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í
sēng
zhōng
zèng
quán
xiān
rén
zhǎng
chá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cháng
wén
quán
shān
shān
dòng
duō
xiān
shǔ
bái
dào
xuán
qīng
yuè
míng
shēng
zhōng
shí
quán
liú
xiē
gēn
fāng
jīn
cǎi
rùn
cóng
lǎo
juǎn
绿
zhī
zhī
xiāng
jiē
lián
chéng
xiān
rén
zhǎng
pāi
hóng
jiān
shì
wèi
jiàn
zhī
míng
dìng
shuí
chuán
zōng
yīng
nǎi
chán
tóu
zèng
yǒu
jiā
piān
qīng
jìng
zhú
yán
cán
西
yán
zhāo
zuò
yǒu
xìng
cháng
yín
zhū
tiān

译文

常听说玉泉山上,有许多乳窟样的山洞。里面有好多和白鸦相似的白色蝙蝠,倒悬在清溪的树上对着明月。茗茶就生长在山中的石崖上,石上有不停流淌的潺潺玉泉。茶树根茎被芳津滋润,采服后可以润肌强骨。茶树丛年代久远,绿叶繁茂,枝枝相接。茶叶被曝晒后,形状有点儿像仙人之掌,似乎可以用它拍拍仙人洪崖的肩膀。举世未见这样的茶叶,谁来给这茶叶命名,让它流传后世呢。你是族中英才,是高僧禅伯,将优美的诗篇与茶一起投赠给我。你的诗篇如西子临镜,使我这个无盐丑女,感到无比羞惭。清晨坐聊于此,兴致勃勃,长吟诗篇,声荡苍穹。

逐句剖析

"常闻玉泉山":常听说玉泉山上,

# 玉泉山:在湖北当阳县西。山有乳窟,玉泉交流其中。山下有玉泉寺。

"山洞多乳窟":有许多乳窟样的山洞。

# 乳窟:石钟乳丛生的洞穴。

"仙鼠如白鸦":里面有好多和白鸦相似的白色蝙蝠,

"倒悬清溪月":倒悬在清溪的树上对着明月。

# 清:一作“深”。

"茗生此中石":茗茶就生长在山中的石崖上,

"玉泉流不歇":石上有不停流淌的潺潺玉泉。

"根柯洒芳津":茶树根茎被芳津滋润,

# 洒:沁出。,根柯:指茶树的根和枝干。

"采服润肌骨":采服后可以润肌强骨。

"丛老卷绿叶":茶树丛年代久远,

# 丛老:指老龄的茶树丛。丛,一作“楚”。

"枝枝相接连":绿叶繁茂,枝枝相接。

"曝成仙人掌":茶叶被曝晒后,形状有点儿像仙人之掌,

# 曝:晒。

"似拍洪崖肩":似乎可以用它拍拍仙人洪崖的肩膀。

# 洪崖:传说中远古时仙人。

"举世未见之":举世未见这样的茶叶,

"其名定谁传":谁来给这茶叶命名,让它流传后世呢。

"宗英乃禅伯":你是族中英才,是高僧禅伯,

# 禅伯:对有道僧人的尊称。,宗英:族中杰出的人。

"投赠有佳篇":将优美的诗篇与茶一起投赠给我。

"清镜烛无盐":你的诗篇如西子临镜,使我这个无盐丑女,

# 无盐:亦称“无盐女”,即战国时齐宣王后钟离春,为人有德而貌丑。后常用为丑女的代称。

"顾惭西子妍":感到无比羞惭。

# 妍:美好。,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今浙江诸暨南)人。后世把她当做美女的代称。

"朝坐有余兴":清晨坐聊于此,兴致勃勃,

# 余:同“馀”。

"长吟播诸天":长吟诗篇,声荡苍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茶》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茶诗。此诗以友人中孚禅师所赠“仙人掌茶”为切入点,通过雄奇瑰丽的笔触,详述了该茶的产地环境、形制特征及文化意蕴。全诗前四句描绘玉泉山乳窟清溪的奇险幽境,以“仙鼠倒悬”的意象渲染茶区超凡脱俗的氛围;中段以“根柯洒芳津”等句,科学记载茶叶生长于石隙玉泉的生态特性;后段“曝成仙人掌”等句,则创新性展现唐代晒青制茶工艺,并赋予其“拍击仙人肩”的浪漫想象。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首篇以单一茶品为咏赞对象的诗作,该诗不仅开创了“名茶入诗”的文学传统,更以“清香滑熟”“还童振枯”等记载,为研究唐代茶文化提供了珍贵史料。诗中佛道意象的交融(如“洪崖肩”“诸天”),亦折射出盛唐文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精神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茶》是李白晚年与族侄中孚禅师相遇时所作。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咏茶诗作,其以雄奇笔触描绘了仙人掌茶的独特魅力。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载),李白在金陵栖霞寺偶遇族侄中孚禅师,这位玉泉寺僧人以故乡特产仙人掌茶相赠,并邀其赋诗相和,遂成就了这首传世佳作。诗中不仅盛赞仙人掌茶“清香滑熟,异于他者”的卓越品质,更通过“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茶树苍翠繁茂的生长形态。诗序详述该茶采自玉泉山乳窟旁,得玉泉活水滋养,饮之可“还童振枯,扶人寿”,既彰显了茶叶的养生功效,又暗含诗人对修道成仙的向往。这首诗作不仅开创了文人茶诗的先河,更为后世研究唐代茶文化提供了珍贵史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茶题材诗。介绍了仙人掌茶的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及品饮功效,通过描绘玉泉山仙境般的采茶场景和独特的制茶工艺,赞颂了友人中孚禅师馈赠佳茗的情谊,同时抒发了诗人对茶道境界的哲思与向往。

2. 写作手法

夸张:“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用夸张手法将茶叶形态与仙人传说结合,突出其神奇特质。拟人:“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以拟人化描写茶树的生命力。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常闻玉泉山,……倒悬清溪月。”开篇以神话色彩渲染玉泉山的灵秀。玉泉山以“乳窟”(钟乳石洞)和“清溪月”构建出幽玄空寂的意境,白蝙蝠(仙鼠)倒悬枝头的奇景,暗合佛经中“倒悬”象征轮回与超脱的意象,赋予采茶环境神圣性。“玉泉流不歇”既写实又隐喻茶汤如玉泉般清冽不竭,为后文茶性“润肌骨”埋下伏笔。第二段:“茗生此中石,……似拍洪崖肩。”此段聚焦茶树形态与制茶工艺。“丛老卷绿叶”以拟人手法刻画茶树苍劲之态,“枝枝相连”暗喻茶农采制时的匠心。“曝成仙人掌”点明唐代罕见的​​晒青工艺​​(非主流蒸青),成为现存最早晒青茶史料。洪崖仙人典故既呼应茶名,又以“拍肩”动作赋予饮茶成仙的浪漫想象。“根柯洒芳津”暗合陆羽《茶经》“上者生烂石”理念,凸显玉泉山泉水滋养的生态优势。第三段:“举世未见之,……长吟播诸天。”“举世未见”强调仙人掌茶的独特性,呼应明代“罢团改散”前的茶类形态,凸显其历史地位。以“清镜烛无盐”自谦,将中孚禅师的赠诗比作西施映镜,既赞友人诗才,又暗含对茶禅一味的体悟。“长吟播诸天”将饮茶体验升华为超越尘世的宇宙共鸣,体现李白“天地与我并生”的道家哲学,亦暗藏对仕途失意的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子昂《彩树歌》

下一篇:唐·韦应物《林园晚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