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òu
duǎn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2
fēi
guāng
fēi
guāng
quàn
ěr
bēi
jiǔ
shí
qīng
tiān
gāo
huáng
hòu
wéi
jiàn
yuè
hán
nuǎn
lái
jiān
rén
shòu
寿
shí
xióng
féi
shí
shòu
shén
jūn
zài
tài
ān
yǒu
tiān
dōng
yǒu
ruò
xià
zhì
xián
zhú
lóng
jiāng
zhǎn
lóng
jiáo
lóng
ròu
shǐ
使
zhī
zhāo
huí
rán
lǎo
zhě
shào
zhě
wéi
huáng
jīn
tūn
bái
shuí
rén
gōng
yún
zhōng
liú
chè
mào
líng
duō
zhì
yíng
zhèng
guān
fèi
bào

译文

飞逝的时光,请您喝下这杯酒。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神君可在何处,太一哪里真有?天的东方生有神树,下置神龙衔烛环游。我要斩断神龙的足,咀嚼神龙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潜伏。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何必吞黄金,食白玉。有谁见过任公子,升入云天骑碧驴。刘彻的茂陵埋葬着残余的枯骨,嬴政的棺车白费了掩臭的鲍鱼。

逐句剖析

"飞光飞光":飞逝的时光,

# 飞光:时光,指日、月、星光。光:飞逝的光阴。南朝梁沈约《宿东园》诗:“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

"劝尔一杯酒":请您喝下这杯酒。

# 劝尔一杯酒:《世说新语·雅量》载:晋孝武帝司马耀时,天上出现长星(即彗星),司马耀有一次举杯对长星说:劝尔一杯酒,自古哪有万岁天子?

"吾不识青天高":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

# 青天:语出《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也,天玄而地黄。”

"黄地厚":大地有多厚。

"唯见月寒日暖":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

"来煎人寿":消磨着人的年寿。

# 煎人寿:消损人的寿命。煎:煎熬,消磨。

"食熊则肥":吃熊掌就胖,

# 食熊则肥:古人以熊掌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为珍肴,富贵者才能食之。食熊两句:言富人食熊掌,穷人食蛙。

"食蛙则瘦":吃蛙腿就瘦。

# 蛙:代指贫穷者吃的粗劣食品。

"神君何在":神君可在何处,

# 神君:汉时有长陵女子,死后被奉为神,称神君。汉武帝病时曾向她乞求长生。(参看《史记·封禅书》)

"太一安有":太一哪里真有?

# 安:哪里。,太一:天帝的别名,是天神中的尊贵者。战国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

"天东有若木":天的东方生有神树,

# 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方日出之地有神木名扶桑,西方日落处有若木。屈原《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王逸注:"若木在昆仑西极,其华照下地。"

"下置衔烛龙":下置神龙衔烛环游。

# 衔烛龙:传说中的神龙,住在天之西北,衔烛而游,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屈原《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王逸注:“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这里借指为太阳驾车之六龙。

