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徐卿您的两个儿子生来就无比奇绝,
# 徐卿:剑南兵马使徐知道。
"感应吉梦相追随":生子时感应和吉梦相追随。
# 吉梦相追随:即下文所说生前家人曾梦见孔子和释氏亲自抱送之事。,感应:谓神明对人事的反响。
"孔子释氏亲抱送":孔子释氏亲自抱送孩子,
# 释氏:释迦牟尼。
"并是天上麒麟儿":两个孩子一定是天上的麒麟儿。
# 并:同。
"大儿九龄色清澈":大儿子九岁了眉清目秀,
# 色:面色,容颜。
"秋水为神玉为骨":眼似秋水澄澈,骨如白玉纯洁。
# 秋水为神玉为骨:神如秋水骨如美玉。
"小儿五岁气食牛":小儿子五岁便气魄非凡,
# 气食牛:有食牛的气概。比喻少年气盛。
"满堂宾客皆回头":每个人看了都要回头张望。
# 回头:因惊奇而回头观看。
"吾知徐公百不忧":知道徐卿没有什么可以忧愁的,
"积善衮衮生公侯":积善滔滔不绝生子成公侯。
# 生公侯:谓所生之子定能成公侯。,衮衮:众多貌。
"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生有这样的两个儿子,
# 二雏:指徐卿二子。雏,幼鸟。,丈夫:大丈夫。即男子汉。
"名位岂肯悲微休":他们的名位怎么会因卑微而停止不前呢?
# 名位岂肯悲微休:一作异时名位岂肯卑微休。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用典:“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运用了孔子、释氏(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抱送以及“天上麒麟”的典故,“天上麒麟”常用来比喻才能杰出的人,将徐卿二子比作麒麟儿,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高度赞美了二子的不凡。“小儿五岁气食牛”中“气食牛”也是用典,形容人的气势或才华极大,突出小儿的豪迈意气。比喻:“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把大儿的神韵比作清澈的秋水,骨相比作玉,形象地描绘出大儿的气质非凡,给人以直观的感受。侧面描写:“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通过描写满堂宾客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小儿的出众,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小儿的独特魅力。
2. 分段赏析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首段开篇以“君不见”领起,强调徐卿二子出生的奇特,用孔子、释氏抱送和麒麟儿的典故,极力渲染二子的不凡出身,为后文对他们的描写做铺垫。“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中间部分分别对大儿和小儿进行描写,大儿九龄时的神韵和骨相,以及小儿五岁时的豪迈意气和引起宾客的反应,生动地展现了二子各自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悲微休(一作异时名位岂肯卑微休)”,尾段表达了对徐公的宽慰,认为他无需担忧,因为积善之家必能生出优秀的子孙,同时感慨男子若有这样两个优秀的儿子,就不必为地位卑微而悲伤,升华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对人才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许。
下一篇:唐·丘丹《忆长安·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