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ōng
shān
zèng
nán
líng
cháng
zà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wéi
cǎo
dàng
zuò
lán
wéi
dàng
zuò
sōng
lán
qiū
xiāng
fēng
yuǎn
sōng
hán
gǎi
róng
sōng
lán
xiāng
yīn
xiāo
ài
fēng
róng
bìng
shí
luán
luán
tóng
zhī
jiǎn
zhū
shā
dàn
yǒu
zhū
xiāng
suí
yuǎn
tóu
míng
xián
zhēn
kān
xiě
huái
怀
bào
ruò
fāng
cùn
xīn
dài
shuí
qīng
dǎo
qīng
zhào
xiāng
biàn
便
wèi
xíng
hǎi
shàng
bǎi
rén
tóng
tián
héng
dāng
shí
hào
xián
chuán
qiān
míng
yuàn
jūn
tóng
xīn
rén
shǎo
liú
qíng
hái
chū
mén
suǒ
shì
cháng
jiá
guī
lái
qiū
fēng
guī

译文

作草就要作兰草,作树就要作松树。兰草的幽香随风而远,松树遇寒冷而不改容姿。松树与兰草相因相依,萧艾之类野蒿只是徒然丰茸茂盛。鸡与鸡相并而食,鸾鸟与鸾鸟同枝而栖。拣起珍珠弃去沙砾,人们只要珍珠与己相随。远来的客人投靠名士贤人,真值得他们来倾诉怀抱。假若怜惜方寸心中所怀,那么等待何人可尽数倾倒。虞卿甘愿放弃相国之位,在魏齐有难之时与他一同出行。海上那五百壮士,听说田横已死,同日里一起自杀。如果他们不喜好贤才,哪能流传下来这千古名声。希望您这与我同心同德之人,对我稍加留意与眷顾。寂寞啊十万分的寂寞,刚一出门便迷失方向不知走向何方!弹剑高吟“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秋风起我思家之情愈发浓烈。

逐句剖析

"为草当作兰":作草就要作兰草,

"为木当作松":作树就要作松树。

"兰秋香风远":兰草的幽香随风而远,

"松寒不改容":松树遇寒冷而不改容姿。

"松兰相因依":松树与兰草相因相依,

# 因依:依靠。

"萧艾徒丰茸":萧艾之类野蒿只是徒然丰茸茂盛。

# 丰茸:茂盛。茸:细密貌。,萧艾:野蒿,臭草,常用以比喻不肖小人。

"鸡与鸡并食":鸡与鸡相并而食,

"鸾与鸾同枝":鸾鸟与鸾鸟同枝而栖。

"拣珠去沙砾":拣起珍珠弃去沙砾,

"但有珠相随":人们只要珍珠与己相随。

"远客投名贤":远来的客人投靠名士贤人,

"真堪写怀抱":真值得他们来倾诉怀抱。

"若惜方寸心":假若怜惜方寸心中所怀,

"待谁可倾倒":那么等待何人可尽数倾倒。

"虞卿弃赵相":虞卿甘愿放弃相国之位,

# 虞卿弃赵相:“虞卿”二句:事见《史记·范睢传》:秦相范睢的仇人魏齐逃亡至赵国,秦昭王逼赵王送魏齐头至秦。否则就出兵攻赵。赵孝成王急忙追捕魏齐。魏齐夜见赵相虞卿。虞卿估计说服不了赵王,乃解其相印,连夜与魏齐一同出逃。

"便与魏齐行":在魏齐有难之时与他一同出行。

"海上五百人":海上那五百壮士,

"同日死田横":听说田横已死,同日里一起自杀。

# 同日死田横:“海上”二句:事见《史记·田儋传》:刘邦灭项羽称帝后,项羽部下田横率五百人逃入海中小岛,不肯归降。刘邦使赦田横罪而召之,横未至洛阳即自杀,其部下五百人闻之,皆跳海自杀。

"当时不好贤":如果他们不喜好贤才,

"岂传千古名":哪能流传下来这千古名声。

"愿君同心人":希望您这与我同心同德之人,

"于我少留情":对我稍加留意与眷顾。

"寂寂还寂寂":寂寞啊十万分的寂寞,

"出门迷所适":刚一出门便迷失方向不知走向何方!

