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yuá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yóu
yuán
sēn
shuǎng
yān
mián
cǎo
zhǎng
gōng
huá
yàn
shì
zuì
gāo
qín
chuān
duì
jiǔ
píng
zhǎng
cháng
shēng
piáo
shì
zhēn
shuài
gèng
tiáo
ān
kuáng
huān
shǎng
qīng
chūn
làng
róng
yuán
bái
léi
tíng
jiā
chéng
zhàng
chāng
qíng
kāi
dié
dàng
dàng
jiāng
cuì
pái
yín
bǎng
shuǐ
huái
xiù
fān
yuán
yún
qīng
qiè
shēng
shàng
què
nián
nián
rén
zuì
shí
zhǐ
jīn
wèi
zuì
xiān
bēi
shù
jīng
bái
pāo
bǎi
shēn
bēi
shèng
cháo
zhī
jiàn
shì
chǒu
huáng
tiān
shēn
yǐn
guī
chù
cāng
máng
yǒng
shī

译文

古老的乐游园地势高出树木参天,连绵的碧草生长得很茂盛。杨长史的筵席设在园中最高处,对饮美酒俯视秦川,秦川平坦得像手掌。主人用长生木瓢盛酒,表明他的真率,贺酒之后又让客人骑上鞍马狂欢游赏。春季的芙蓉园内碧波荡漾,晴日当空雷霆骤响,原来是天子出游时声势浩大的仪仗。曲江岸边官殿巍峨,门户大开多么壮阔,游宴的帐幕如绚丽的烟霞势排银牓。画船上的美人舞袖低回轻拂水面,歌女们嘹亮的清音,宛转随云到青天上。回想以前,每年的今天我都喝得酣醉,今日还没有喝醉而心已先悲。年岁渐老,稀疏的白发哪里肯放过我,即便罚我多次喝下满杯酒也不推辞!身居圣朝却长期贫贱我已自知丑陋,眼前一草一木尚且蒙受皇天的恩慈。酒宴已散众人皆去只有我无处可归,独自站在苍茫的暮色中吟出了这首诗。

逐句剖析

"乐游古园崒森爽":古老的乐游园地势高出树木参天,

# 森爽:萧疏貌,是说乐游以上的树木参天。正因树木不密集才见得其高。,崒:一作“萃”。山高危貌。,乐游古园:即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汉宣帝时建,始称乐游苑,地势最高,四望宽敞,为唐代游赏胜地。

"烟绵碧草萋萋长":连绵的碧草生长得很茂盛。

# 绵:延绵,笼罩。

"公子华筵势最高":杨长史的筵席设在园中最高处,

# 势:地势。,公子:指筵席主人杨长史。

"秦川对酒平如掌":对饮美酒俯视秦川,秦川平坦得像手掌。

# 秦川对酒平如掌:秦川,水出秦岭下,一名“樊川”。《三秦记》:长安正南秦岭,岭根水流为秦川,又名樊川。这里当指长安周围的平原,因居高俯视而觉其平坦如掌。《长安志》载:“乐游原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主人用长生木瓢盛酒,表明他的真率,

