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chūn
yáng
zuó
shù
míng
huáng
rán
huì
cǎo
ěr
liáng
fēng
chuī
tiān
qiū
xià
yuè
lěng
shā
bēi
zuò
chóu
qún
fāng
xiē
bái
diāo
huá

译文

今日的春光如同昨天一样明媚,碧树绿草间,有黄鹂鸟在唧唧鸣叫。但突然之间,蕙草就枯萎凋零了,衰飒的秋风吹来阵阵凉意,让人顿感忧伤。已经进入秋天,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一片凄清的景象,冰冷惨淡的月光下纺织的女子正独自伤悲。她为群芳的逝去而感到无限忧愁,繁盛的枝叶如今都已凋落,秋露浓浓,让人感到无限落寞。

逐句剖析

"春阳如昨日":今日的春光如同昨天一样明媚,

"碧树鸣黄鹂":碧树绿草间,有黄鹂鸟在唧唧鸣叫。

"芜然蕙草暮":但突然之间,蕙草就枯萎凋零了,

# 蕙草:香草名。

"飒尔凉风吹":衰飒的秋风吹来阵阵凉意,让人顿感忧伤。

"天秋木叶下":已经进入秋天,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一片凄清的景象,

# 天秋木叶下:《楚辞·九歌》里有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月冷莎鸡悲":冰冷惨淡的月光下纺织的女子正独自伤悲。

# 莎鸡:虫子名。在这里指纺织娘。又名络纬、络丝娘。

"坐愁群芳歇":她为群芳的逝去而感到无限忧愁,

"白露凋华滋":繁盛的枝叶如今都已凋落,秋露浓浓,让人感到无限落寞。

# 华滋:繁盛的枝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乐府诗中的经典闺怨题材作品,全诗通过时空对照与意象渲染,展现了一位女子从春到秋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诗开篇以“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描绘春日丽景,转瞬以“芜然蕙草暮”“天秋木叶下”的萧瑟秋景形成时空转换,暗喻女子从春日盼至秋凉的漫长等待。诗中“月冷莎鸡悲”“白露凋华滋”等句,以冷月、寒虫、白露等意象层层递进,将孤寂氛围推向极致。末句“肠断忆仙郎”直抒胸臆,将女子独守空闺的哀怨与时光流逝的怅惘推向高潮。诗人巧妙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如“星桥横过鹊飞回”借神话意象增添奇幻色彩,同时以“妾望自登台”的直白倾诉,将闺中女子的痴情与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婉约而意境深远,既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的浪漫特质,又通过季节更迭与自然景物的变化,深刻揭示了古代女性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情感困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与社会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诗。诗中通过时空对照与意象渲染,描绘了一位女子从春到秋独守空闺的孤寂:春日“碧树鸣黄鹂”的丽景转瞬变为秋日“天秋木叶下”的萧瑟,暗喻女子漫长的等待;“月冷莎鸡悲”“白露凋华滋”等意象层层递进,烘托出孤寂氛围;末句“肠断忆仙郎”直抒胸臆,将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与时光流逝的怅惘推向高潮。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融入神话意象(如“星桥横过鹊飞回”),既延续了汉魏乐府传统,又通过“以闺怨写胸臆”的手法,暗喻自身怀才不遇的苦闷,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下女性的情感困境与时代动荡的双重主题。

2. 写作手法

反衬:乐景衬哀情。诗开篇以“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的明媚春景起笔,与后文“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的萧瑟秋景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春日丽景反衬秋日孤寂,强化闺怨主题的凄凉感。借景抒情:通过“蕙草生闲地”“白露凋华滋”等自然意象,将女子空负芳华的哀怨与时光流逝的怅惘融入景物描写中,以景语写情语。直抒胸臆:“妾望自登台”“肠断忆仙郎”等句直接倾诉女子的相思之苦,情感表达直白强烈,符合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用典:“星桥横过鹊飞回”化用牛郎织女传说,以神话意象增添诗歌的浪漫色彩,暗喻女子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现实阻隔的无奈。拟人:“蕙草生闲地,含芳待恩赏”赋予蕙草以人的情感,暗喻女子空守闺阁、无人赏识的境遇,使抽象情感具象化。

3. 分段赏析

首联:“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以春日丽景开篇,“春阳”“碧树”“黄鹂”构成明丽画面,暗喻女子对爱情的美好憧憬。抖音分析指出,此联通过乐景反衬后文秋景的孤寂,为全诗奠定“以乐景写哀情”的基调。颔联:“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蕙草”象征女子芳华,“暮”字暗示时光流逝,“飒尔凉风”点明季节转换。古诗文网解析认为,此联以香草枯萎与秋风骤起,隐喻女子青春消逝与内心凄凉,承接首联的春日希望,转向秋日的怅惘。颈联:“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化用《楚辞》“袅袅兮秋风”意境,“木叶下”“莎鸡悲”以秋日典型意象强化萧瑟氛围。教辅资料指出,“月冷”不仅渲染环境,更暗示女子心境寒凉,虫鸣与寂静形成对比,凸显独处之悲。尾联:“白露凋华滋,秋风扇妾衣。曲终人不见,肠断忆仙郎”“白露”“秋风”进一步深化秋意,“扇妾衣”以动作细节展现女子孤苦;末句“肠断忆仙郎”直抒胸臆,点明闺怨主题。抖音用户分析认为,“曲终人不见”暗用《春江花月夜》典故,将相思之苦推向极致,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下一篇:唐·李涉《重登滕王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