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闻玉泉山":常听说玉泉山上,
# 玉泉山:在湖北当阳县西。山有乳窟,玉泉交流其中。山下有玉泉寺。
"山洞多乳窟":有许多乳窟样的山洞。
# 乳窟:石钟乳丛生的洞穴。
"仙鼠如白鸦":里面有好多和白鸦相似的白色蝙蝠,
"倒悬清溪月":倒悬在清溪的树上对着明月。
# 清:一作“深”。
"茗生此中石":茗茶就生长在山中的石崖上,
"玉泉流不歇":石上有不停流淌的潺潺玉泉。
"根柯洒芳津":茶树根茎被芳津滋润,
# 洒:沁出。,根柯:指茶树的根和枝干。
"采服润肌骨":采服后可以润肌强骨。
"丛老卷绿叶":茶树丛年代久远,
# 丛老:指老龄的茶树丛。丛,一作“楚”。
"枝枝相接连":绿叶繁茂,枝枝相接。
"曝成仙人掌":茶叶被曝晒后,形状有点儿像仙人之掌,
# 曝:晒。
"似拍洪崖肩":似乎可以用它拍拍仙人洪崖的肩膀。
# 洪崖:传说中远古时仙人。
"举世未见之":举世未见这样的茶叶,
"其名定谁传":谁来给这茶叶命名,让它流传后世呢。
"宗英乃禅伯":你是族中英才,是高僧禅伯,
# 禅伯:对有道僧人的尊称。,宗英:族中杰出的人。
"投赠有佳篇":将优美的诗篇与茶一起投赠给我。
"清镜烛无盐":你的诗篇如西子临镜,使我这个无盐丑女,
# 无盐:亦称“无盐女”,即战国时齐宣王后钟离春,为人有德而貌丑。后常用为丑女的代称。
"顾惭西子妍":感到无比羞惭。
# 妍:美好。,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今浙江诸暨南)人。后世把她当做美女的代称。
"朝坐有余兴":清晨坐聊于此,兴致勃勃,
# 余:同“馀”。
"长吟播诸天":长吟诗篇,声荡苍穹。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茶题材诗。介绍了仙人掌茶的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及品饮功效,通过描绘玉泉山仙境般的采茶场景和独特的制茶工艺,赞颂了友人中孚禅师馈赠佳茗的情谊,同时抒发了诗人对茶道境界的哲思与向往。
2. 写作手法
夸张:“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用夸张手法将茶叶形态与仙人传说结合,突出其神奇特质。拟人:“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以拟人化描写茶树的生命力。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常闻玉泉山,……倒悬清溪月。”开篇以神话色彩渲染玉泉山的灵秀。玉泉山以“乳窟”(钟乳石洞)和“清溪月”构建出幽玄空寂的意境,白蝙蝠(仙鼠)倒悬枝头的奇景,暗合佛经中“倒悬”象征轮回与超脱的意象,赋予采茶环境神圣性。“玉泉流不歇”既写实又隐喻茶汤如玉泉般清冽不竭,为后文茶性“润肌骨”埋下伏笔。第二段:“茗生此中石,……似拍洪崖肩。”此段聚焦茶树形态与制茶工艺。“丛老卷绿叶”以拟人手法刻画茶树苍劲之态,“枝枝相连”暗喻茶农采制时的匠心。“曝成仙人掌”点明唐代罕见的晒青工艺(非主流蒸青),成为现存最早晒青茶史料。洪崖仙人典故既呼应茶名,又以“拍肩”动作赋予饮茶成仙的浪漫想象。“根柯洒芳津”暗合陆羽《茶经》“上者生烂石”理念,凸显玉泉山泉水滋养的生态优势。第三段:“举世未见之,……长吟播诸天。”“举世未见”强调仙人掌茶的独特性,呼应明代“罢团改散”前的茶类形态,凸显其历史地位。以“清镜烛无盐”自谦,将中孚禅师的赠诗比作西施映镜,既赞友人诗才,又暗含对茶禅一味的体悟。“长吟播诸天”将饮茶体验升华为超越尘世的宇宙共鸣,体现李白“天地与我并生”的道家哲学,亦暗藏对仕途失意的超脱。
上一篇:唐·陈子昂《彩树歌》
下一篇:唐·韦应物《林园晚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