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n
fēng
dài
xiān
kǎi
liù
shǒu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2
hàn
jiàng
chéng
ēn
西
róng
jié
shū
xiān
zòu
wèi
yāng
gōng
tiān
kāi
lín
dài
zhǐ
jīn
shuí
shǔ
èr
shī
gōng
guān
jūn
西
chū
guò
lóu
lán
yíng
bàng
lín
yuè
hán
hǎi
xiǎo
shuāng
níng
wěi
cōng
shān
xuě
jīng
gān
竿
míng
jiā
dié
yōng
huí
jūn
guó
píng
fān
wèi
wén
zhàng
què
yìn
yáo
biān
yuè
jiàng
lóng
chè
hǎi
yún
luò
yuán
mén
jiǎo
míng
qiān
qún
miàn
chū
fān
chéng
bīng
hǎi
yún
yíng
zhèn
lóng
duī
yuè
zhào
yíng
fān
jūn
yáo
jiàn
hàn
jiā
yíng
mǎn
lián
shān
biàn
shēng
wàn
jiàn
qiān
dāo
shā
píng
míng
liú
xuè
jìn
kōng
chéng
jīng
shī
湿
wèi
gān
yān
bái
cǎo
guāng
hán
zuó
jiāng
jūn
lián
xiǎo
zhàn
fān
jūn
zhǐ
jiàn
kōng
ān

译文

汉家将领蒙受皇恩向西征讨敌戎,大捷的文书已先送入未央宫奏报。天子早已预备打开麒麟阁等待功臣,如今还有谁会看重贰师将军的战功。官军向西出征越过楼兰故地,扎营时军幕紧临月窟般的苦寒之地。蒲昌海的晨霜凝结在战马尾鬃,葱岭的夜雪扑打在旌旗竿头。笳声鼓声齐鸣簇拥着凯旋的军队,攻破敌国平定蕃地的功绩前所未闻。将军的官印在边地月光下闪耀,大将的龙旗在海天云间猎猎翻飞。夕阳西下时军营辕门鼓角齐鸣,大批俘虏双手反绑被押出蕃城。在鱼海清洗兵器时乌云迎送军阵,于龙堆喂养战马时月光映照营盘。蕃军远远望见汉家军营,瞬间满谷连山响起遍野哭声。万箭齐发、千刀并举厮杀整夜,黎明时鲜血浸透空寂的城池。暮雨打湿的旌旗尚未干透,胡地烽烟与白草在日光下透着寒意。昨夜将军率军连战至天明,蕃军溃败后只留下空鞍的战马散落遍地。

逐句剖析

"汉将承恩西破戎":汉家将领蒙受皇恩向西征讨敌戎,

"捷书先奏未央宫":大捷的文书已先送入未央宫奏报。

"天子预开麟阁待":天子早已预备打开麒麟阁等待功臣,

# 麟阁:汉宣帝时有麒麟阁,为图绘功臣之所,省作麟阁。

"只今谁数贰师功":如今还有谁会看重贰师将军的战功。

# 贰师:汉武帝时贰师将军李广利,曾击破西域大宛国,获汗血马。

"官军西出过楼兰":官军向西出征越过楼兰故地,

# 楼兰:汉西域城国。地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地处西域通道上。

"营幕傍临月窟寒":扎营时军幕紧临月窟般的苦寒之地。

# 月窟:指西方极远之地。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

"蒲海晓霜凝马尾":蒲昌海的晨霜凝结在战马尾鬃,

# 马:一作剑。,蒲海:蒲昌海,即今新疆罗布泊。

"葱山夜雪扑旌竿":葱岭的夜雪扑打在旌旗竿头。

# 葱山:葱岭,即帕米尔高原,此处泛指。

"鸣笳叠鼓拥回军":笳声鼓声齐鸣簇拥着凯旋的军队,

# 叠:一作擂。

"破国平蕃昔未闻":攻破敌国平定蕃地的功绩前所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将军的官印在边地月光下闪耀,

# 摇:一作迎。,鹊印:金印。,丈夫:指主将。

"大将龙旗掣海云":大将的龙旗在海天云间猎猎翻飞。

# 海:此指罗布泊。,掣:拉,牵。,龙旗:画龙为饰的旗。,大:一作天。

"日落辕门鼓角鸣":夕阳西下时军营辕门鼓角齐鸣,

# 辕门:军营之门,以车辕相向临时架成。

"千群面缚出蕃城":大批俘虏双手反绑被押出蕃城。

# 面缚:反剪手臂。,千群:指众多俘虏。

"洗兵鱼海云迎阵":在鱼海清洗兵器时乌云迎送军阵,

# 鱼海:泛指西域湖泊。,洗兵:休兵。

"秣马龙堆月照营":于龙堆喂养战马时月光映照营盘。

# 龙堆:白龙堆沙漠,在罗布泊之北。,秣马:喂马。

"蕃军遥见汉家营":蕃军远远望见汉家军营,

# 蕃军:吐蕃军。

"满谷连山遍哭声":瞬间满谷连山响起遍野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万箭齐发、千刀并举厮杀整夜,

