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光飞光":飞逝的时光,
# 飞光:时光,指日、月、星光。光:飞逝的光阴。南朝梁沈约《宿东园》诗:“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
"劝尔一杯酒":请您喝下这杯酒。
# 劝尔一杯酒:《世说新语·雅量》载:晋孝武帝司马耀时,天上出现长星(即彗星),司马耀有一次举杯对长星说:劝尔一杯酒,自古哪有万岁天子?
"吾不识青天高":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
# 青天:语出《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也,天玄而地黄。”
"黄地厚":大地有多厚。
"唯见月寒日暖":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
"来煎人寿":消磨着人的年寿。
# 煎人寿:消损人的寿命。煎:煎熬,消磨。
"食熊则肥":吃熊掌就胖,
# 食熊则肥:古人以熊掌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为珍肴,富贵者才能食之。食熊两句:言富人食熊掌,穷人食蛙。
"食蛙则瘦":吃蛙腿就瘦。
# 蛙:代指贫穷者吃的粗劣食品。
"神君何在":神君可在何处,
# 神君:汉时有长陵女子,死后被奉为神,称神君。汉武帝病时曾向她乞求长生。(参看《史记·封禅书》)
"太一安有":太一哪里真有?
# 安:哪里。,太一:天帝的别名,是天神中的尊贵者。战国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
"天东有若木":天的东方生有神树,
# 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方日出之地有神木名扶桑,西方日落处有若木。屈原《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王逸注:"若木在昆仑西极,其华照下地。"
"下置衔烛龙":下置神龙衔烛环游。
# 衔烛龙:传说中的神龙,住在天之西北,衔烛而游,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屈原《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王逸注:“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这里借指为太阳驾车之六龙。
"吾将斩龙足":我要斩断神龙的足,
"嚼龙肉":咀嚼神龙的肉,
"使之朝不得回":使它白天不能巡回,
# 回:巡回。,不得:不能。
"夜不得伏":夜晚不能潜伏。
"自然老者不死":自然使老者永不死,
"少者不哭":少年不再哀哭。
"何为服黄金":何必吞黄金,
# 服黄金:道教认为服食金玉可以长寿。《抱朴子·内篇·仙药》:“《玉经》曰: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服一作饵。
"吞白玉":食白玉。
"谁似任公子":有谁见过任公子,
# 任公子:传说中骑驴升天的仙人。,似:一作是。
"云中骑碧驴":升入云天骑碧驴。
# 碧:一作“白”。
"刘彻茂陵多滞骨":刘彻的茂陵埋葬着残余的枯骨,
# 滞骨:残遗的白骨。,刘彻:汉武帝,信神仙,求长生,死后葬处名茂陵。《汉武帝内传》:“王母云:刘彻好道,然神慢形秽,骨无津液,恐非仙才也。”
"嬴政梓棺费鲍鱼":嬴政的棺车白费了掩臭的鲍鱼。
# 鲍鱼:盐渍鱼,其味腥臭。,梓棺:古制天子的棺材用梓木做成,故名。,嬴政:秦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輼凉车中,……会暑,上輼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哲理诗。全诗在虚荒诞幻中蕴含理性思辨,既展现“天东有若木”的宇宙意识,又饱含“老者不死”的生命渴望,最终在“食熊则肥”的世俗烟火与“骑碧驴”的仙家幻象间,完成对生命价值的诗意重构。
2. 分段赏析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采用歌行体结构,全篇围绕生命短暂与时光流逝展开思考,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部分(前十句)聚焦“苦昼短”主题。开篇以“飞光飞光”的呼告句式,将无形时光具象化为流动的光影,通过“月寒日暖”的自然现象强化时间感知。诗人拒绝用“太一”等虚幻概念解释生命,直言肉体凡胎终将消亡。其中“煎”字双关,既指时光灼烧生命,又暗含壮志难酬的焦灼。这部分突破传统起兴手法,以直击本质的哲思开篇,形成陡峭的抒情气势。第二部分“天东有若木”至“吞白玉”转入求解之道。诗人重组神话元素,将若木、烛龙等意象解构重组:设想斩杀烛龙使昼夜停滞,以此突破生死局限。这种对神话的创造性改造,既延续“服黄金,吞白玉”的求仙思维,又用更具颠覆性的方案形成思辨张力,体现诗人突破常规的想象路径。第三部分(末四句)转入现实批判。通过汉武帝陵墓“滞骨”与秦始皇求仙“费鲍鱼”两个史实,揭露长生妄想的虚妄。诗中“多滞骨“与“费”字的精准运用,既消解了帝王威仪,又刺破求仙者的自欺。结尾处历史人物的荒诞结局,与开篇“煎人寿”形成闭环,完成对生命真相的冷峻揭示。全诗以实证思维解构虚幻追求,在神话重述与历史反讽中贯穿着清醒的生命意识。诗人拒绝用华丽修辞粉饰残酷现实,选择用“煎”“费”等凝重字眼直指生命本质,其冷峻笔触下涌动着对生命质量的深切关注。
3. 作品点评
全诗摒弃华丽的辞藻,亦不刻意描摹自然景物,却因喷薄的情感与虚实相生的意象组合,令议论性诗作呈现出回环往复的韵律感和令人回味的哲思,最终升华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 陈琳曰:“聘哉日月远,年命将西倾。”陆机曰:“容华夙夜零,沐泽坐自捐。兹物苟难停,吾寿吾得延。”谢灵运曰:“夕虑晓月流,朝忌曛日驰。”李长吉曰:“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此皆气短。无名氏曰:“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样短苦夜长,何不采烛游。”此作感慨而气悠长也。
明明代谢榛《四溟诗话》
# 同一昼也,有神君太一之昼,有刘彻、嬴政之昼,有长吉之昼,其苦乐不同,故其长短亦不同,然昔之长吉苦而短,今之氏吉乐而长矣。飞光何尝负此一杯耶?
清清代黄周星《唐诗快》
# “自然”二字谑的妙甚(“自然老者”二句下)!放言无理,胸中却有故。
明钟惺《唐诗归》
# 字字奇。
明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徐渭
# 字字老。熊、蛙喻人富贵贫贱。
明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错综变化,想奇笔奇,无一字不可夺鬼工。诗意总言光阴易过,人寿难延,世无回天之能,即学仙事属虚无,秦汉之君可征也,人何徒忧生之足云耶!
明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上一篇: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下一篇:唐·杜甫《秋兴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