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hàn
shuǐ
lín
xiāng
yáng
huā
kāi
nuǎn
jiā
xià
lèi
xiàng
nán
yún
mǎn
chūn
fēng
qíng
chuī
mèng
hún
sàn
jiàn
yǎn
zhōng
rén
tiān
cháng
yīn
xìn
duàn

译文

汉水绕着襄阳城,大堤上春暖花开。在大堤上想起了与佳人相会的日子,不禁望着蓝天白云而热泪盈眶。本是多情的春风,如今也显得无情起来,将我的好梦吹散。梦中的眼中人不见了,想给她寄个音信,也因天长地远,而无法到达。

逐句剖析

"汉水临襄阳":汉水绕着襄阳城,

# 汉水临襄阳:言汉水流过襄阳。临:一作“行”,一作“横”。

"花开大堤暖":大堤上春暖花开。

# 大堤:古迹名,据《一统志》、《湖广志》等记载,大堤在襄阳府城外,周围有四十多里,商业繁荣。

"佳期大堤下":在大堤上想起了与佳人相会的日子,

# 佳期:《楚辞·九歌·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王逸注:“佳谓湘夫人也……与夫人期歆飨之也。”后用以指男女约会的日期。

"泪向南云满":不禁望着蓝天白云而热泪盈眶。

# 泪向南云满:谓望南云而流泪,因相思之人在南面。南云:南飞之云。常以寄托思亲、怀乡之情。晋陆机《思亲赋》:“指南云以寄款,望归风而效诚。”

"春风复无情":本是多情的春风,如今也显得无情起来,

# 复无:一作“无复”。

"吹我梦魂散":将我的好梦吹散。

# 散:一作“断”。,梦魂:古人认为人做梦时,是离开肉体的魂魄在活动。唐刘希夷《巫山怀古》诗:“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不见眼中人":梦中的眼中人不见了,

# 眼中人:指旧相识或想念的人。南朝梁何逊《霖雨不晴怀郡中游聚》诗:“不见眼中人,空想南山寺。”

"天长音信断":想给她寄个音信,也因天长地远,而无法到达。

# 音信:音讯;信息。《宋书·范晔传》:“吾虽幽逼日苦,命在漏刻,义慨之士,时有音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大堤曲》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源自其游历经历。此诗为怀人之作,聚焦恋人失约之痛。开篇“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以明媚春景反衬内心哀伤,奠定情感基调。“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直言相约未遇,望南落泪,尽显失落。“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将春风拟人,归咎其吹散梦魂,强化哀怨。末句“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因不见恋人,觉时光漫长。诗中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拟人等手法并用,意似直述却笔调曲折,情深意远、婉转流丽,生动展现李白对恋人的深切思念,尽显其独特的诗歌魅力与浪漫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大堤曲》由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李白离开曾长期居住、有着特殊意义的安陆(今湖北安陆)北游襄阳。襄阳作为当时重要的商业城市与交通枢纽,充满生机,吸引着李白前来。在襄阳的大堤,这个商业繁荣、人来人往之地,李白曾与恋人约定相聚,却未能如愿。他满怀期待而来,面对汉水悠悠、春花绽放的美好春景,满心的欢喜逐渐被失望取代。无数次眺望远方,始终不见恋人身影。这种失约的遗憾与对恋人的深切思念,促使李白创作了这首怀人之作《大堤曲》,以抒发内心浓烈的惆怅、哀怨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属怀人之作。诗中围绕恋人失约这一核心事件,饱含深沉思念与哀怨。开篇描绘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的春日景象,以乐景衬哀情。随后直抒佳期在大堤下却盼而不得,只能泪洒南云的失落。又借春风无情吹散梦魂,强化内心怅惘。结尾以不见所思之人、音信断绝,尽显黯然神伤。全诗通过细腻的环境、事件与情感描写,生动展现诗人对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失约后的痛苦心境,情韵悠长,抒情色彩浓厚。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描绘出汉水之畔襄阳城的景象以及大堤上花开春暖的宜人风光,通过美好的春景来衬托诗人因恋人失约而产生的哀怨和惆怅,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哀。直抒胸臆:“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直接表明诗人与恋人在大堤有约,然而对方却未出现,诗人不禁泪洒南云,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失落、痛苦和对恋人的深切思念,让读者能强烈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冲击。拟人:“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一句将春风拟人化,赋予春风“无情”的特质,把诗人无法在梦中与恋人相会的原因归咎于春风,仿佛春风故意为之,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怅惘与哀怨。烘托:全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如汉水、花开、春风等,营造出一种静谧、温暖又略带忧伤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孤独、落寞、思念的心境,让读者更能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虚实结合:诗歌既有对大堤下真实环境和诗人等待恋人时现实状态的描写,如“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等,这是实写;又有“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中对梦境的想象,通过梦魂被春风吹散,表达对恋人的思念之切,这是虚写。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使诗歌更具韵味。

