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i
shàng
luò
yáng
zhǔ
簿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2
jié
máo
lín
jiàn
cháng
huái
liú
chuāng
rén
jiāng
lǎo
mén
qián
shù
qiū
hán
shān
guò
yàn
yuǎn
lái
zhōu
féng
guī
néng
wàng
jiù
yóu

译文

建造的居舍临近古渡口,卧躺也能看见奔流的淮水。窗里的人将渐渐老去,门前的树木正衰落逢秋。寒山上一只孤雁飞过,暮雨中远方飘来一叶小舟。傍晚时遇到我这个归客,怎能够忘记旧日同游。

逐句剖析

"结茅临古渡":建造的居舍临近古渡口,

# 古渡:古渡口,西涧有渡口。,结茅:筑庐,建居舍。

"卧见长淮流":卧躺也能看见奔流的淮水。

"窗里人将老":窗里的人将渐渐老去,

# 人:作者自指。

"门前树已秋":门前的树木正衰落逢秋。

"寒山独过雁":寒山上一只孤雁飞过,

"暮雨远来舟":暮雨中远方飘来一叶小舟。

# 远来舟:指李主簿来访。

"日夕逢归客":傍晚时遇到我这个归客,

"那能忘旧游":怎能够忘记旧日同游。

# 旧游:旧日的交游,指作者昔日在洛阳时与李主薄的交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开篇“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描绘出诗人在古渡旁搭建茅屋、静卧观览淮河长流的闲适画面,奠定全诗静谧又略带孤寂的基调。“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以景衬情,借窗内渐老之人与门外入秋之树,将时光流逝、容颜老去的感慨具象化,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进一步渲染孤寂清冷,寒山、孤雁、暮雨、远舟,一系列意象交织,勾勒出秋日淮上萧瑟的景象,衬托诗人内心的落寞。结尾“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在日暮时分偶遇归乡之人,勾起对往昔同游时光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旧友和过往岁月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深沉。全诗以质朴的语言、精巧的意象组合,将身世之感与怀旧之情融为一体,展现出韦应物诗歌“高雅闲淡”的独特风格,韵味悠长,令人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公元773年秋冬,韦应物南下奔赴广陵(今江苏扬州)谋事,在那逗留八九个月却一无所获。翌年秋,他满心怅然地踏上北归之路,行至淮水边上,机缘巧合遇到昔日洛阳同僚李主簿,感慨万千,遂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友诗。描绘了诗人淮上古渡结茅而居的场景,“卧见长淮流”显悠然,“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叹岁月流逝。“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营造秋日淮上萧瑟孤寂,衬内心落寞。“日夕逢归客”引“那能忘旧游”之感,表达偶遇旧友时对往昔同游的怀念,展现真挚友情,语言质朴,意境静谧哀愁,具淡雅风格。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寒山、孤雁、暮雨、远舟这些秋日的典型景象组合,构成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诗人借眼前景抒发内心的落寞惆怅,将无形的愁绪具象化,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他在淮上的孤寂心境。情景交融:“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把窗内渐老之人与门外入秋之树并置,人随岁月老去,树因季节入秋,二者相互映衬,时光的沧桑感与生命的迟暮感融为一体,在对景的描绘中自然融入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首联以“结茅”“古渡”“长淮”三个意象构建隐居环境,“临”字凸显居所与自然的亲近。“卧看”二字既展现隐逸姿态,又暗含静观岁月流逝的沧桑感,淮水奔流的动态与古渡废弃的静态形成时空对照,为全诗奠定沉郁基调。“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颔联以“人树对举”形成工整对仗,“将老”与“已秋”构成递进关系。“窗里”限定视觉范围,强化空间逼仄感;“门前”延伸至外部环境,树的衰飒与人的迟暮互为镜像,既实写李主簿衰老形象,又暗喻诗人自身壮志难酬的感慨,体现韦诗“语淡而味终不薄”的特点。“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颈联以“寒山”“暮雨”营造萧瑟氛围,“独过雁”既是实景描写,又隐喻李主簿孤独处境;“远来舟”呼应“古渡”,暗示访客将至,为尾联作铺垫。“独”与“远”形成空间张力,“过雁”与“来舟”构成动态对比,使画面富有层次感。“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尾联以“日夕”点明时间推移,“逢归客”既指诗人自况,又暗合“远来舟”的伏笔。“那能忘旧游”以反问收束,既表达重逢的喜悦,又隐含对旧时光的眷恋。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将主客欢聚的情景留给读者想象,形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4. 作品点评

综观全诗,诗人匠心独运,全程从客位切入进行描绘与抒怀。诗中重点展现的,是身为客人的李主簿的外在形象以及内心感受,诗人自身的主观情思并未直白表露,而是不着痕迹地融入对客体的刻画里。他借描绘李主簿所处环境、言行举止,间接传递自身情绪,就像春雨润物般细腻无声。这般独特写法,使得诗作别具一番情韵,既让读者能深切感知诗人心境,又为诗意增添了含蓄婉转之美,令人回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深情语,不堪再读。

宋词人刘辰翁《韦孟全集》

# 第八句养气以出“遇李”题,作法老清,高贵矜重。

清学者谭宗《近体秋阳》

# 时迁运往,寓绸缪于十字者。杜少陵则云“衣裳判白露,门巷落丹枫”,韦苏州则云“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香山则云“树初黄叶候,人欲白头时”。其触物关心,初无小异,而吐辞成句,且各极其致。

清学者顾安《唐律消夏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玉真仙人词》

下一篇:唐·杜甫《巳上人茅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