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真之仙人":玉真公主真是真人啊,
# 玉真之仙人:玉真公主。
"时往太华峰":时时来往于华山太华峰修道。
# 太华:华山。
"清晨鸣天鼓":一清早就起来叩齿鸣天鼓,
# 鸣天鼓:道家的一种法术。
"飙欻腾双龙":练气时双龙迅速腾起。
# 腾双龙:腾龙,犹驾龙,乘龙。,飙欻:迅疾貌。
"弄电不辍手":不断将全身元气聚集,
# 弄电:《太平御览》卷一三引《汉武内传》:“西王母曰:东方朔为太山仙官,太仙使至方丈,助三天司命,朔但务山水游戏,擅弄雷电,激波扬风,风雨失时。”
"行云本无踪":如电如虹,行踪如白云来去飘忽。
"几时入少室":何时去少室山?
# 少室:在河南省登封县北,主峰玉寨山为篙山最高峰。
"王母应相逢":在那里一定可以与王母娘娘相逢。
# 王母:即西王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求仕的五言古诗,借玉真公主修仙得道、行迹飘忽的景写出了其仙风道骨的不凡形象。诗中,唐代诗人李白连用往华山、鸣天鼓、乘龙上天、双手弄电、行云无踪、逢西王母等一系列神奇而飘逸的场景,运用生动的动词和比喻和想象与夸张手法,盛赞了玉真公主的神仙生涯及其行迹的非凡与超凡脱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玉真公主的神秘与高雅,也透露出李白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玉真公主的敬仰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全诗通过将玉真公主比作仙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这种比喻强调了玉真公主的飘逸与不凡,凸显了她如同仙人般的形象,传达出一种高洁和脱俗的气质。象征:玉真公主象征着高贵、超凡和神秘。通过赋予她这种超然的象征,诗中委婉地表达了李白对玉真公主的赞赏与推崇,暗示了她在世俗之上,拥有更高的地位和魅力。想象:诗中通过描绘玉真公主“鸣天鼓”“乘龙上天”“双手弄电”“行于云而无踪迹”等场景,表现了对她非凡能力和境界的设想。这些描绘展现出了一种奇幻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玉真公主的超凡脱俗的想象力,使她的形象更加神秘而高贵。夸张:诗中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将玉真公主的行为与能力描述得极其夸张,如“与西王母相逢”。这种夸张手法使得玉真公主的形象充满了奇幻色彩,为整个诗歌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宏大的意境,突出她的超凡脱俗和不可思议的魅力。
3. 分段赏析
首句“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直接点题,明确了诗歌赞颂的对象——玉真公主,并以“时往太华峰”的描绘,暗示了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太华峰作为华山主峰之一,其险峻奇绝的特质为玉真公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又高洁的面纱,为后续描绘其神奇行迹奠定了基础。第二句“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深入刻画了玉真公主的神奇作为。清晨时分,她进行“鸣天鼓”之术,这一道家修炼之法在诗人笔下被描绘得极具仪式感与奇幻感。紧接着,“飙欻腾双龙”一句,更是将玉真公主驾驭双龙腾空而起的壮观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双龙的形象不仅增添了磅礴气势,更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与超凡的能力。第三句“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继续拓展奇幻之境。玉真公主“弄电不辍手”,把玩闪电如同寻常嬉戏,这一细节进一步强化了她的神力。而“行云本无踪”则与前文玉真公主往来太华峰、驾驭双龙等行迹相呼应,说明她如同行云一般飘忽不定,踪迹难觅,在天地间肆意遨游,不受任何拘束。第四句“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以问句形式收尾,既像是诗人自己的好奇探寻,也仿佛是世间众人对玉真公主后续行踪的揣测。少室山作为嵩山的一部分,同样为道教圣地,玉真公主在此与西王母相逢,意味着她已进入仙界的最核心圈层。这一描绘将整首诗的仙境氛围烘托到顶点,也侧面反映出诗人对玉真公主的尊崇至极,认为其具备与仙界主宰平起平坐的资格。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余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玉真仙人词》以瑰丽想象和夸张手法,借一系列生动动词,如“往”“鸣”“腾”等,将玉真公主的神仙生涯描绘得超凡脱俗,飘忽灵动。诗中比喻精妙,盛赞其仙风道骨,完美展现了李白诗歌豪放不羁、奇幻浪漫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唐·王昌龄《古意》
下一篇:唐·韦应物《淮上遇洛阳李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