# 示真率:主人用长生木瓢盛酒,表明他的真率。示:一作乐。,长生木瓢:长生木做的瓢,《西京杂记》载上林苑有长生木。

"更调鞍马狂欢赏":贺酒之后又让客人骑上鞍马狂欢游赏。

# 狂:一作“雄”。,调:戏弄。

"青春波浪芙蓉园":春季的芙蓉园内碧波荡漾,

# 芙蓉园:在乐游园西南,中有芙蓉池。,青春:犹言青青,河水碧绿。芙蓉园:在乐游园西南,中有芙蓉池。张礼《游城南记》载:“芙蓉园在曲江西南,与杏园皆秦宜春下苑地。园内有池,谓之芙蓉池,唐之苑也。”

"白日雷霆夹城仗":晴日当空雷霆骤响,原来是天子出游时声势浩大的仪仗。

# 夹城仗:《两京新记》:“开元二十年,(唐玄宗)筑夹城入芙蓉园。”从这句开始转入对玄宗出游芙蓉园之盛大景况的描写。夹:一作甲。,雷霆:指宫廷仪仗队的赫赫声势。

"阊阖晴开昳荡荡":曲江岸边官殿巍峨,门户大开多么壮阔,

# 昳荡荡:阔大之意。音迭,一作“詄”,一作“昳”。,阊阖:天门。这里借指宫城的正门。

"曲江翠幕排银榜":游宴的帐幕如绚丽的烟霞势排银牓。

# 银榜:宫殿门端所悬金碧辉煌的匾额。,排:指压倒性的气势。,翠幕:贵族游宴时搭建的帐幕。,曲江:在乐游园西南,今西安市东南十里。

"拂水低徊舞袖翻":画船上的美人舞袖低回轻拂水面,

# 拂水低徊舞袖翻:写芙蓉园和曲江的皇家歌舞。

"缘云清切歌声上":歌女们嘹亮的清音,宛转随云到青天上。

# 缘云清切歌声上:形容歌声嘹亮,攀援云层而上达青天。

"却忆年年人醉时":回想以前,每年的今天我都喝得酣醉,

"只今未醉已先悲":今日还没有喝醉而心已先悲。

# 只今:如今。

"数茎白发那抛得":年岁渐老,稀疏的白发哪里肯放过我,

"百罚深杯亦不辞":即便罚我多次喝下满杯酒也不推辞!

# 亦:一作“辞”。,深杯:满杯。,百罚:一作“刻”。多次罚酒。

"圣朝亦知贱士丑":身居圣朝却长期贫贱我已自知丑陋,

# 贱士:杜甫自称。《论语》:“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亦:一作“已”。,圣朝:有道之邦。这里指当时的朝廷。

"一物自荷皇天慈":眼前一草一木尚且蒙受皇天的恩慈。

# 荷:承载。,自:一作“但”。,一物:仇兆鳌注释为酒,沈德潜以为是杜甫自谓。当释为一草一木、万事万物。

"此身饮罢无归处":酒宴已散众人皆去只有我无处可归,

# 无归处:包含复杂内涵。一是仕途不得志,满腔抱负无所托,二是没有志同道合者。,饮罢:一作“罢饮”。

"独立苍茫自咏诗":独自站在苍茫的暮色中吟出了这首诗。

# 苍茫:暮色貌。融合全诗则含有前途渺茫的身世之感、对国家政治的忧虞之感以及念天地悠悠的历史深沉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乐游园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古诗。诗作以陪宴视角展开,从筵饮游赏的生活细节,延伸至贵戚专宠的国事思考,将个人身世之慨与时代兴衰之叹紧密交织。全诗画面繁复,通过宴乐场景的铺陈与情感的郁结递进,既展现“沉郁顿挫”诗风的形成轨迹,又以磅礴气势包蕴深远哲思。其艺术特色鲜明,将生活琐事与家国大事勾连,在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中,彰显杜甫对身世、时世的深刻思考,体现其诗歌艺术成熟的厚重质感与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乐游园歌》由杜甫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彼时杜甫困居长安,生活窘迫。中和节(唐代正月最后一天),贺兰杨长史设宴邀请杜甫,杜甫在筵席醉意中写下此诗,借宴饮场景抒发郁积胸中的身世之慨,以及对时世的深沉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感怀诗。作品以陪宴视角展开,描绘筵饮游赏的生活场景,由宴乐琐事延伸至贵戚专宠的国家大事,将个人身世困顿之慨与时代兴衰之叹紧密融合,通过繁复画面与郁结情感,抒发对身世际遇、社会时世的深沉思考,体现“沉郁顿挫”的情感内核。

