及时行乐。但诗人援引蟹螯、糟丘等典故,并非真赞纵酒糜烂,而是以极端之语反抗现实压抑,字里行间的“须饮”“乘月”,仍难掩“借酒销愁愁更愁”的深层悲凉,让行乐之辞成为痛苦的注脚。

4. 作品点评

《月下独酌四首》是李白以酒为镜的灵魂自照,在盛唐的繁华底色上勾勒出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超越之路。诗人以“独酌”为切口,将政治失意的孤独熔铸为奇幻的诗行:第一首借月、影的拟人化想象,在虚实相生中构建孤独者的精神乌托邦;第二首以“天地爱酒”的诡辩为饮酒正名,在荒诞逻辑中暗藏对现实规则的反叛;第三首以“乐”写“愁”,在醉语狂欢中泄露内心的剧痛;第四首用典故解构圣贤与神仙,在及时行乐的宣言里叩问永恒的虚无。组诗以酒神精神对抗世俗压抑,既具“举杯邀明月”的浪漫奇想,又含“醉后各分散”的现实悲凉,最终在“相期邈云汉”的超脱与“且须饮美酒”的沉沦间,完成了对生命本质孤独的诗意救赎。其笔调忽而飘逸如仙,忽而沉郁似铁,将个体的失意升华为对人类存在困境的永恒追问,堪称中国诗歌史上“孤独美学”的巅峰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云:古无此奇(“对影”句下)。刘云:凡情俗态终以此,安得不为改观(末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谭云:奇想,旷想。钟云:放言只中无人。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

明沈德潜《唐诗别裁》

# 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陶潜云:“挥杯劝孤影”,白意本此。

清高宗敕《唐宋诗醇》

# 李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东坡喜其造句之工,屡用之。予读《南史·沈庆之传》,庆之谓人曰:“我每履田园,有人时与马成三,无人则与马成二。”李诗殆本此。然庆之语不及李诗之妙耳。

清李家瑞《停云阁诗话》

# 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举杯”四句下)。

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 严沧浪曰:饮情之奇。于孤寂时,觅此伴侣,更不须下酒物。且一叹一解,若远若近,开开阖阖,极无情,极有情。如此相期,世间岂复有可“相亲”者耶?

清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 此种语太庸近,疑非太白作。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下一篇: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