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á
xí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zhào
màn
yīng
gōu
shuāng
xuě
míng
yín
ān
zhào
bái
liú
xīng
shí
shā
rén
qiān
liú
xíng
shì
liǎo
shēn
cáng
shēn
míng
xián
guò
xìn
líng
yǐn
tuō
jiàn
qián
héng
jiāng
zhì
dàn
zhū
hài
chí
shāng
quàn
hóu
yíng
sān
bēi
rán
nuò
yuè
dào
wéi
qīng
yǎn
huā
ěr
hòu
shēng
jiù
zhào
huī
jīn
chuí
hán
dān
xiān
zhèn
jīng
qiān
qiū
èr
zhuàng
shì
xuǎn
liáng
chéng
zòng
xiá
xiāng
cán
shì
shàng
yīng
shuí
néng
shū
xià
bái
shǒu
tài
xuán
jīng

译文

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骑着银鞍白马,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迅疾。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几杯热酒下肚,便慷慨许诺,愿为知己两肋插刀,一诺重于泰山。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气吞虹霓。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椎,使赵都邯郸上下,都为之震惊。二位壮士的豪举,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谁会像扬雄一样,在书阁里研究《太玄经》到老,而一辈子无所作为呢?

逐句剖析

"赵客缦胡缨":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

# 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吴钩霜雪明":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

# 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吴钩:宝刀名。《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吴王阖闾命国中作金钩,有人贪王之重赏,杀其二子吴鸿、扈稽,以血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后泛指利剑宝刀。钩,兵器,形似剑而刃弯。

"银鞍照白马":骑着银鞍白马,

"飒沓如流星":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迅疾。

# 飒沓:群飞的样子。此处形容马行迅疾。

"十步杀一人":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

# 十步杀一人:十步”二句:言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司马彪注:“十步与一人相击,辄杀之,故千里不留於行也。”

"千里不留行":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 留:阻留。

"事了拂衣去":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

"深藏身与名":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 名:美名。

"闲过信陵饮":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

# 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公子无忌,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

"脱剑膝前横":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将炙啖朱亥":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

# 将炙啖朱亥:“将炙”二句:朱亥、侯嬴都是战国侠士。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都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受到信陵君的礼遇,成为信陵君门客。炙,用火烤的肉。啖,食,吃。啖朱亥,让朱亥吃。

"持觞劝侯嬴":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三杯吐然诺":几杯热酒下肚,便慷慨许诺,

# 三杯吐然诺:“三杯”二句: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然诺,许诺。

"五岳倒为轻":愿为知己两肋插刀,一诺重于泰山。

"眼花耳热后":酒后眼花耳热,

# 眼花耳热后:“眼花”二句:眼花耳热,形容酒酣时情状;意气素霓生,意谓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素霓,即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意气素霓生":意气勃勃劲生,气吞虹霓。

# 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救赵挥金槌":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椎,

# 救赵挥金槌:“救赵”二句:用战国信陵君救赵的故事。《史记·魏公子列传》载秦军围攻赵都邯郸,赵国平原君向信陵君告急,信陵君用侯嬴之计,窃得魏王兵符,朱亥锤杀魏将晋鄙,自将魏军救赵,遂解邯郸之围。

"邯郸先震惊":使赵都邯郸上下,都为之震惊。

"千秋二壮士":二位壮士的豪举,千秋之后,

"烜赫大梁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

# 大梁城: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烜赫:形容声名盛大。

"纵死侠骨香":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

# 香:犹香。

"不惭世上英":不愧为一世英豪。

# 英:英豪。

"谁能书阁下":谁会像扬雄一样,在书阁里研究《太玄经》到老,

# 谁能书阁下:“谁能”二句:《汉书·扬雄传》:“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太玄经》是西汉扬雄的一部哲学著作。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

"白首太玄经":而一辈子无所作为呢?