3. 分段赏析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开篇直接点出大堤的地理位置,大堤东临汉江。春天来临,堤上百花盛开,堤下绿水悠悠。一个“暖”字极为精妙,既描绘出春天温暖的气候,又将这暖意辐射到江水、江花以及岸上的千家万户,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氛围。而李白这位遍历名山大川的旅人也身处其中,“暖”字不仅是环境的写照,更暗传诗人内心因春景而产生的情感跃动,为下文的抒情做了自然的铺垫。“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佳期”在旧时通常指男女约会,这里诗人说在大堤下期待着美好的约会,然而却未能如愿,只能泪洒当场,泪水沾满了望向南方云彩的脸庞。“南云”在此处,既可能是化用前人诗意,以其指代思念的方向,暗示所思之人在南方(如巫山在襄阳南);也可以从更宽泛的角度理解,因为襄阳作为商业重镇和交通要衢,往来之人众多,思乡念远者不止李白一人,“南云”成为了众人寄托思乡怀人之情的载体。此句将诗人的失望与思念之情直白地展现出来,情感真挚而浓烈。“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因现实中无法与所思之人相见,诗人只能寄希望于梦中相会,可春风却无情地将这美梦吹散。“复”字强调春风的无情不是一次,而是再次,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哀怨。与古乐府《子夜春歌》中“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的多情春风形成鲜明对比。对于“散”字,相比于“断”所带来的戛然而止的感觉,“散”更体现出梦在脑海中是逐渐淡化直至消失的过程,生动地描绘出梦破碎后的那种怅惘。表面上只是在说春风无情,实际上却饱含着诗人深深的怨意,与上句“泪向”相呼应,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眼中人”明确指出是诗人所思之人。佳期错过,梦魂又被吹散,音信也断绝了,这一连串的打击让诗人黯然神伤。在其他诗人笔下,这样的境况可能会被写得极为凄惨悲戚,但李白却表现得较为“雍容和缓”,神清骨秀,体现出独特的风格。这两句诗简洁有力地收束全诗,将诗人的无奈与失落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空间。

4. 作品点评

《大堤曲》是一首独具魅力的五言古诗,以怀人为主题,生动展现了恋人失约后的痛苦心境,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开篇“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以春日大堤的明媚乐景衬恋人失约的哀伤,“暖”字细腻暗示诗人内心因期待约会而产生的情感涌动。“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直白倾诉相约却未见恋人的失落,“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将梦碎归咎春风,强化哀怨,最后“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简洁收尾,音断情绵,余味悠长。诗中意似直述、笔实曲折,先点明地点时令,再层层递进抒发情思,语言质朴自然却情深意远、婉转流丽,抒情色彩浓厚。在历史与文学地位上,它超脱六朝乐府传统,尽显李白天才纵逸气质,为后世怀人诗词创作提供经典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古乐府云:“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李反其意,云:“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古人谓李诗出自乐府古《选》,信矣。

明杨慎《升庵诗话》

# 太白《大堤曲》,入古乐府中不可辨。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幽秀绝远俗艳。胡应麟谓:白诗、人知其华藻,而不知其神骨之清。于此亦见一斑。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岂即弄青梅者耶?何情之深!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下一篇:唐·李白《千里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