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zhōng
lǎ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yuè
wáng
gōu
jiàn
guī
shì
huán
jiā
jìn
jǐn
gōng
huā
mǎn
chūn
diàn
殿
zhǐ
jīn
wéi
yǒu
zhè
fēi

译文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凯旋,六千义士都衣锦封官。当初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而今只有鹧鸪飞落在断壁残垣。

逐句剖析

"越王勾践破吴归":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凯旋,

# 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义士还家尽锦衣":六千义士都衣锦封官。

# 锦衣:华丽的衣服。,还家:一作“还乡”。,义士:一作“战士”。

"宫女如花满春殿":当初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

# 春殿:宫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而今只有鹧鸪飞落在断壁残垣。

# 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叫声凄厉,音如“行不得也哥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越中览古》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出自《全唐诗》。此诗为怀古诗,主题是通过描写越王勾践破吴后的繁盛与如今的荒凉,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写作手法上,运用对比,将昔日的热闹繁华与今日的冷落凄凉相对照,增强了感染力;还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方式,以鹧鸪在故都废墟上飞的景象,传递出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点明勾践破吴这一事件;次句描绘战士衣锦还乡的欢快;第三句展现当年宫殿的盛景;末句陡然一转,写如今唯有鹧鸪飞,形成强烈反差。该诗意境深远,结构独特,以简洁的语言蕴含深沉的历史思考,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又蕴含哲理的风格,对后世怀古诗创作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由李白所作。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此地曾是春秋时期越国都城。面对历史遗迹,李白联想到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称霸的历史事件,有感于历史兴衰,遂创作此诗,借古抒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衣锦还乡,曾经宫殿中美女如云的繁盛场景,又通过今昔对比,展现如今只有鹧鸪在荒废宫殿上飞翔的凄凉,表达了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借越王勾践破吴后的兴衰景象,写出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首句点明越王勾践成功击败吴国凯旋这一重大事件。次句中,“义士还家尽锦衣”,“尽锦衣”描绘出跟随越王征战的义士们衣锦还乡,身着华丽服饰,尽显荣耀,暗示出凯旋场面的浩大与欢快。第三句“宫女如花满春殿”,把宫女比作娇艳的花朵,用“满”字强调宫殿中美女众多,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奢华热闹的景象,生动展现出越王称霸后宫廷的富贵繁华。“只今惟有鹧鸪飞”,“只今”明确将时间拉到当下,与前文所描述的昔日繁华形成鲜明的时间对比。“惟有”突出如今的状况,曾经热闹非凡的宫殿如今只剩鹧鸪在断壁残垣间飞来飞去,曾经的繁华荡然无存,只有荒凉与孤寂,强烈地凸显出历史变迁带来的巨大反差。

3. 分段赏析

首句“越王勾践破吴归”:点明主题,简洁明了地交代了越王勾践经过长期努力,终于打败吴国,胜利归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全诗定下了历史叙事的基调,唤起读者对那段历史的联想。次句“义士还家尽锦衣”:描绘了跟随越王征战的义士们凯旋后衣锦还乡的情景。一个“尽”字,暗示出越王归来后的浩大场面,战士们都穿上华丽的衣服,他们的喜悦和荣耀透过文字扑面而来,展现出胜利后的欢腾氛围。第三句“宫女如花满春殿”:进一步渲染当年越王宫殿中的繁盛景象。将宫女比作鲜花,极言其美丽众多,“满”字则强调了宫殿的热闹与奢华,让读者仿佛看到了宫殿中歌舞升平、美人簇拥的画面,凸显出越王称霸后的富贵荣华。尾句“只今惟有鹧鸪飞”:笔锋陡然一转,昔日的繁华瞬间消散,如今曾经的宫殿荒废,只有鹧鸪在断壁残垣间飞来飞去。“只今”与前文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惟有”强调了如今的荒凉孤寂,以鹧鸪飞的景象传递出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深沉感慨,让读者在强烈的反差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巨变。

4. 作品点评

《越中览古》属七言绝句体裁。开篇首句,便清晰点明诗中所怀古迹为越王勾践破吴这一历史事件。紧接着,第二、三句分别刻画了战士衣锦还乡以及越王勾践回宫后宫殿中宫女如云的场景,展现出昔日的荣耀与繁华。而结句却笔锋急转,昔日的辉煌不再,如今唯有几只鹧鸪在故址上空飞掠。整首诗巧妙地将往昔的兴盛与当下的萧索进行对照,深刻地揭示出人事更迭、盛衰难测的主题,令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唐窦巩有《南游感兴》诗:“伤心欲问当时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盖用李太白《览古》诗意也。

宋吴开《优古堂诗话》

# 吊古诸作,大得风人之体。……《越中览古》诗,前三句赋昔日之豪华,末一句咏今之凄凉。大抵唐人吊古之作,多以今昔盛衰构意,而纵横变化,存乎体裁。

明敖英、凌云《唐诗绝句类选》

# 今世反成怀古等题一套子矣(末句下)。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敖子发曰:此与韩退之《游曲江寄白舍人》、元微之《刘阮天台》三诗,皆以落句转合,有抑扬,有开合。此格,唐诗中亦不多得。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三句直下,句转出,此格奇甚。

清钱良择《唐音审体》

# 此“只今惟有”四字用在合句,各尽其妙。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三句说盛,一句说衰,其格独创。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前《苏台览古》,通首言其萧索,而末一语兜转其盛;此首从盛时说起,而末句转人荒凉,此立格之异也。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苏台览古》……是由今溯古也。此首从越王破吴说起。雄图伯业,奕奕声光,追出“鹧鸪”一句结局,是吊古伤今也。体局各异。古人炼局之法,于此可见。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前三句极写其盛,末一句始用转笔以写其衰,格法奇矫。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

# 极力振宕一句,感叹怀古,转有余味。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首句冒,二句承,三句转,均言越王之豪王。而三句美女如花,且满春殿。后则寂无所见,惟有鹧鸪飞而已,所谓开与合相关也。而此首“只今惟有”四字,与前首用法大异。前用之于开,而此用之干合也。(品)悲壮。

清朱宝莹《诗式》

# 杜公“蓬莱宫阙对南山”,六句开,两句合;太白“越王句践破吴归”,三句开,一句合,皆律绝中创调。

清管世铭《论文杂言》

# 两诗(指《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占》)皆吊古之作。前首从今月说到古宫人,后首从古宫人说到今鹧鸪,皆以见今昔盛衰不同,令人览之而生感慨、而荣华无常之戒即寓其中。

清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咏句践平吴事,振笔疾书,其异于平铺直叙者,以真有古茂之致;且末句以“惟有”二字,力绾全篇,诗格尤高。前三句言平吴归后,越王固粉黛三千,宫花春满;战士亦功成解甲,昼锦荣归。曾几何时,而霸业烟消,所余者惟三两鹧鸪,飞鸣原野,与夕阳相映耳。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潘稼堂曰:上三句何等喧热,下一句何等悲感,但用“只今”二字一转,真有绘云汉而暖、绘北风而寒之事。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结《右溪记》

下一篇: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