"吾将斩龙足":我要斩断神龙的足,

"嚼龙肉":咀嚼神龙的肉,

"使之朝不得回":使它白天不能巡回,

# 回:巡回。,不得:不能。

"夜不得伏":夜晚不能潜伏。

"自然老者不死":自然使老者永不死,

"少者不哭":少年不再哀哭。

"何为服黄金":何必吞黄金,

# 服黄金:道教认为服食金玉可以长寿。《抱朴子·内篇·仙药》:“《玉经》曰: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服一作饵。

"吞白玉":食白玉。

"谁似任公子":有谁见过任公子,

# 任公子:传说中骑驴升天的仙人。,似:一作是。

"云中骑碧驴":升入云天骑碧驴。

# 碧:一作“白”。

"刘彻茂陵多滞骨":刘彻的茂陵埋葬着残余的枯骨,

# 滞骨:残遗的白骨。,刘彻:汉武帝,信神仙,求长生,死后葬处名茂陵。《汉武帝内传》:“王母云:刘彻好道,然神慢形秽,骨无津液,恐非仙才也。”

"嬴政梓棺费鲍鱼":嬴政的棺车白费了掩臭的鲍鱼。

# 鲍鱼:盐渍鱼,其味腥臭。,梓棺:古制天子的棺材用梓木做成,故名。,嬴政:秦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輼凉车中,……会暑,上輼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苦昼短》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七言古诗。全诗围绕时光易逝与生命短暂的主题展开,分三个层次进行阐述:开篇以自然意象比喻光阴流转,抒发对生命有限的深切感慨,同时提出以理性态度面对人生的思考;中间部分转向具体行动方案,探讨如何化解“白昼苦短”的生命困境;结尾则针对当时盛行的求仙风气展开辩驳,揭示此类行为的虚妄本质。后两个层次围绕核心观点展开延伸论证,通过具象化的场景描写,深化了诗歌对生命本质的探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当时唐宪宗李纯沉迷道教方术,为求长生不老之药,竟将方士任命为台州刺史,这种极端行为引发朝野震动。皇帝的荒诞行径带动了整个统治阶层的效仿,从朝廷重臣到地方官员,普遍沉迷于炼丹服药、祈求永生的虚妄之事。李贺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病态,通过诗歌创作揭露了统治阶层追求长生的荒诞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哲理诗。全诗在虚荒诞幻中蕴含理性思辨,既展现“天东有若木”的宇宙意识,又饱含“老者不死”的生命渴望,最终在“食熊则肥”的世俗烟火与“骑碧驴”的仙家幻象间,完成对生命价值的诗意重构。

2. 分段赏析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采用歌行体结构,全篇围绕生命短暂与时光流逝展开思考,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部分(前十句)聚焦“苦昼短”主题。开篇以“飞光飞光”的呼告句式,将无形时光具象化为流动的光影,通过“月寒日暖”的自然现象强化时间感知。诗人拒绝用“太一”等虚幻概念解释生命,直言肉体凡胎终将消亡。其中“煎”字双关,既指时光灼烧生命,又暗含壮志难酬的焦灼。这部分突破传统起兴手法,以直击本质的哲思开篇,形成陡峭的抒情气势。第二部分“天东有若木”至“吞白玉”转入求解之道。诗人重组神话元素,将若木、烛龙等意象解构重组:设想斩杀烛龙使昼夜停滞,以此突破生死局限。这种对神话的创造性改造,既延续“服黄金,吞白玉”的求仙思维,又用更具颠覆性的方案形成思辨张力,体现诗人突破常规的想象路径。第三部分(末四句)转入现实批判。通过汉武帝陵墓“滞骨”与秦始皇求仙“费鲍鱼”两个史实,揭露长生妄想的虚妄。诗中“多滞骨“与“费”字的精准运用,既消解了帝王威仪,又刺破求仙者的自欺。结尾处历史人物的荒诞结局,与开篇“煎人寿”形成闭环,完成对生命真相的冷峻揭示。全诗以实证思维解构虚幻追求,在神话重述与历史反讽中贯穿着清醒的生命意识。诗人拒绝用华丽修辞粉饰残酷现实,选择用“煎”“费”等凝重字眼直指生命本质,其冷峻笔触下涌动着对生命质量的深切关注。

3. 作品点评

全诗摒弃华丽的辞藻,亦不刻意描摹自然景物,却因喷薄的情感与虚实相生的意象组合,令议论性诗作呈现出回环往复的韵律感和令人回味的哲思,最终升华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陈琳曰:“聘哉日月远,年命将西倾。”陆机曰:“容华夙夜零,沐泽坐自捐。兹物苟难停,吾寿吾得延。”谢灵运曰:“夕虑晓月流,朝忌曛日驰。”李长吉曰:“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此皆气短。无名氏曰:“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样短苦夜长,何不采烛游。”此作感慨而气悠长也。

明明代谢榛《四溟诗话》

# 同一昼也,有神君太一之昼,有刘彻、嬴政之昼,有长吉之昼,其苦乐不同,故其长短亦不同,然昔之长吉苦而短,今之氏吉乐而长矣。飞光何尝负此一杯耶?

清清代黄周星《唐诗快》

# “自然”二字谑的妙甚(“自然老者”二句下)!放言无理,胸中却有故。

明钟惺《唐诗归》

# 字字奇。

明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徐渭

# 字字老。熊、蛙喻人富贵贫贱。

明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错综变化,想奇笔奇,无一字不可夺鬼工。诗意总言光阴易过,人寿难延,世无回天之能,即学仙事属虚无,秦汉之君可征也,人何徒忧生之足云耶!

明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下一篇:唐·杜甫《秋兴八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