# 适:往,到。

"长铗归来乎":弹剑高吟“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 长铗归来乎:一作长剑歌归来。事见《战国策·齐策四》: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初不受重视,三次倚柱弹剑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盂尝君都满足了他的要求。后冯谖出大力报效孟尝君。铗:剑。

"秋风思归客":秋风起我思家之情愈发浓烈。

# 秋风思归客:晋人张翰见秋风起,思故乡菰菜、尊羹、鲈鱼脍,辞官回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在铜陵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兰”“松”自喻高洁,通过“萧艾”“鸡鸾”等意象对比,批判世俗庸碌,塑造诗人孤傲不群的自我形象。诗中借虞卿弃相、田横五百士殉节等典故,抒发了对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求贤若渴的期许,并以“寂寂还寂寂”“秋风思归客”收尾,流露漂泊无依的孤寂与归隐之思。塑造了诗人峻洁孤高的自我形象,抒发了好贤、思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前夕,天宝十三年(754)李白由宣城游铜陵五松山之时,与友人常赞府(常建)相遇赠别之作。时值李白政治失意,借山水抒怀,融合对友人的期许与自身超脱尘俗的隐逸之志,诗中渗透着盛唐文人济世理想与山水情怀的交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塑造了诗人峻洁孤高的自我形象,抒发了自身深沉含蕴的内在情感。

2. 写作手法

托物寓意:“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定调,兰的“香风远”象征才华远播,松的“不改容”隐喻逆境中的坚守,构建了诗人“孤直不阿”的精神内核。用典:虞卿弃相救友、田横五百士殉节等典故,借古喻今:前者暗含对常赞府“提携贤才”的期许,后者以悲壮集体自裁反讽当世“不好贤”的现状。“长铗归来乎”化用冯谖弹铗典故,既表达对现实境遇的不满,又以“秋风思归”呼应张翰莼鲈之思,将个人漂泊升华为文人共通的羁旅悲情。对比:通过“萧艾徒丰茸”“鸡与鸡并食”等庸俗意象与“鸾凤同枝”“珠玉相随”的高洁意象形成强烈反差,既讽刺趋利世俗,又凸显诗人“不与群小为伍”的傲骨。

3. 分段赏析

首句就高歌“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极度赞美“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前八句以兰、松象征高洁品格,与“萧艾”(野草)、“鸡”形成强烈反差。兰的“香风远”喻才华远播,松的“不改容”喻逆境中的坚守,凸显诗人“松柏本孤直”的孤傲。第9-16句“拣珠去沙砾”以明珠喻贤才,暗含对常赞府识人之能的期待,同时自比为明珠,期待被拣选。引用虞卿弃相位救魏齐的典故,既赞美常赞府可能具备的“好贤”品德,也暗示自己渴望知遇的复杂心境。从“投名贤”的直白诉求到“待谁可倾倒”的悲怆反问,展现诗人从自信到孤寂的心理转折。第17-24句借田横部众殉节的悲壮故事,既表达对忠义精神的推崇,也暗讽当下朝廷“不好贤”的现实。“寂寂”的重复强化了无人理解的苦闷,“迷所适”则隐喻仕途与人生的双重迷失,呼应李白此时流落江南的境遇。在“千古名”的宏大追求与“少留情”的卑微请求间,展现理想与现实撕裂的悲剧性。后两句化用战国冯谖“长铗归来”的典故,既表达对现实境遇的不满,又暗含对常赞府援引的期待,矛盾中见无奈。以“秋风思归”收束,将个人漂泊之悲升华为历史文人共通的羁旅愁绪,与张翰“莼鲈之思”形成时空共鸣。

4. 作品点评

既囊括了原物、原典之形象和内涵,又注入了新的形象和内容,诗人处置恰当,熔铸有方,全篇以峭拔意象与疏狂笔调,熔铸盛唐士人济世理想与隐逸精神的矛盾统一,堪称李白赠别诗中的气象杰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它们既囊括了原物、原典之形象和内涵,又注入了新的形象和内容,诗人处置恰当,熔铸有方,故极生动精确地塑造了诗人鲜明的自我形象,抒发了自身深沉含蕴的内在情感。

铜陵市政协文史委员会·铜陵文史资料 第4辑铜都历代诗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高适《自蓟北归》

下一篇:唐·卢储《催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