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沉楚水":大夫屈原沉于楚水之中,
# 楚水:泛指楚地区的水域。,大夫:指屈原,屈原曾任楚国的三闯大夫,故称。
"千祀国人哀":千年来国人都为他哀悼。
# 千祀:千年。
"习棹江流长":人们在长长的江面上练习划船,
# 习棹:演习舟楫。习:熟练。棹:桨。
"迎神雨雾开":迎神之时雨雾散去。
"标随绿云动":竞渡的标志随着绿云般的景致晃动,
# 标:竞渡设置的标帜。
"船逆清波来":船只逆着清波驶来。
"下怖鱼龙起":水下的鱼龙被惊动而起,
# 怖:惊恐。
"上惊凫雁回":天上的野鸭大雁被惊得飞回。
"能令秋大有":能让秋天迎来大丰收,
# 大有:大丰收。
"鼓吹远相催":远处的鼓乐声相互催促着船只向前快摆。
唐代诗人
储光羲(706?~763?),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祖籍兖州(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开元进士,初任冯翊县尉,后转任安宜、下邽、汜水尉,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获,迫受伪职,乱平后自归朝廷请罪,后贬岭南。储光羲的诗,多写田园生活的闲适情趣,风格朴实。在各种诗体中,其“独以五言古胜场”,但是有刻意学习陶渊明,力造古雅的倾向。殷璠评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代表作品有《杂咏五首》《江南曲四首》。明人辑存《储光羲诗集》5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诗,也是一首民俗诗。通过写龙舟竞渡的相关活动,描绘了人们赛前练习划船、举行迎神祭祀仪式以及夺标竞逐的热闹场景,体现了龙舟竞渡纪念屈原的深意与古人以竞渡祈求丰年的民俗内涵,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缅怀和对丰收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习棹江流长,迎神雨雾开”,“习棹”的动态划船与“江流长”“雨雾开”的静态环境相衬,展现赛前准备的肃穆氛围;“标随绿云动,船逆清波来”中“标动”“船来”的动态竞渡,与“绿云”“清波”的静态景致交融,凸显竞逐的激烈鲜活;“下怖鱼龙起,上惊凫雁回”以鱼龙惊起、凫雁回旋的动态,衬水底、空中的静态,侧面烘托竞渡声势浩大。整体通过动静交织,既绘出热闹场景,又暗含对屈原的缅怀及对民俗的赞美之情。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大夫沉楚水,千祀国人哀”,先点明了竞渡活动的由来。“大夫”指的是投江的屈原,“沉楚水”就是说他投身汨罗江,“千祀”表示已经过去很多年,但百姓依然为他哀伤。这里用历史典故引出竞渡的背景,让我们知道这个活动不只是热闹的比赛,更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古人。接下来“习棹江流长,迎神雨雾开”两句,写的是人们为竞渡做准备的场景。“习棹”是练习划船,“江流长”说明江水绵延,划船练习要在长长的江面上进行;“迎神”是迎接屈原的神灵,“雨雾开”可能是说原本阴雨的天气变得晴朗,好像老天也在为这场活动让路。这两句从哀伤的情绪转到具体的活动准备,画面也变得明亮起来。“标随绿云动,船逆清波来”继续描写竞渡时的景象。“标”应该是比赛用的锦标,“绿云”可能是指岸边绿树成荫的人群,锦标随着人群的欢呼来回移动;“船逆清波”是说龙舟逆着清澈的江水奋力向前。这两句用了动态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锦标在晃动,龙舟在水里破浪前行的样子。“下怖鱼龙起,上惊凫雁回”从水里和空中两个角度写竞渡的热闹。“下”指江里,“上”指天空,龙舟划动时的声音或速度太惊人,连水里的鱼龙都被吓得起身,空中的野鸭和大雁也被惊得飞回来。这里没有直接写龙舟有多快、人多热闹,而是通过周围动物的反应来侧面烘托,显得很有画面感。最后两句“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点出了竞渡的深层意义。“秋大有”是说秋天会有好收成,人们相信这样的竞渡活动能带来丰收;“鼓吹远相催”是说远处的乐器声不断催促,让活动更热闹。这里把单纯的纪念活动和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明白竞渡不只是比赛,更是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
上一篇:唐·徐氏《丈人观谒先帝御容》
下一篇:唐·杜甫《光禄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