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公茅屋下":在巳公的茅屋下面,
# 巳公:指巳上人。
"可以赋新诗":可以写出新的诗篇。
# 赋新诗:写出新的诗篇。
"枕簟入林僻":枕席铺设在树林间,多么幽静,
# 僻:偏僻,指树林幽深处。,枕簟:枕头竹席。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茶瓜留客迟":用茶果待客,长时间地把我挽留。
# 留客迟:长时间将我挽留。
"江莲摇白羽":江面上的莲花像摇动着的白色羽毛,
# 白羽:指白羽扇,这里形容莲迎风摇动之状。
"天棘蔓青丝":天门冬延伸着清翠的藤蔓。
# 蔓青丝:指长出青丝。蔓:蔓延,扩展。一作梦。,天棘:即天门冬,一种藤蔓植物。
"空忝许询辈":我徒然忝列在像许询这样的名士中间,
# 许询:东晋人,好游山水,通佛学,曾与东晋佛学者支遁交游。,忝:有愧于,谦辞。,空:徒然。
"难酬支遁词":巳公则如同高人支遁,精深的议论让我难以酬答。
# 支遁:东晋佛学家。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酬:酬答,唱和。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诗歌描绘了巳上人居住的茅斋环境,展现了其僻静与优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借白莲如白羽摇曳、天门冬青丝般蔓延的景色,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表达对茅斋环境的喜爱。用典:“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以许询和支遁的典故,含蓄地称赞巳上人的才学高深,自己自愧不如。细节描写:“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通过“枕簟入林僻”的细节描绘出茅斋的僻静,“茶瓜留客迟”体现出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及诗人在此的悠闲自在。
3. 分段赏析
首联“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开门见山地点出地点为巳公茅屋,一个“可以赋新诗”,便直白地流露出诗人对此处的喜爱。身处茅斋,诗意在心中涌动,这一开头不仅奠定了全诗对茅斋的赞美之情,也暗示了此处环境的清幽雅致,能够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为后续对环境及感受的描写做了铺垫。颔联“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从诗人踏入茅斋的过程及与主人的互动进行描写。“枕簟入林僻”细腻地描绘出通往茅屋的道路,在幽深的林间,枕席安静地放置着,这一细节侧面烘托出茅屋所处环境的僻静。而“茶瓜留客迟”则生动地展现出巳上人以茶和瓜果热情招待诗人,使得诗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突出了主人的好客以及诗人在此享受的悠闲时光,体现出二人情谊深厚,也进一步描绘出茅斋宁静祥和的氛围。颈联“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诗人将目光投向茅斋周边的自然景色。“江莲摇白羽”把风中摇曳的白莲比作舞动的白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莲花轻盈的姿态,赋予莲花灵动之美。“天棘蔓青丝”则将天门冬的藤蔓比作蔓延的青丝,形象展现出天门冬藤蔓的细长与生机盎然。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角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优美、宁静的自然画卷,进一步烘托出茅斋周边环境的清幽雅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也暗示了巳上人的品格如同这自然美景般纯净高洁。尾联“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诗人运用许询和支遁的典故。东晋高僧支遁讲《维摩经》时,居士许询与之对答。诗人自谦地认为自己如同许询一样,难以回应巳上人高深的言辞,就像许询难以应对支遁的精妙讲解。通过这一典故,侧面称赞了巳上人的才学和佛学造诣高深,表达了诗人对巳上人的敬重,同时也显示出诗人的谦逊。此句不仅升华了对巳上人的赞美之情,也为全诗增添了文化底蕴,体现出诗人与巳上人之间的精神交流,从对环境的赞美过渡到对人物精神层面的敬仰,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通过四联的描写,从对茅斋的初印象,到环境的细致描绘,再到与主人的相处及对主人的评价,层层递进,生动地展现了茅斋的清幽环境以及诗人对巳上人的赞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出杜甫诗歌在描绘自然与表达情感方面的高超技巧。
# 余尝闻刘右司棐,以子美“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最得避暑之趣。余不以为然。郑武子曰:“此句非不佳,但多‘僻’与‘迟’两字。”若云:“‘枕簟入林,茶瓜留客’,岂不快哉!”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上一篇:唐·韦应物《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下一篇:唐·张籍《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