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落日下绝壁":我在山中赶路,夕阳正沿着绝壁缓缓落下,
"西望千山万山赤":向西望去千山万山都被染成红色。
# 山:一作水。
"树枝有鸟乱鸣时":树枝上有鸟儿杂乱鸣叫的时候,
# 鸣:一作栖。
"暝色无人独归客":天色昏暗没有人,只有独自归来的行客。
"马惊不忧深谷坠":马受惊不怕坠入深谷,
"草动只怕长弓射":草动只怕有长弓射来。
"安得更似开元中":怎样才能再像开元年间那样,
"道路即今多拥隔":如今道路大多阻塞不通。
# 多:一作何。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行旅题材诗。描绘了杜甫携家眷避乱前往梓州途中,山行落日下绝壁,西望群山赤红,鸟在树枝乱鸣,自己于暝色中独自赶路的情景;体现出旅途的惊险,如马惊怕坠深谷、草动恐遭暗箭;营造出一种荒僻、动荡且令人不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当时社会动荡致使道路阻塞的忧虑之情。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侧重于写景。诗人用简洁笔墨勾勒出一幅傍晚山行图,“山行落日下绝壁”点明时间、地点与行动,“西望千山万山赤”描绘壮观的落日余晖映照群山之景,“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以鸟声衬寂静,突出自己独行的孤独。后四句由景入情,转入对社会现实的描写与感慨。“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写出行路的担忧与恐惧,“安得更似开元中,道路即今多拥隔”则直抒胸臆,表达对开元盛世的怀念及对当下道路阻塞的无奈与忧虑。
# 钟云:“暝色无人独归客”,妙在“暝色无人”下,径接“独归客”三字。“老身古寺风泠泠”,妙在“老身”下,径接“古寺风冷泠”五字;奥甚,幻其,笔力所至。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暝色无人独归客”,读之凛然。笔力所至,只忧贼,不暇忧坠,巧于形容。
明王嗣奭《杜臆》
# “日下壁”,则晦暝矣。却接云“西望千山万山赤”,抑何亦化而闲暇也。回思开元之治,如日之方中,并末二句亦笼罩于凝眸注望中矣(“山行落日”二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四句亦近画景(“山行落日”四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上一篇:唐·储光羲《观竞渡》
下一篇:唐·王建《凉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