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2
chàng
xīn
chūn
bái
jiá
bái
mén
liáo
luò
duō
wéi
hóng
lóu
xiāng
wàng
lěng
zhū
piāo
dēng
guī
yuǎn
yīng
bēi
chūn
wǎn
wǎn
cán
xiāo
yóu
mèng
dāng
jiān
zhá
yóu
wàn
yún
luó
yàn
fēi

译文

新春时节,我身披白衫怅然地卧在床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令我万分感伤。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红楼更觉凄凉,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只有在残宵梦中才能与你相见。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逐句剖析

"怅卧新春白袷衣":新春时节,我身披白衫怅然地卧在床上,

# 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白门寥落意多违":幽会的白门冷落了,令我万分感伤。

# 白门:金陵的别称,即现南京。南朝乐府民歌《杨叛儿》说:“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讲的是男女欢会。后人常用“白门”指代男女幽会之地。

"红楼隔雨相望冷":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红楼更觉凄凉,

#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珠箔飘灯独自归":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 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远路应悲春晼晚":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

#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残宵犹得梦依稀":只有在残宵梦中才能与你相见。

# 依稀:形容梦境的忧伤迷离。

"玉珰缄札何由达":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

# 缄札:指书信。,玉珰:是用玉做的耳坠,古代常用环佩、玉珰一类的饰物作为男女定情的信物。

"万里云罗一雁飞":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 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阴云密布如罗网,比喻路途艰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雨》乃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诗开篇点明时令,引领读者步入特定情境,随即流露出旧地重寻时的凄怆之感。诗人隔雨凝望红楼,寻访无果后的迷茫心境跃然纸上。随着情节推进,只能在相思与梦境中寄托情思,试图通过缄札传递深情。整首诗层层递进,怅念之情犹如连绵雨丝,不绝如缕。全诗意境、感情、色调和气氛皆清新明丽、优美动人,营造出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此诗隐喻着诗人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抒发了哀伤的情愫,同时具备极高的美感,是李商隐情诗中的上乘之作,值得细细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春雨》创作于公元850年(大中四年),彼时李商隐初到徐州幕府任职,在一个春雨淅沥的夜晚,他思绪万千,遂提笔写下此诗。诗题虽为《春雨》,但并非直接描绘春雨之景,而是着重抒发春夜雨中的相思之情。对于诗中诗人所思之人,历来争议较大。一种观点认为,诗人所念的是柳枝,即《柳枝五首·序》中所提及的洛阳痴情少女,她曾与李商隐有过情感羁绊,最终却被他人带走,这段遗憾的感情或许成为此诗相思的源头。另一种看法觉得,红楼之上的姑娘是后来成为李商隐妻子的王氏。当时李商隐处境落魄,仅是王茂元手下的小小幕僚,却钟情于王家千金,身份的差距使他的情感中夹杂着苦涩与无奈。还有人推断,这位让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女子是女冠,就如同《碧城三首》和《重过圣女祠》等诗里反复出现的陪同公主入道观的宫女,她们幽居道观的神秘形象,为诗人的相思增添了一抹朦胧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爱情诗,同时也蕴含着身世之感。诗歌通过描绘春雨中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恋人的思念、牵挂以及相见不得的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以“春雨”“冷阁”“孤灯”等意象营造凄迷氛围,将诗人的孤独怅惘融入自然景物中,如“红楼隔雨相望冷”通过雨幕阻隔的视觉感受,暗喻爱情可望而不可即的失落。烘托:用“珠箔飘灯”的动态场景烘托人物心境,珠帘与灯火的摇曳暗示诗人思绪的迷离,“独自归”的动作进一步强化孤寂感。虚实结合:现实与梦境交织,“远路应悲春晼晚”写现实中的迟暮之悲,“残霄犹得梦依稀”转入虚幻梦境,虚实对比凸显人生无常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春雨》首联“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以“怅卧”“寥落”奠定孤寂基调,新春时节的盎然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失意形成鲜明对比,“白袷衣”的素淡装束更强化了落寞氛围。颔联“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以“红楼隔雨”的视觉阻隔暗喻爱情可望而不可即,“珠箔飘灯”的动态场景烘托出诗人迷离的心境,“独自归”的动作描写将孤寂感推向极致。颈联“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从现实转向梦境,“春晼晚”既指暮春时节,又双关人生暮年,“梦依稀”的虚幻与“远路悲”的现实形成张力,深化了人生无常的感慨。尾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以“玉珰缄札”的信物象征心意难寄,“万里云罗”的广阔空间与“一雁飞”的渺小意象形成强烈反差,既暗含对爱情阻隔的无奈,又隐喻诗人在时代动荡中的孤独处境。全诗四联层层递进,通过春雨、冷阁、孤灯等意象的叠加,将爱情失意与人生漂泊熔铸一体,语言秾丽而意境深远,典型体现了李商隐“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诗风。

4. 作品点评

李商隐的《春雨》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佳作。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爱情与身世之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诗中的意象营造、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等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妙,展现了李商隐诗歌朦胧、幽婉的风格特点,让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下一篇:唐·杜甫《江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