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之东巴东山":中巴的东面是巴东山,
# 中巴之东巴东山: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边境, 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从开天辟地以来就有江水流经其间。
# 江水开辟流其间:是说从天地开辟以来,江水即流于巴东群山之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白帝城高峻成为三峡的重镇,
# 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两岸连山,七百余里。城扼瞿塘峡口,足资镇压,故曰高为三峡镇。百牢关在汉中,两璧山相对,六十里不断,汉水流其间,因与夔州的瞿塘相似,故以作比。,白帝:白帝城。
"夔州险过百牢关":瞿塘峡的险要超过过百牢关。
"白帝夔州各异城":白帝和夔州不是同一个城,
# 白帝夔州各异城:故白帝城在夔州城东。
"蜀江楚峡混殊名":西陵峡与荆州的峡谷名称混同。
# 蜀江楚峡混殊名:瞿塘旧名西陵峡,与荆州西陵峡相混。
"英雄割据非天意":英雄割据、霸王并吞都不是天意使然,
"霸主并吞在物情":而是在于人心归向。
# 物情:人心归向。,主:一作“王”。
"群雄竞起问前朝":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是前朝的事情,
# 前朝:指隋朝。,问:一作“向”,一作“间”。,群雄:指隋朝末年民变四起。
"王者无外见今朝":当朝则多用贤臣,视国人如一家。
"比讶渔阳结怨恨":直到渔阳反叛才感到惊讶,怨恨奸佞妄为,
# 讶:惊讶,惊奇。,比:直到,等到。
"元听舜日旧箫韶":原以为能施行教化之治呢。
# 箫韶:传说是舜的乐曲,体现施行教化之治的完成。此处反用其意。,元:为首的,此指唐玄宗。
"赤甲白盐俱刺天":赤甲山和白盐山高入去霄,
# 俱刺天:都很高。,白盐:即白盐山,位置在瞿塘峡中段的北岸,今称桃子山。因页岩遍布,色如白盐故名。,赤甲:即赤甲山,位置在瞿塘峡西口的北岸,南基连白帝山,土石皆赤。宋人称西山、西郊和卧龙山,今人称鸡公山。
"闾阎缭绕接山巅":人烟稠密,沿山逶迤而上有较多的人家。
# 闾阎缭绕接山巅:是说从山脚到山顶都有人家。缭绕:盘旋。
"枫林橘树丹青合":橘树青青,金果累累,枫叶为醉,
# 枫林橘树丹青合:枫叶丹,橘叶青,又两山相对,所以说丹青合。
"复道重楼锦绣悬":在复道重楼之间,有如锦绣。
# 锦绣:形容景物之美观。,复道:楼阁通行之道,因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
"瀼东瀼西一万家":瀼东瀼西这两处人烟稠密有一万家,
# 瀼东瀼西:夔州人称山间之流水通江者为瀼,瀼东是指傍唐时夔州城之东入江的一条小河——草堂河的东岸,瀼西是指距草堂河之西十里流入长江的一条小河——梅溪河的西岸。瀼东即东瀼之东,瀼西即西瀼之西。
"江北江南春冬花":夔州长江两岸四季花开。
"背飞鹤子遗琼蕊":白鹤常从茂林香花中飞起,
"相趁凫雏入蒋牙":野鸭时时戏逐于江水之中。
# 趁:逐也。
"东屯稻畦一百顷":东屯稻田面积有一百顷,
# 东屯:《困学纪闻》:东屯乃公孙述留屯之所,距白帝城五里。东屯之田可百顷,稻米为蜀第一。
"北有涧水通青苗":它的北面可直接引水自流灌溉稻田。
"晴浴狎鸥分处处":即使晴天鸥鸟也到处可以游玩洗濯,
# 狎鸥:指隐逸。
"雨随神女下朝朝":这里雨水充沛,几乎天天下雨。
"蜀麻吴盐自古通":蜀吴两地古已有嘛盐等物资交流,
# 蜀麻吴盐自古通:谓蜀地产麻,吴地出盐,麻盐贸易,自古通利。
"万斛之舟行若风":有万斛的大船来往,航行如风。
# 万斛之舟行若风:大船。斛:古代一种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长年三老长歌里":船工们在高浪中驾船飞速行驶,放声歌唱,
# 三老:船工。,长年:篙师。
"白昼摊钱高浪中":商贾们则只顾在阳光下摊钱赌博。
# 白昼摊钱:一作“白马滩前”。昼,一作“买”。曾季狸《艇斋诗话》:“摊钱,即摊赌也。”
"忆昔咸阳都市合":回忆当年长安都市上商贾云集,
# 合:会集。
"山水之图张卖时":有人张挂山水画出售。
# 张卖:张图以卖于市也。
"巫峡曾经宝屏见":我眼前的巫峡曾在画屏上见过,
# 宝屏:《西京杂记》:武帝为宝屏风,设于桂宫。
"楚宫犹对碧峰疑":至于画上的楚宫是否在我面对的碧峰里尚有疑问。
"武侯祠堂不可忘":诸葛武侯的祠堂不可遗忘,
# 武侯祠堂:供奉诸葛亮的祠堂,旧址在白帝城西数里的关庙沱附近。武侯,即三国蜀相诸葛亮。刘备死,亮辅后主刘禅,以丞相封武乡侯,谥为忠武侯。祠堂,一作“生祠”。不可忘:这三字领起以下三句。
"中有松柏参天长":祠堂中生长着参天的松柏。
"干戈满地客愁破":有感于武侯的遇合欣慰而客愁破,
# 干戈:指战争。
"云日如火炎天凉":在葱葱郁郁的林木中,哪怕是盛夏也觉凉快。
"阆风玄圃与蓬壶":阆风颠、玄圃堂与蓬莱仙山,
