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独酌杯中酒":重阳节独自饮酒,
# 独酌:一作少饮。
"抱病起登江上台":抱病勉强登上江边高台。
# 起:一作独,一作岂。,抱病:指有病缠身;带着病。
"竹叶于人既无分":既无酒可饮(竹叶青),
# 竹叶:指竹叶青酒。
"菊花从此不须开":菊花也无需绽放。
# 菊花从此不须开:暗用陶渊明重阳饮酒赏菊典故。不须,没必要。
"殊方日落玄猿哭":异乡日落时黑猿哀啼,
# 玄猿:黑猿。,殊方:异乡。
"旧国霜前白雁来":故乡霜降前白雁南归。
# 旧国:故园。
"弟妹萧条各何往":弟妹离散不知去向,
# 往:一作在。
"干戈衰谢两相催":战乱与衰老一同催逼。
# 干戈:战争。
"旧日重阳日":往昔重阳亲友举杯畅饮,
# 旧日:过去的日子。
"传杯不放杯":酒杯不离手。
"即今蓬鬓改":如今鬓发蓬乱,
"但愧菊花开":面对菊花唯有惭愧。
# 愧:愧疚。
"北阙心长恋":心系朝廷,
"西江首独回":却只能独自调转归舟。
"茱萸赐朝士":朝廷赐茱萸本为旧俗,
# 茱萸:一作萸房,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
"难得一枝来":寒士却难获一枝。
"旧与苏司业":曾与苏源明,
# 苏司业:源明。
"兼随郑广文":和郑虔交游。
# 郑广文:虔。
"采花香泛泛":野菊清香浮动,
# 泛泛:一作簇簇,一作漠漠。
"坐客醉纷纷":宾客醉意朦胧。
"野树歌还倚":倚靠野树听歌,
# 歌:一作欹。
"秋砧醒却闻":秋砧声惊破醉梦。
"欢娱两冥漠":往昔欢娱已消逝,
# 漠:一作“寞”。
"西北有孤云":唯余西北天际孤云。
"故里樊川菊":故里樊川的菊花,
"登高素浐源":登高时望向素浐河源。
"他时一笑后":当年共醉的欢笑已成追忆,
# 笑:一作醉。,他时:指当年在故里重阳赏菊之时。
"今日几人存":如今故人存者寥寥。
"巫峡蟠江路":夔州巫峡江流蜿蜒,
# 蟠江路:江边弯弯曲曲的道路蟠屈曲环绕。
"终南对国门":终南山正对长安城门。
"系舟身万里":漂泊万里舟楫难系,
# 系舟:指泊舟。
"伏枕泪双痕":伏枕垂泪泪痕斑驳。
"为客裁乌帽":客居他乡自裁乌帽,
# 为客:作为客子,作者自谓。
"从儿具绿尊":年迈需儿孙备酒待客。
# 从儿:任凭儿子。
"佳辰对群盗":佳节面对横行盗寇,
# 群盗:指入侵的吐蒂,然绝极度的忧热。,对:一作带。,佳辰:良展日此指重阳节。
"愁绝更谁论":无尽哀愁向谁倾诉。
# 谁:一作堪。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诗,是一组忧国忧民的诗。全诗以重阳登高为线索,通过今昔对比与虚实交织,展现其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2. 分段赏析
其一,首联以“独酌”“抱病”定下全诗悲怆基调。重阳本应与亲友共饮,诗人却因病自饮,暗含“传杯不放杯”的往昔对比。“江上台”既是实景(夔州江边),亦隐喻人生孤舟漂泊的舞台。颔联以“竹叶”(代酒)与“菊花”的虚实对照,借对仗暗含愤懑。酒因抱病难饮,菊因战乱无心赏,表面任性实则痛陈:“干戈衰谢两相催”(战乱与衰老双重摧残)。此联以“真假对”突破格律,开创杜律新格。颈联时空折叠:夔州(殊方)的日落猿啼,与长安(旧国)的霜雁南归并置。黑猿哀鸣(听觉)与白雁霜影(视觉)交织,将个人流离升华为家国破碎的缩影。尾联直击战乱本质。“弟妹萧条”呼应《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的“有弟皆分散”,而“干戈”与“衰谢”的并置,揭示个体生命与时代劫难的同构性悲剧。其二,开篇对比今昔:昔日重阳亲友传杯畅饮,今日独自登台。叠用“杯”字强化欢宴记忆,反衬当下孤寂。“蓬鬓”对“菊花”,衰老与高洁意象冲突。诗人自愧未能如菊傲霜,实则痛陈:在“群盗”横行的乱世,连赏菊都成奢望。“北阙”(朝廷)与“西江”(夔州)的空间对立,展现诗人“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执念。“首独回”暗含对肃宗朝政的失望,呼应《秋兴》的“每依北斗望京华”。末句以小见大:朝廷赐茱萸本为重阳旧俗,而“难得一枝”暗讽肃宗对寒士的疏离。与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形成反差,凸显杜甫“致君尧舜”的悲剧性。其三,追忆与苏源明(司业)、郑虔(广文)的交游。二人皆才士落魄,郑虔更被玄宗赞“郑虔三绝”而贬官,映射盛唐文人凋零。以“香泛泛”写野菊清苦,“醉纷纷”反讽欢宴虚浮。与《饮中八仙歌》的狂放不同,此处的“醉”暗含对盛世虚妄的清醒认知。“野树”(荒凉)与“秋砧”(凄清)构建视听通感。砧声惊破醉梦,喻指安史之乱打破诗酒风流,呼应《春望》“恨别鸟惊心”。“冥漠”写故友凋零,“孤云”自喻漂泊。与《孤雁》“孤雁不饮啄”异曲同工,将个体孤独升华为时代遗民的集体意象。