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zhāo
xíng
shì
yuán
shù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chái
mén
shù
xiàng
qiān
zhū
dān
huáng
gān
jiāng
shàng
jīn
zhāo
hán
xiē
zhōng
xiù
huà
píng
táo
jìng
nián
suī
zhī
hóng
jiāo
yàn
shū
suǒ
shí
téng
shāo
yuán
luò
tiān
sōng
jiàn
lái
lín
xiāng
chū
shí
chuí
jiāng
jìn
zhī
chóng
ài
ēn
guāng
méng
jiè
dài
qīng
shuāng
shā
yōu
shuāi
yán
gèng
chuáng
zuò
huǎn
réng
zhú
zhàng
sàn
wèi
zhī
yún
chù
yuán
zài
chǔ
shān

译文

简陋的柴门对着许许多多的杂树,园里的丹橘黄柑在此地独一无二。今天早上江边的寒雨刚刚停下来,篱间的秀色简直就像画屏那般美。桃李栽种多年下面早已走出了路,黄栀子映着红花椒颜色真是鲜艳。缠绕着石头的藤梢已自行落下来,参天松树忽然枯死空余傲骨嶙峋。挂满枝头香喷喷的柑橘快要摘尽,离开枝柯的叶子和果蒂不会复生。希望园树能沐浴温暖可爱的阳光,却要担心寒冷的清霜杀气的侵凌。我容颜衰老更需要找个坐榻休息,缓慢地步行仍要依靠竹杖来扶持。可叹不能值宿散骑省而身登云阁,只是流落在这楚山僻角愁听猿啼。