# 阆风玄圃:阆风颠和玄圊堂,都是传说中为人仙人所居之处,都在昆仑之顶。蓬壶:即蓬莱,传说为东海三仙山之一。
"中有高堂天下无":中间还有高唐观,天下无双。
# 高堂:一作“高唐”,高唐观。
"借问夔州压何处":夔州城坐落在哪里,
# 压:本是压住的意思。这里作“坐落”解。,借问:假设的问语。
"峡门江腹拥城隅":它坐落在瞿塘峡口、长江腹部。
# 城隅:本是城楼的意思。这里指夔州城。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夔州歌十绝句》是一组吟咏夔州山川形势、自然风光与古迹名胜的诗作。这首诗诗人描绘出夔州(今重庆奉节)的壮丽画卷,全方位展现其山川形胜、自然风光、古迹名胜与风土人情。表达了对此地的喜爱。
2. 写作手法
用典:“雨随神女下朝朝。”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描述了楚王梦见巫山神女的故事,神女说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世常用此典咏艳遇、咏巫峡或咏云与雨。杜甫诗句“雨随神女下朝朝”,是想象夔州之雨为神女所下,也点明当地靠近巫山,雨水充沛。
3. 分段赏析
《夔州歌十绝句》是一组吟咏夔州山川形势、自然风光与古迹名胜的诗作。这组诗在艺术上借鉴了巴蜀民歌《竹枝词》的特色,不过在韵味上稍显逊色。十首绝句彼此在内容上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这组诗皆为即景抒怀之作。首章云:“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首句点明夔州所处位置,七字皆平声,一字一顿,着意凸显其险峻,堪称七绝中的奇句。次句为拗句,描绘江水在山峡间奔涌。三、四句分别承接山水,白帝城巍峨屹立,镇守三峡;瞿塘峡水流湍急,比百牢关更为险要。这两句属对句且合律,展现出杜甫绝句形式多变的特点。第二首同样即景抒怀:“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英雄割据非天意,霸王并吞在物情。”首联实写山川形势,白帝城与夔州城各有不同,瞿塘峡虽地处蜀境,却与楚峡名称混杂。颔联则论及历史,公孙述、刘焉曾据险割据,但并非上天旨意,真正的王业在于顺应民心,体现出诗人的政治理想。第三首承接第二首关于英雄霸业的话题进一步阐述:“群雄竟起闻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首联对比古今局势,往昔朝代群雄凭险割据,如今大唐则一统天下。颈联笔锋突转,提及安禄山从幽冀起兵叛乱。尾联暗指玄宗入蜀,仍能听闻雅乐,委婉地寓含讽意。第四首描绘夔州周边的山川景色与物产:“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首句刻画红白两山高耸入云,色彩绚丽,山势峻拔。次句描绘人烟稠密,屋舍环绕直至山头。颈联再写树木之美,枫林橘树红绿相映,如丹青绘就。尾联描写建筑精巧,复道重楼,宛如锦绣悬挂,自然之美与人工之巧完美融合。第五首继续描写夔州景物:“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首句极言瀼东瀼西人口众多。次句写江两岸四季花开,暗示此地气候温暖。颈联、尾联一写天空,一写水边,鹤群纷飞,羽毛飘落似琼花;凫雏嬉戏,藏身菰叶间。诗中动静结合,且以拗体出之,更显独特。第六首写东屯景象:“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首句言东屯稻田广袤。次句指出北有涧水与青苗陂相通,利于灌溉。颈联实写晴天白鸥在水中嬉戏。尾联化用《高唐赋》神女典故,形容降雨及时。第七首写水路交通:“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首联写蜀地之麻与吴地之盐自古通过水路互通有无,大船行驶如飞,暗寓船夫驾船技艺高超。颔联描绘船夫轻松惬意,一路高歌,甚至在风浪中赌博,展现出劳动人民的质朴。第八首续写楚王宫之事,承接第六首神女典故:“忆昔成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前三句回忆早年在咸阳见市场售卖山水图,巫峡美景绘于画屏。末句写如今在夔州面对碧峰上的楚宫,似幻似真,充满缥缈之感。第九首咏夔府诸葛亮祠:“丞相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首句赞颂诸葛亮功业,祠堂令人难以忘怀。次句写祠内松柏参天,庄严肃穆。颈联写蜀中战乱引发客愁。尾联表面写气候,实则暗示置身祠中松柏林,炎夏亦感清凉,寄寓战乱终将平息的期望。末首对夔州景物进行综述:“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唐天下无。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首联以东西仙境衬托,阆风玄圃在东海蓬壶。颔联称高唐居中,天下无双,极力渲染夔州如仙境般美妙。颈联以设问引出对现实中夔州的描写。尾联收笔于眼前之景,峡门、江腹环抱城隅,凸显夔州之美。此首为全篇总结,呼应前诗,并非仅咏高唐。《夔州歌十绝句》前两首记夔州形胜并抒发感慨。第三首承上启下,咏古叹今,引出以下四首。第四首写两山,展现夔州富饶。第五首记江口,言人烟繁盛、气候宜人。第六首写水利与粮产。第七首写水路交通与船夫风貌,皆为实写。第八首为回忆之笔,描绘夔州山水如画。第九首专记诸葛武侯祠。第十首总结,言夔州可与海上仙境媲美。这组诗在体例、语言和内容上类似夔州民歌《竹枝词》,但每首末两句皆对偶押韵,既汲取了民歌养分,又有所创新,堪称竹枝词的变体。它对后世影响深远,开创了以“竹枝词”为题,专门描绘一地风光民俗组诗的先河。