"平明流血浸空城":黎明时鲜血浸透空寂的城池。

"暮雨旌旗湿未干":暮雨打湿的旌旗尚未干透,

"胡烟白草日光寒":胡地烽烟与白草在日光下透着寒意。

# 烟:一作尘。

"昨夜将军连晓战":昨夜将军率军连战至天明,

"蕃军只见马空鞍":蕃军溃败后只留下空鞍的战马散落遍地。

# 马空鞍:言蓄军骑兵覆没。,蕃军:指播仙军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描写战争的绝句组诗作品。这组诗记录了封常清率军大破播仙的战役,前四首描绘凯旋场景,后两首追述战斗过程。全诗热情歌颂封大夫的赫赫战功,字里行间洋溢着激昂的战斗豪情。六首诗各自聚焦不同战事,却又浑然一体,兼具历史价值与艺术感染力,在唐诗中颇具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军大破播仙镇之役发生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封常清率军攻打播仙,从其地理位置及诗中“蕃军”“蕃城”等表述来看,此战显然是针对吐蕃的军事行动。当时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性质复杂,兼具自卫与扩张的双重属性(参考范文斓《中国通史简编》)。破播仙之役时,岑参正任职于封常清幕府,这年冬季,他创作了这组凯歌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诗,也是一组颂歌。展现了边塞战争的壮阔惨烈与将士的骁勇无畏,同时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对国家的赤胆忠诚,以及对边疆和平的深切向往。

2. 写作手法

白描:“万箭千刀一夜杀”用“万”“千”等数词堆砌,极写厮杀的激烈;“平明流血浸空城”以白描手法勾勒战后空城的血色画面,极具冲击力。侧面烘托:“暮雨旌旗湿未干”不写战斗过程,却以“空鞍”(失主的战马)暗示敌军溃败,以“旌旗湿”点明战事刚歇,留白处尽显战斗的激烈。

3. 分段赏析

这组诗由六首七言绝句组成,是岑参在封常清幕府供职时为封所作的颂歌之一。“封大夫”即封常清,他瘦瘠跛足,入伍后凭借谋略战功,迅速升迁,曾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兼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瀚海军使,天宝十三载(754年)冬,他率军大破播仙,此诗所记就是破播仙之战。《破播仙凯歌》前四首写凯旋,后两首则追叙战斗情形。“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开篇点明出征破敌,“承恩”凸显将领受皇命出征的荣耀。“捷书先奏”突出胜利的迅速与消息传递之快。以“麟阁待”和“谁数贰师功”,将此次破敌之功与历史上的名将之功相比,盛赞封常清的功绩。“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西出过楼兰”交代行军路线,“营幕傍临月窟寒”营造出寒冷艰苦的氛围。“晓霜凝马尾”“夜雪扑旌竿”通过细节描写,从侧面展现出边塞环境的恶劣,衬托出将士们出征的艰辛。“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鸣笳叠鼓拥回军”描绘出凯旋的热闹场景。“破国平蕃昔未闻”高度评价此次战功的卓著。“鹊印摇边月”“龙旗掣海云”通过对印绶和旗帜的描写,展现出将军的威武和军队的气势。“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日落辕门鼓角鸣”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千群面缚出蕃城”具体描写胜利后俘虏众多的情景。“洗兵鱼海”“秣马龙堆”展现出军队的休整,“云迎阵”“月照营”以景衬情,烘托出胜利后的安宁与祥和。“蕃军遥见汉家营”一首最具个性特色,是边塞诗中少有的慓悍之作。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及组诗其二的“营幕傍临月窟寒”,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从组诗末首的“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满谷连山遍哭声”则是夜袭时的实况:蕃兵从睡梦中惊起,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对垒句后,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而夺志比夺帅,更是兵家之大忌。唐军决胜,已唾手可得了。“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二句采用放笔直干的写法,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万箭千刀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一夜”可见战斗持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但就整个战役而言又可谓速决,最后,是一个令人发怵的诗句:“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雨水相渗和,红成一片。但在“一夜杀”三字后,推出“流血浸空城”的“镜头”,就产生了一种怵目惊心的感觉。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怖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暮雨旌旗湿未干”一首在写法上,较接近盛唐人普遍的时代风貌。它采取了“正面不写写旁面”的办法,通过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主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战斗的激烈,显得含蓄蕴藉。“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4. 作品点评

全组诗歌颂了封大夫的丰功伟绩,言辞间充满着战斗豪情。每首诗独写一事,六首诗又浑然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唐云:七绝壮调。又云:后诗次联以俪而雄,此诗后联此散而雄,尤为难得。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平仄不顶,唐人往往如此,以音节力主。是拗体也,不足怪。意存规讽。钟云:“预开”“谁数”四字,何等气力!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

# 周敬曰:以下二章调法一律,肃肃壁垒,整整步伐,吐气如虹,不类阴房鬼火。周珽曰:凯旋之师,写得闲暇生威。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盛唐七言绝,太白、少伯而下,高、岑、摩诘亦多入于圣矣。岑如“宫军西出”、“鸣笳叠鼓”、“日落辕门”三篇,整栗雄丽,实为唐人正宗,而《正声》不录,不可晓。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郭云:整静而不哗,画出凯旋气色。

不详《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自少陵绝句对结,诗家率以半律讥之;然绝句自有此体,特杜非当行耳。如岑参《凯歌》:“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冼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等句,皆雄浑高华,后世咸所取法,即半律何伤?若杜审言“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则词竭意尽,虽对犹不对也。

明胡应麟《诗薮》

# 与子美“已收滴博六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同一壮丽。诗家以为半律体,然较杜冲含不尽,虽律何伤?

不详《唐诗笺要》

#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壮而工。

清李因培《唐诗观澜集》

# 边景如画,对收俊丽。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

# 雄劲之气,雅与题称。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

# “洗兵”、“秣马”应上“鼓角鸣”,“云迎”、“月照”应上“日落”,格律又极精细。

唐王昌龄《诗式》

# 与少陵《军城早秋》诗格调相似,皆极沉雄之致。

不详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善为悲壮。他人无此骨力音节,或似而气不及。

明邢昉《唐风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应物《叹白发》

下一篇:唐·杜甫《徐卿二子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