逐句剖析

"柴门杂树向千株":简陋的柴门对着许许多多的杂树,

# 向:对着。,杂:一作“拥”。,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

"丹橘黄甘此地无":园里的丹橘黄柑在此地独一无二。

# 此地:四部丛刊影宋刊本《分门别注杜工部诗》作“北地”。此,一作北。,黄甘:即黄柑。

"江上今朝寒雨歇":今天早上江边的寒雨刚刚停下来,

"篱中秀色画屏纡":篱间的秀色简直就像画屏那般美。

# 纡:弯曲,曲折。,画屏:有画饰的屏风。,篱中秀色:一作“篱边新色”。

"桃蹊李径年虽故":桃李栽种多年下面早已走出了路,

# 故:一作“古”。,蹊:小路。

"栀子红椒艳复殊":黄栀子映着红花椒颜色真是鲜艳。

# 栀子:一种常绿灌木。

"锁石藤稍元自落":缠绕着石头的藤梢已自行落下来,

# 元自:犹言原本,本来。,藤稍:一作“藤梢”。

"倚天松骨见来枯":参天松树忽然枯死空余傲骨嶙峋。

# 松骨:松树的树干。,倚:一作“到”。

"林香出实垂将尽":挂满枝头香喷喷的柑橘快要摘尽,

# 垂:快要。

"叶蒂辞枝不重苏":离开枝柯的叶子和果蒂不会复生。

# 重:重新,再。,辞枝:一作“离柯”。

"爱日恩光蒙借贷":希望园树能沐浴温暖可爱的阳光,

# 贷:施予,给予。

"清霜杀气得忧虞":却要担心寒冷的清霜杀气的侵凌。

# 虞:忧虑。

"衰颜更觅藜床坐":我容颜衰老更需要找个坐榻休息,

# 藜床:藜茎编的床榻,泛指简陋的坐榻。,更:一作“动”。,衰颜:衰老的容颜。

"缓步仍须竹杖扶":缓慢地步行仍要依靠竹杖来扶持。

"散骑未知云阁处":可叹不能值宿散骑省而身登云阁,

# 散骑未知云阁处:晋代潘岳《秋兴赋》序云:“(余)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此反其意而用之。散骑之省,即尚书省。

"啼猿僻在楚山隅":只是流落在这楚山僻角愁听猿啼。

# 隅:角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寒雨朝行视园树》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七言排律。前四句描绘秋雨初歇后园林的独特景致,中段通过桃李、栀子等植物展现自然盛衰,末四句以“衰颜”“啼猿”抒写漂泊孤寂。全诗融咏物与感怀于一体,语言凝练深沉,对仗工整严谨,既展现了杜甫对园林之美的敏锐观察,亦折射出诗人晚年壮志未酬的悲凉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寒雨朝行视园树》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创作的七言排律,杜甫时年56岁,寓居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在当年三月,杜甫迁居到瀼西(位于今重庆奉节大瀼水西岸)。为维持生计,他耕种东屯的部分公田,还精心培育了四十亩柑林,自此过上了半耕半圃、经营园林的生活。清晨,朝阳倾洒,各类果实闪烁着晶莹的光泽,散发着生机。目睹这一丰收在望的景象,杜甫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是丰收带来的喜悦,另一方面,想到自己流落荒僻之地,抱负难以施展,一种强烈的孤寂感和失落感涌上心头,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排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赋笔铺陈,多角度描绘“园树”之景,既流露出对丰收的喜悦,又暗含羁旅漂泊、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全诗将咏物与感怀结合,既赞自然之美,又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深沉喟叹,体现了杜甫晚年寓居他乡时的复杂心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散骑未知云阁处”化用晋代潘岳典故,暗指诗人虽为员外郎,却无法如散骑省官员般接近权力中心,含蓄表达政治失意的愤懑。赋:诗人借鉴了赋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来体写“园树”,先概述江边秀美如画的园林,再描述园中累累的果实,最后抒写朝行感怀,表达了丰收的喜悦。通过这样详细且直接的铺陈叙述,将雨后园树的全貌以及不同树木的状态清晰地展现给读者,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园中的景色,为后文诗人情感的抒发做了充分的铺垫。铺陈:诗的首段前两联共四句概括描写雨后江边园林秀美如画,中段中间四联共八句为铺陈,具体描述篱间丹橘黄柑、栀子红椒,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景象,既展现出园林一片生机的景色,从中可见杜甫爱园树之深切,同时也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了充分铺垫。首尾呼应:诗的首段前两联共四句点明园林树木的状况,描写雨后江边园林秀美如画,末段后两联共四句抒写朝行感怀,慨叹自己年老体衰,徒有散骑登云阁之志,却力不从心,只能避乱在这偏僻的楚山之隅,末段是诗人以诗呐喊,也是遥接首段之景而抒发情感,并点出题旨,首尾两段前后呼应,在结构上形成闭环,强化了诗人流落荒僻之地,壮志难酬的孤独感。

3. 分段赏析

《寒雨朝行视园树》首联“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此地无”写柴门附近杂树众多,有近千株之多,然而此地却没有丹橘和黄甘。开篇点明园树的总体情况,通过“无”字,为后文对其他植物的描写做铺垫,也隐含着一种遗憾之情。次联“江上今朝寒雨歇,篱中秀色画屏纡”描绘了江上寒雨刚刚停歇的情景,此时篱中的景色如同画屏一样曲折美丽。此两句从大环境的寒雨停歇,转到园中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静谧的氛围。三联“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指出桃蹊李径虽然还是往年的样子,但栀子和红椒却格外鲜艳。通过对比,突出了栀子和红椒的艳丽,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四联“锁石藤稍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写缠绕在石头上的藤条自然地掉落,高耸入云的松树也呈现出枯老的样子。借藤落松枯的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衰老,为下文诗人的身世感慨做了铺垫。五、六联“林香出实垂将尽,叶蒂辞枝不重苏。爱日恩光蒙借贷,清霜杀气得忧虞”先描述林中果实飘香但即将落尽,叶子和花蒂离开枝头后不能再复苏,接着写自己如同蒙借时光一样,对温暖的阳光心怀感激,而清霜的肃杀之气则让自己充满忧虑。此四句由景及人,从植物的凋零联想到自己的衰老和对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处境的担忧。尾两联四句“衰颜更觅藜床坐,缓步仍须竹杖扶。散骑未知云阁处,啼猿僻在楚山隅”写自己容颜衰老,需要找藜床来坐,缓慢行走也得依靠竹杖扶持,同时感慨自己不知散骑(官职)所在的云阁之处,而自己却身处楚山一隅,只能听到猿啼。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衰老、仕途失意以及身处僻地的无奈和哀愁。

4. 作品点评

《寒雨朝行视园树》以冬日园树为切入点,通过草木衰枯与自身衰老的双线交织,展现杜甫晚年对生命与时代的深刻体悟。在诗歌创作中,杜甫以七言排律描绘景致,此诗算是颇具特色的一篇。七言排律在诗歌史上颇为少见,留存于世的作品数量远不及其他诗体,即便是杜甫诗集中,这类诗作也仅有寥寥几首。此诗格律严谨,除首尾两联,中间六联对仗极为工整。“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一句,不仅上下对仗,句内也自相对仗,精巧绝伦。在声律方面,整首诗严格遵循粘对规则,采用上平声七虞韵。其中,“篱中秀色画屏纡”里的“纡”字,虽属邻韵六鱼韵,但这恰恰体现杜甫作诗时,将准确表情达意置于首位,在难以从本韵部觅得恰当韵字的情况下,他巧妙运用了邻韵。从整体看,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杜诗在对仗、声律方面的严谨与精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公瀼西诗,有果园,有甘林。果园四十亩,他日所举以赠人者。甘林为治生计,所云“客居暂封殖”者。《杜臆》谓:朝行所视之园树,专指果园,于甘林无豫,故云“丹橘黄甘此地无”。今按:“此地无”,正言柑橘之独盛。篇中“林香出实”二语,明说丹橘矣,岂可云甘林又在果园之外乎?大抵分而言之,则甘林另为一区,合而言之,甘林包在果园之内,盖四十亩中,自兼有诸果也。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近闻》

下一篇:唐·杜甫《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