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帝营八极":魏武帝治理的是整个天下,
# 魏帝:魏武帝曹操。
"蚁观一祢衡":祢衡却把曹操当做虫蚁一样看待。
# 蚁观一祢衡:此句一说曹操小看祢衡,一说祢衡小看曹操。蚁观:小看,轻视。祢衡:东汉末名士,字正平。《后汉书》有传。
"黄祖斗筲人":黄祖则是一个斗筲的小人,
# 斗筲人:气量狭窄的小人。,黄祖:刘表部将,任江夏(今武汉武昌)太守。
"杀之受恶名":杀掉祢衡遭到千古的骂名。
"吴江赋鹦鹉":祢衡曾在吴江即席写作《鹦鹉赋》,
# 吴江赋鹦鹉:指祢衡在黄射大会宾客宴席上作《鹦鹉赋》。
"落笔超群英":落笔便压倒在座的群雄。
"锵锵振金玉":字字铿锵如金玉,
"句句欲飞鸣":句句飞动似云龙。
"鸷鹗啄孤凤":不幸这只孤凤竟死在恶鹰的血爪下,
# 孤凤:喻祢衡。,鸷鹗:一种猛禽。喻黄祖。
"千春伤我情":这一千古悲剧使我伤情。
# 千春:语出梁简文帝诗:“千春谁与乐。”
"五岳起方寸":如同五岳在胸中,
"隐然讵可平":心中的起伏怎能平。
# 讵:岂。,隐然:隐痛。
"才高竟何施":祢衡才高为什么得不到施展,
"寡识冒天刑":只因见识短浅而丧失了性命。
# 天刑:天的法则。语出《国语·鲁语》:“纠虔天刑。”,寡识:一说指祢衡,一说指黄祖。
"至今芳洲上":就是因为他的孤芳自赏与刚傲,
# 芳洲:语出《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兰蕙不忍生":鹦鹉洲上至今不见兰蕙的踪影。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诗。以东汉名士祢衡的悲剧命运为核心,通过描绘鹦鹉洲的萧瑟景象,抒发对才士不遇的哀悼与对时代昏聩的批判。诗中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2. 写作手法
比喻:“鸷鹗啄孤凤”中黄祖之流比作“鸷鹗”,对凶残的权势者表示强烈的憎恨;把祢衡誉为“孤凤”,爱慕、怜惜之情溢于言表。拟人:“兰蕙不忍生”赋予自然植物以哀恸之情,隐喻祢衡的高洁精神与世俗的冲突,侧面烘托诗人对才士不容于世的悲愤。用典:始终"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一句以曹操(魏帝)权势滔天对比祢衡的渺小卑微,暗引祢衡击鼓骂曹的典故,突显其刚烈性格与悲剧命运。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首先从刻画祢衡落笔,写他的性格和悲惨的遭遇。“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以曹操经营天下的宏大背景,与祢衡视其如蝼蚁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祢衡的傲岸性格,也为后文祢衡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点明黄祖是才短识浅之人,他杀害祢衡使其背负恶名,进一步强调祢衡遭遇的不公。五到八句,举出祢衡的名作《鹦鹉赋》,极赞他的杰出才华。“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引出祢衡的名作《鹦鹉赋》,直接表明其才华出众,在当时文坛无人能及。“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祢衡的文辞比作金玉之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其文章的优美、有力且充满生气,极赞其文学造诣。引出下面四句。“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诗人把黄祖之类比作凶狠的鸷鹗,将祢衡比作孤凤,形象地展现出祢衡的悲惨遭遇,表达出诗人对其深切的同情和千古以来的惋惜之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运用夸张的手法,说心中如五岳突起难以平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因祢衡遭遇而激起的强烈愤慨与不平。最后四句,首先从刻画祢衡落笔,写他的性格和悲惨的遭遇。“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直接抒发对祢衡空有才华却无法施展,因见识短浅而遭遇杀身之祸的痛惜,同时也隐隐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将兰蕙人格化,赋予其感情,说鹦鹉洲上的兰蕙都因祢衡的悲惨遭遇而不忍生长,以景结情,深化了对祢衡的哀悼之情,更增添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4. 作品点评
诗中以白描手法凝练勾勒人物风骨,不事雕琢而精准捕捉其精神内核,仅以数笔点睛之墨,便使祢衡傲骨嶙峋的性情与卓绝文采跃然纸上。这两处特质既是历史人物迥异流俗的独到注脚,亦暗含李白对同类气节的自我投射,形成跨越时空的才士精神共振。
# 刘会孟曰:兴尽语尽。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太白古诗云:“魏武踞八极,蚁视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直是叙事起,不落议论。他人则必云正平蚁视魏武尔。
明末清初宋征璧《抱真堂诗话》
# 曹瞒、黄祖辈不足道也,“寡识冒天刑”,祢生亦应心服。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此以正平自况,故极致悼惜,而沉痛语以骏快出之,自是太白本色。起两句言正平轻魏武。“鸷鹗”比黄祖,“孤凤”比正平。“才高”、“寡识”,用孙登谓嵇康之言,乃痛惜相怜之词,激起末句,言芳草亦不忍生也。若以“寡识”为讥正平之短,则与上句不相应,且与结句之意亦不合矣。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严云:起二句,奸眼孔,好识力,能不逐常见。又云:真有心人,块磊如见(“鸷鹗”四句下)。严沧浪“才高寡识”四字,断尽祢衡。言“天刑”,见非黄祖能杀之。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 才高识寡,断尽祢衡。李榕村曰:前二句向皆错解,玩通章诗意,所痛惜于衡者深矣。虽有才高识寡之言,然至目为孤凤,则操与祖皆鸷鹗之群耳。起句盖言魏武经营天下,而视之直作蝼蚁观者,唯一祢衡也。如此‘营’字方有照应,‘一’字方有著落。且下句鄙薄黄祖,河故起处张大曹操乎?
宋严羽《沧浪诗话》
上一篇:唐·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下一篇:唐·白居易《友人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