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思归客":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
# 江汉:该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带所写,因这里处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江汉”。
"乾坤一腐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 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心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片云天共远":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我仿佛与云共远,
# 片云天共远:“片云”两句: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永夜月同孤":看着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
# 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秋风病欲疏":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 病欲疏:一作“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康复。
"古来存老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
# 老马:诗人自比。,存:留养。
"不必取长途":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又是一首羁旅抒怀诗。描绘了诗人漂泊在江汉一带所见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作为漂泊异乡的思归客,身处困境却壮心不已,虽年老多病仍渴望有所作为,同时又略带怨愤的复杂心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颔联通过片云、孤月营造孤独氛围,抒发漂泊之感;颈联借落日、秋风,展现内心的壮志与积极心态。诗人将浓郁的思归之情,不着痕迹地融入对景物的细腻刻画之中,使这份思乡之意显得尤为深沉。用典:尾联运用“老马识途”典故,将自己比作老马,含蓄表达老当益壮的情怀及内心的复杂情绪。借由这一典故,诗人的形象跃然纸上,那种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保有进取之心的精神深入人心,再次强调自身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怀。虚实结合:“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对偶:“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中“落日”与“秋风”皆为名词性偏正结构,“心犹壮”和“病欲苏”都是主谓结构,前后两部分在结构上对应整齐。“落”对“秋”,动词对名词;“日”对“风”,名词对名词;“心”对“病”,名词对名词;“犹”对“欲”,副词对副词。此联通过对偶,展现出诗人虽身处暮年且身体抱病,却依然壮志满怀、渴望振作的精神状态,在形式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自嘲口吻,倾诉诗人滞留江汉的艰难处境。诗以“江汉”为题,此二字恰是其漂泊生涯的鲜明标识。“思归客”三字,道尽诗人渴望归乡却不得的无奈,只能辗转漂泊,浪迹四方,个中辛酸,不言而喻。“乾坤一腐儒”一句,蕴含“自鄙而兼自负”两层意味,“乾坤”与“腐儒”并置,别具匠心。颔联紧密承接首句,对仗工整。诗人借眼前自然之景,含蓄深沉地抒发“思归”之情。天边片云远浮,永夜孤月高悬,诗人触景生情,将自身境遇与云月相联,恰似与它们共赴远途、同守孤寂。表面写云月之景,实则暗喻自身。诗人将内心情感融入外在景物,虽漂泊不定,对国家的赤诚忠心却如孤月般澄澈。前人评此二句“情景相融,难以分辨”,确为精当。颈联紧承颔联次句,生动展现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风貌。从律诗格式看,此联运用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落日”虚写,喻指“暮年”,鉴于上联已有永夜孤月,此“落日”当为比喻,黄生曾言:“落日乃借喻暮齿”,可见此为咏怀而非单纯写景,不然律诗中日月并现,难免矛盾。“秋风”则为实写。身处江汉,面瑟瑟秋风,诗人非但未感悲戚,反而生出“病欲苏”之感。这一转变,正是诗人壮心未泯、积极用世的体现,也表明颔联中的“腐儒”,并非全然是诗人自我鄙薄之词。此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心境相似,尽显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志犹存的精神状态。尾联巧用老马识途典故,再度彰显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诗人以“老马”自比,“长途”指代驱驰之力。古人养马,重其智而非力,诗人虽自谦为“腐儒”,但心怀壮志,病体渐愈,如老马一般,表明自己虽年老多病,却仍具智慧,尚可有所作为。诗句间,亦隐约流露出“难道我竟连老马都不如”的怨愤之意。
4. 作品点评
《江汉》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全诗委婉含蓄,将漂泊之愁、壮志豪情、复杂怨愤融合,生动展现了诗人老而弥坚的精神风貌。其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令后世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坚韧不拔的人格。
# 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乡人有强大年者,读杜句曰“江汉思归客”,杨亦属对。乡人徐举“乾坤一腐儒”,大年默然若少屈。
宋刘颁《中山诗话》
# (余)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公之意自比于“老马”,虽不能取“长途”,而犹可以知道释惑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
#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含阔大于深沉,高、岑瞠乎其后。
明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
# 谭云:此老杜累句,今人便称之(“乾坤”句下)。钟云:老人厚语(末二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董养性曰:此篇起联便突兀,或疑中联不应全用天文字,殊不知二联自“归客”上说,三联于“腐儒”上说。况老杜于诗,虽有纵诞,终句句有理,不可以常格拘之,然有极谨严处。学者先当以谨严为法,若首以纵诞为师,必取败也。
清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首联)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五言齿暮心雄,六言时衰身健。一“腐”上着“乾坤”字,自鄙而兼自负。
明末清初黄生《杜诗说》
# 牢落之况,经子美写出,气概亦自高远。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 赵汸曰:中四句,情景混合入化。……他诗多以景对景,情对情;其以情对景者已鲜。若此之虚实一贯,不可分别,效之者尤鲜。
明末清初仇兆鳌《杜诗详注》
# 《江汉》诗云:“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怨而不怒。
清吴乔《围炉诗话》
# 前辈有病此诗“日”“月”并用者,不知“落日”乃借喻,本属咏怀,何病之有!
清胡本渊《唐诗近体》
上一篇:唐·李商隐《春雨》
下一篇:唐·无名氏《白雪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