4. 作品点评
《夔州歌十绝句》前两首记夔州形胜并抒发感慨。第三首承上启下,咏古叹今,引出以下四首。第四首写两山,展现夔州富饶。第五首记江口,言人烟繁盛、气候宜人。第六首写水利与粮产。第七首写水路交通与船夫风貌,皆为实写。第八首为回忆之笔,描绘夔州山水如画。第九首专记诸葛武侯祠。第十首总结,言夔州可与海上仙境媲美。这组诗在体例、语言和内容上类似夔州民歌《竹枝词》,但每首末两句皆对偶押韵,既汲取了民歌养分,又有所创新,堪称竹枝词的变体。它对后世影响深远,开创了以“竹枝词”为题,专门描绘一地风光民俗组诗的先河。
# 诸作亦自成风调,存之以备一体。
清高宗敕《唐宋诗醇》
# 前九首俱截律诗上半,故下二对结,往往有律诗高调。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十首亦《竹枝》词体,自是老境。
清杨伦《杜诗镜铨》
# 《竹枝》本近鄙俚。杜公虽无《竹枝》,而《夔州歌》之类,即开其端。然其吞吐之大,则非语《竹枝》者所敢望也。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
# “中巴”一首,记夔州形势也。“赤甲”写夔州之富庶,“东屯”述农田稻米之丰,“蜀麻”说蜀中商业之盛,皆有关国计民生之事,又与但写地方风俗之琐细者不同。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少陵不甚工绝句,遍阅其集得二首:“东逾辽水北滹沱,星象风云喜气和。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中巴之东有巴山……夔州险过百重关。”颇与太白《明皇幸蜀歌》相类。
明胡应麟《诗薮》
# 第一首写其形势,便堪为夔吐气。
明王嗣奭《杜臆》
# 志夔州形胜,与产两章相连。白帝、瞿唐、分承山水,见其为蜀中险要。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第一首,领全势。“高为峡镇”,顶首句,就本地形胜作意;“险过百牢”,顶次句,以他处地险相形。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前二首记形胜,兼入感慨。
清杨伦《杜诗镜铨》
# “赤甲白盐”,正公初卜居处。沄“闾阎缭绕”,似厌喧阗而再卜居瀼西耳。
明王嗣奭《杜臆》
# 卢云:见夔州既庶且富也。吴论:此下七章,散咏夔州景物。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诗可作画。青红层叠,楼榭参差,不嫌山体之孤峻矣。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便是画图,想见二边掩映之妙(“枫林拮树”二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瀼东、西一万家,知其喧犹不减也。岂复厌之而再徙东屯耶?
明王嗣奭《杜臆》
# 春冬花,地气暖……瀼水直流,故地界东、西;江水横流,故地分南、北。吴论:鹤子、凫雏,季夏之景。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下二,比《成都》诗“笋根”、“雉子”一联较胜。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李云:生拗处,自见风流。
清杨伦《杜诗镜铨》
# 可与《滟滪》诗互看。“白昼摊钱”,岂即所谓“横黄金”者耶?
明王嗣奭《杜臆》
# 蜀在夔西,吴在夔东,夔峡乃其咽喉。此记商货之走集也。“三老”“摊钱”,写出习水饶财之状。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武侯忠义,千古难忘,见非英雄割据及楚宫高唐可比。松柏阴森,堪散愁而纳凉,亦对树怀人之意。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想“武侯”之神,而“干戈”之“愁”可“破”;承“松柏”之荫,而“云日”之“炎”可“凉”:是分顶格。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李子德云:此等直自作开山手!于三唐绝句,另为一种。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上一篇:唐·胡曾《咏史诗·葛陂》
下一篇:唐·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