2. 写作手法

比喻:“秦川对酒平如掌”以手掌为喻,生动呈现从乐游园俯瞰时秦川平阔的视野。乐景衬哀情:先铺陈乐游园宴饮的繁华欢乐之景,后转至“只今未醉已先悲”的身世之悲,以乐景反衬哀情,深化情感张力。想象:“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通过虚构宫廷游乐画面,拓展诗歌意境。

3. 分段赏析

《乐游园歌》以宴饮场景为脉络,首段描绘乐游园高敞地势与开阔视野,"烟绵碧草萋萋长"等句展现春日园林生机,笔力雄浑堪比王维而更显沉郁。次段由"秦川对酒平如掌"的俯瞰视角,引出对皇帝游幸南苑的想象,"夹城复道"的车马轰鸣与"天门阊阖"的宫阙意象,暗喻帝王奢靡享乐。第三段以"酌瓢调马"的细节刻画,揭示玄宗求仙与纵欲的矛盾,借"长生木瓢"的虚伪表象与"狂欢赏"的真实行径形成讽刺对照。末段由帝王联想到自身际遇,"此身饮罢无归处"的慨叹与"独立苍茫自咏诗"的孤寂,将宴饮之乐陡然转为身世之悲,展现"沉郁顿挫"的情感转折。全诗通过场景跳跃与虚实交织,在乐景中暗藏时世之叹,在宴饮间寄寓身世之慨。

4. 作品点评

《乐游园歌》作为杜甫七古长篇的重要代表作,首次鲜明展现了“沉郁顿挫”的诗风特征。全诗以乐游园宴饮为切入点,将个人困顿与家国隐忧熔铸于繁复的画面与跳跃的情感中,既延续了盛唐宴游诗的富丽气象,又以“此身饮罢无归处”的深沉慨叹突破传统题材的局限。诗中“秦川对酒平如掌”以俯瞰视角勾勒长安城郭,笔力雄浑;“长生木瓢”与“调鞍马狂欢赏”的细节对比,暗讽帝王求仙与纵欲的矛盾,体现杜甫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云:婉转有态(“缘云清切”句下)。刘云:语达自别(“却忆年年”二句下)。刘云:每诵此结不自堪。又云:吾常堕泪于此。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此身饮罢无归处”,境真语痛,非实历安得有此?

明王嗣奭《杜臆》

# 上文语涉悲凉,末作发兴语,方见。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即如甫集中《乐游园》七古一篇,时甫年才三十余,当开、宝盛时,使今人为此,必铺陈飏颂,藻丽雕缋,无所不极,身在少年场中,功名事业,来日未苦短也,何有乎身世之感?乃甫此诗,前前即景无多排场,忽转“年年人醉”一段,悲白发,荷皇天,而终之以“独立苍茫”。此其胸襟之所寄托何如也!

清叶燮《原诗》

# 此句中暗伏“无归”,与结处呼应(“烟绵碧草”句下)。但“荷天慈”,则不被君恩可知,措词微婉(“一物自荷”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世人何目皮色苍厚、格度端凝为杜体,不知此老学博思深,笔力矫变,于沉郁顿挫之极,更见微婉。……如《乐游园歌》,五律之《洞房》、《斗鸡》,七律之“东阁观梅”等篇,学杜者视此种曾百得其一二与?

清乔亿《剑溪说诗》

# 极欢宴时,不胜身世之感,临川《兰亭记序》所云“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长生”二句,牵上搭下。“青春”六句,一气读。虽纪游,实感事也。是时诸扬专宠,宫禁荡轶,舆马填塞,幄幕云布;读此如目击矣。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偏有此闲笔(“氏生木瓢”句下)。张上若云:此指明皇游幸,妙在浑含(“青春波浪”六句下)。邵子湘云:凄寂可念(“此身饮罢”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吴曰:大气旁魄,独有千古。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昌龄《观猎》

下一篇:唐·杜牧《方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