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ìn
wé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jìn
wén
quǎn
róng
yuǎn
dùn
táo
gǎn
qīn
lín
táo
wèi
shuǐ
wēi
bái
jìng
lǒng
shān
xiāo
qiū
yún
gāo
kōng
tóng
yuán
shì
běi
tíng
shuò
yǒu
guān
zhōng
shǐ
使
wén
zàn
gèng
qiú
qīn
jiù
shēng
hǎo
yīng
nán

译文

最近听闻犬戎远远地逃走了,他们用来放牧的战马也不敢侵犯临洮。渭水蜿蜒曲折,在白日下显得澄澈干净,陇山在秋风中显得萧瑟,秋天的云朵高高飘浮。崆峒和五原等地也都平安无事,北庭频繁有来自关中的使者。好像听闻吐蕃赞普又要求亲,唐与吐蕃以舅甥相称的友好关系应该难以舍弃。

逐句剖析

"近闻犬戎远遁逃":最近听闻犬戎远远地逃走了,

"牧马不敢侵临洮":他们用来放牧的战马也不敢侵犯临洮。

"渭水逶迤白日净":渭水蜿蜒曲折,在白日下显得澄澈干净,

"陇山萧瑟秋云高":陇山在秋风中显得萧瑟,秋天的云朵高高飘浮。

"崆峒五原亦无事":崆峒和五原等地也都平安无事,

# 五原:唐属盐州,今内蒙古五原县。

"北庭数有关中使":北庭频繁有来自关中的使者。

"似闻赞普更求亲":好像听闻吐蕃赞普又要求亲,

# 赞普:旧注:吐蕃称王为赞普,相为大论、小论。

"舅甥和好应难弃":唐与吐蕃以舅甥相称的友好关系应该难以舍弃。

# 舅甥和好应难弃:旧注:文成、金城二公主,先后降吐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近闻》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诗作以当时边塞局势为背景,开篇点明听闻犬戎远逃,不再侵扰临洮。接着描绘了秋季边塞的山水景色,展现出一片安宁之象。又提及崆峒、五原等地无事,北庭与关中往来使者频繁。最后以可能的赞普求亲,表达对唐与吐蕃和好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境和平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景物描写:“渭水逶迤白日净,陇山萧瑟秋云高”通过描写渭水、陇山的景色,营造出安宁又略带萧瑟的氛围,烘托出边塞局势缓和后的环境特点,也暗示了诗人复杂的心情。用典:“舅甥和好”运用了唐与吐蕃和亲后双方以舅甥相称的典故,强调了双方友好关系的历史渊源,为表达对再次和好的期待提供依据。

2. 分段赏析

“近闻犬戎远遁逃,牧马不敢侵临洮”。诗人开篇直陈听闻的消息,犬戎远远地逃走了,他们的战马都不敢靠近临洮。直接点明边塞局势的好转,为全诗奠定了喜悦的情感基调,展现出诗人对边塞安宁的欣慰。“渭水逶迤白日净,陇山萧瑟秋云高”。此联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色,渭水蜿蜒流淌,在白日下显得格外澄澈,陇山在秋风中萧瑟,秋云高高飘浮。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写,既展现了秋季边塞的特点,又从侧面烘托出边境暂时安宁的氛围,暗示战争的阴霾暂时消散。“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继续叙述边塞地区的状况,崆峒、五原等地都平安无事,北庭也频繁有来自关中的使者。进一步强调边塞局势的稳定,人员往来的正常,体现出和平带来的积极影响。“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诗人听闻吐蕃赞普可能再次求亲,想到唐与吐蕃曾以舅甥相称的友好关系,认为这种和好的局面不应被放弃。表达了对双方再次和亲、实现长久和平的期盼,升华了诗歌希望边塞永享和平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高冠谷口招郑鄠》

下一篇: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