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ú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lóng
táng
huì
jiāng
bái
shēn
zhōng
nián
cháng
xiá
měi
tōng
lín
shōu
huò
shuāng
zhǔ
fēn
míng
zài
cén
gāo
zhāi
fēi
chù
xiù
huò
fán
jīn

译文

龙形云雾似在瞿唐峡聚会,江水紧紧依傍着深邃的白帝山。云雾终年缭绕在峡谷之间,夜晚又必定穿过密林弥漫。到了收获的季节告别了覆盖着霜的江边小洲,那清晰的景象映照在傍晚的山头。我所居住的高斋并非只有一处,但每一处都能让我欣赏到这秀美的景色,使我的烦恼胸襟豁然开朗。

逐句剖析

"龙似瞿唐会":龙形云雾似在瞿唐峡聚会,

# 瞿唐:瞿塘峡。,似:一作自,一作以。

"江依白帝深":江水紧紧依傍着深邃的白帝山。

# 白帝:白帝城。

"终年常起峡":云雾终年缭绕在峡谷之间,

"每夜必通林":夜晚又必定穿过密林弥漫。

"收获辞霜渚":到了收获的季节告别了覆盖着霜的江边小洲,

# 渚:江岸边水中的高地。

"分明在夕岑":那清晰的景象映照在傍晚的山头。

# 岑:小而高的山。

"高斋非一处":我所居住的高斋并非只有一处,

# 高斋:高屋。

"秀气豁烦襟":但每一处都能让我欣赏到这秀美的景色,使我的烦恼胸襟豁然开朗。

# 襟:衣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云》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句以龙喻云展现瞿唐峡云雾壮观与险峻神秘,次句凸显江水依傍白帝山的壮美。“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描绘云雾灵动变幻,“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营造宁静意境并暗示时光流逝。最后高斋视角,感慨自然美景可忘却烦恼,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之情。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自然之美对心灵的慰藉作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心灵自由和超脱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瞿唐峡的云雾缭绕、白帝江的深邃悠远、峡谷云雾的终年缭绕以及夜晚穿林而过的神秘景象,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紧密相连。这些景色不仅具有外在的美,更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寓情于景:诗人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使诗歌的主题思想得以深化和升华。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态的景物描绘,如“江依白帝深”、“收获辞霜渚”等,这些景物给人以宁静、深远之感;又有动态的景物描写,如“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等,这些动态描写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活力。虚实相生:诗人巧妙地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诗歌在视觉上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比喻:“龙似瞿唐会”一句中,诗人以龙喻云,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如龙聚会的壮观景象。这种比喻生动贴切,暗示了自然景物的神秘与壮丽。象征:通过象征的手法,诗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追求。

2. 分段赏析

《云》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幅壮丽的自然画卷。首句“龙似瞿唐会”,以龙喻云,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如龙聚会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瞿唐峡的险峻与神秘。次句“江依白帝深”,则写出了江水依傍着白帝山,深邃而悠远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自然景色的壮美。接下来的两句“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描绘了云雾在峡谷中终年缭绕,夜晚则穿林而过的生动场景,展现了云雾的灵动与变幻无常。而“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则通过描绘秋日的霜渚和傍晚的山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最后两句“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诗人以自身的高斋为视角,感叹自然美景无处不在,而这些秀美的景色也让人心旷神怡,忘却烦恼。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也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世俗束缚的情感。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云的绮丽与多变,借云的万千姿态,倾吐诗人对自然奇景的由衷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在诗中,云宛如灵动的巨龙,于瞿塘峡上空汇聚盘旋,气势磅礴;江水悠悠,依偎在白帝城幽深的怀抱之中,共同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下一篇:唐·韩翃《送万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