其四,“樊川”(长安南郊)与“素浐”(浐水)代指故园,“菊”与“登高”勾连重阳传统。空间跳跃中暗藏“身在夔州,心向长安”的张力。“一笑”反讽:当年共赏菊花之乐,如今只剩生死茫茫。与《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的沧桑感一脉相承“巫峡”(夔州)的蜿蜒对“终南”(长安)的巍峨,构建“身在西南,心向西北”的空间史诗。与《秋兴》“丛菊两开他日泪”共享时空折叠技法。“系舟”与“伏枕”定格衰老病体,“万里”与“双痕”量化漂泊之苦。与《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的孤绝形成情感共振。“乌帽”本为唐代低级官员或平民常戴之帽,此处暗指诗人漂泊客居、无官无职的潦倒境遇。裁帽自备,既无暇修整仪表,亦无财力置办新衣,细节中透出贫病交加的窘迫。此句与《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形成互文,将衰老与困顿凝为一瞬。“绿尊”即粗劣酒器,与重阳宴饮的雅器形成反差。诗人年迈体衰,连饮酒的器皿都需依赖幼子操办,既显家庭经济困窘,又暗含“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怆。此细节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布衾多年冷似铁”的贫苦描写一脉相承。
# 渊明、子美、无己三人作《九日》诗,大概相似。子美云:“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渊明所谓“尘爵耻虚罍,寒花徒自容”也。无己云:“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此渊明所谓“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也。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
# 杜子美云:“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直以“菊花”对“竹叶”,便萧散不为绳墨所窘。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 此“竹叶”,酒也,以对“菊花”,是为真对假,亦变体。“于人既无分”、“从此不须开”,于虚字上十分着力。
元方回《瀛奎律髓》
# “竹叶”一联反言,以见佳节不可不饮也。“雁来”恒事,加一“旧国”便异,以起下句,雁来而旧国之弟妹不来也。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抱病起登江上台”,伏“哀谢”。“殊方日落玄猿哭”,伏“干戈”。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纪昀:真对假乃常格,不得谓之变体。前四句笔笔峭健,后四句以哀曼收之,声情俱佳。查慎行:牧之七律,得法于此三、四句。无名氏(乙):八句对,清空一气如话。次联十四字句磊落伉健,挥洒极笔,又接以颈联之陡振,千古一人而已。如此大手笔,何屑屑以变体论!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岑参诗云“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与五、六意同。而十四之融会蕴藉,更过彼十字也。
清黄生《杜诗说》
# 悲塞矣,而声情高亮,后人九日诗无及之者。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即注明“独酌”,言弗与弟妹饮也。“竹叶”、“菊花”,真假对。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五首)皆辍饮独登之作也。故首句先提出“独酌”二字,以见年年高会,今日凄凉,闷对一樽,全无饮兴。随以“抱病起登”撇却之;悟此,则三、四豁然也。……“玄猿”闻自“殊方”,“白雁”来从“故国”,顾云“紧注末联”是也。而其情皆触于独登翘首之中,仍是一串。
现代浦起龙《读杜心解》
# 五、六写景,言外无限凄凉。使性得妙(“菊花从此”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第五“玄猿”着一“哭”字,已属奇险,其佳处尤在着“日落”二字于中,倍觉凄楚,结则声泪俱迸矣。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上一篇:唐·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
下一篇:唐·元稹《度门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