# 太玄经:西汉扬雄的一部哲学著作。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侠客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古诗,属乐府《杂曲歌辞》。诗中先以“缦胡缨”“吴钩”“白马”等细节刻画侠客英武形象,再通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等句突显其高强武艺与“深藏身与名”的淡泊;继而引入信陵君、侯嬴等历史典故,深化对侠客义薄云天的歌颂,暗寄自身抱负;最后以“纵死侠骨香”彰显侠客精神的永恒价值。全诗运用人物刻画、用典等手法,将对侠客的倾慕、对建功立业的向往融为一体,以豪迈奔放的语言,展现侠客拯危济难的风采,淋漓尽致地抒发诗人的侠义豪情与立功边塞的壮志,是李白诗歌中兼具英雄气概与浪漫情怀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侠客行》由唐代李白约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游齐州时创作。唐代游侠之风盛行,与盛唐经济繁荣、关陇“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的风习密切相关,少年尚任侠、求豪纵之事获社会赞誉。李白自幼受关陇文化熏陶,“十五好剑术”,怀抱建功立业后功成身退的理想。他借乐府古题创作此诗,既基于当时任侠的社会意识,也为抒发对侠士嫉恶如仇、言信行果等品质的向往,以及自身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侠诗。诗中先从“缦胡缨”“吴钩”“银鞍白马”等细节刻画侠客英武形象,继而描绘其“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高超武艺与“事了拂衣去”的淡泊名利;通过信陵君与侯嬴、朱亥的典故,深化对侠客重义轻生、拯危济难精神的歌颂,亦委婉寄寓自身建功立业的抱负;最后以“纵死侠骨香”彰显侠客精神的永恒价值。全诗借对侠客形象的塑造,抒发了对侠客精神的倾慕,以及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夸张:“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等诗句,以夸张手法强化侠客武艺超凡、行动利落的形象,凸显其英勇特质。用典:援引《庄子》典故,以及信陵君与侯嬴、朱亥“窃符救赵”的故事,既歌颂侠客重诺尚义、拯危济难的精神,也委婉表达自身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反衬:以“白首太玄经”的扬雄作反衬,突出侠客“纵死侠骨香”的精神崇高,彰显对侠客价值的肯定。

3. 分段赏析

《侠客行》以"赵客缦胡缨"起笔,通过"吴钩霜雪明"等细节刻画侠客的英武形象,"飒沓如流星"的动态描写使人物跃然纸上。"十步杀一人"四句以《庄子》典故为依托,既展现侠客高超武艺,又以"深藏身与名"突显其淡泊胸襟。"闲过信陵饮"作为诗眼转折,借信陵君与侯嬴、朱亥的历史典故,将侠客精神升华为"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忠义豪情。"救赵挥金槌"等句通过夸张手法再现朱亥击杀晋鄙的震撼场景,"千秋二壮士"的赞叹与"白首太玄经"的扬雄形成鲜明对比,以反衬手法强化侠客精神的永恒价值。全诗以"事了拂衣去"的洒脱贯穿始终,既完成从服饰到精神的完整侠客肖像,又通过"谁能书阁下"的反问,将个人抱负与时代精神熔铸为"纵死侠骨香"的生命礼赞,在任侠叙事中彰显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英雄情怀。

4. 作品点评

《侠客行》作为李白乐府诗中的代表作,以雄浑的笔触塑造了兼具武艺与道义的侠客形象,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全诗以"十步杀一人"的夸张笔法开篇,通过"银鞍白马"的服饰刻画与"深藏身与名"的行为描写,构建起超越世俗功利的侠义精神内核。诗中巧妙融入信陵君与侯嬴、朱亥的历史典故,既赞美侠客"三杯吐然诺"的忠义品格,又借"救赵挥金槌"的壮举暗喻自身拯危济难的政治理想。末句"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以扬雄为反衬,将侠客精神升华为"纵死侠骨香"的永恒价值追求。其语言刚健豪迈,意象雄奇瑰丽,既延续了乐府诗的叙事传统,又注入盛唐特有的英雄主义气质,充分展现了李白"笔落惊风雨"的浪漫主义诗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复斋漫录》云:太白《侠客行》云:“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元微之《侠客行》云:“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二公寓意不同。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一)》

下一篇:唐·王昌龄《送魏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