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因王造":玉台观是滕王建造的,
# 造:一作起。,浩劫:道家称宫观的阶层为浩刹。
"平台访古游":参观玉台观寻访古人的遗迹。
# 平台:古迹名,在河南商丘东北。相传为春秋时宋国皇国父所筑。此处指玉台观。
"彩云萧史驻":壁画上画有仙人萧史站在彩云之中,
# 萧史:此指传说中秦穆公女弄玉之夫萧史驻于云间事。,彩云:指壁画上的云彩。
"文字鲁恭留":石碑上记得有滕王序文,有如鲁恭王在灵光殿留下的文字。
# 鲁恭:见杜甫《登兖州城楼》注。秦始皇登峄山时命人所记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
"宫阙通群帝":玉台观雄伟高耸,直通五方天帝诸神,
# 群帝:五方的天帝。
"乾坤到十洲":殿宇中的壁画画出了十洲仙界的仙灵。
# 乾坤:代指玉台观的殿宇。
"人传有笙鹤":人们传说听到笙鸣鹤叫,
# 人传有笙鹤:传说中王子乔乘鹤飞升成仙的故事。
"时过此山头":大概是晋人王子乔乘鹤飞过北山头。
# 此:一作北。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展现出宏大的意境,诗人的笔触自由奔放,充满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作者对玉台观深深的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开门见山:首联“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直接点明玉台观的建造者滕王,并引出“访古”主题。通过将玉台观与春秋时期“平台”古迹类比,强化了历史纵深感和怀古意蕴。夸张:颈联“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以夸张笔法将道观与五方天帝、十洲仙界相连,将有限的建筑空间升华为无限的神仙境界。用典:颔联用萧史(弄玉夫婿)和鲁恭王(汉代保留儒家经典者)的典故,既暗写滕王建观、留文的功绩,又以仙凡对照增添浪漫色彩。尾联“笙鹤”典出王子乔成仙传说,隐喻滕王或已超脱尘世,与王勃“阁中帝子今何在”异曲同工。借代:“浩劫”借代道观台阶,暗含道家思想。象征:“乾坤”象征殿宇的恢弘,与“十洲”共同构成仙界图景。
3. 分段赏析
首联开篇即指明玉台观的建造者为滕王,随后笔锋一转,围绕一个“古”字娓娓道来。颔联巧妙融入典故,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彩云萧史驻”一句,隐喻滕王携女道士追寻仙人的足迹。“文字鲁恭留”,则似乎也在赞誉滕王才华横溢,诗文俱佳。此联虚实相生,以浪漫的笔触勾勒出一段段历史往事,独具匠心。颈联承上启下,进一步烘托出玉台观的雄伟壮观与壁画的神韵。此联紧扣诗题,寓意深远。在描绘道观时,不仅从历史遗迹的角度着墨,还着重凸显其道观本身的特色。此联兼顾二者,既展现了玉台观作为历史遗迹的宏伟气势,又点明了其作为道观的仙风道骨,可谓运笔如神,着墨精准。尾联则由实转虚,不仅为玉台观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仙气,还隐约透露出滕王或许已得道成仙、驾鹤西去的遐想。这与王勃《滕王阁诗》中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二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上一篇:唐·李商隐《宫辞》
下一篇:唐·王勃《寒夜思友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