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有陆庐峰者":明朝有个叫陆庐峰的人,
"于京城待用":在京城等待任职。
# 待用:等待(朝廷)任用。,于:在。
"尝于市遇一佳砚":他曾在集市上遇到一方好砚台,
# 尝:曾经。
"议价未定":与卖砚的人讨价还价,价格还没定下来。
"既还邸":回到住处后,
# 邸:官办的旅馆。,还:返回。,既:已经。
"使门人往":他让仆人前去,
# 门人:此指仆人。
"以一金易归":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了回来。
# 易:交易。,一金:一两银子。
"门人持砚归":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
# 持:拿。
"公讶其不类":陆庐峰惊讶地发现这方砚台不像原来那方。
"门人坚称其是":仆人坚持说就是这方砚台。
# 是:对的。
"公曰":陆庐峰说:“
"向观砚有鸲鹆眼":先前看到的砚台上有鸲鹆眼,
# 鸲鹆:鸟名,俗称“八哥”。,向:先前、早先。
"今何无之":现在怎么没有了?”
# 何:为什么。
"答曰":仆人回答说:“
"吾嫌其微凸":我嫌它微微凸起,
"路值石工":路上碰到石匠,
# 值:遇到;遇见。
"幸有余银":幸好还剩下点银子,
# 余:多余。,幸:幸好。
"令磨而平之":就叫石匠把它磨平了。”
# 平:使……平坦。
"公大惋惜":陆庐峰十分惋惜。
# 大:非常。
明代文学家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字犹龙、子犹、耳犹,别号绿天馆主人、可一居士、茂苑野史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为诸生,晚年以贡生历官丹徒县训导、寿宁知县。他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冯梦龙主要致力于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创作与研究。他倡导言情文学,抨击伪道学,提出“情生万物”的情本主张,编纂“三言”。在戏曲方面,他著有《墨憨斋定本传奇》,其中自撰《双雄记》《万事足》两种,改订汤显祖、李玉、袁于令诸人之作十余种。今人编有《冯梦龙全集》。此外,他在白话小说的收集整理、加工改订上贡献巨大。主要作品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1. 分段赏析
开头至“以一金易归”,此段叙述陆庐峰在京城等待任职期间,于集市遇到佳砚,议价未决后回邸,派门人去买砚。简单几笔勾勒出故事的起因,为后续情节发展做铺垫,体现出陆庐峰对这方砚台的看重。“门人持砚归”至“门人坚称其是”写门人带回砚台,陆庐峰惊讶发现砚台与之前看到的不一样,而门人却坚持就是这方砚台,矛盾开始显现,引发读者好奇,促使读者想要探究原因。“公曰”至结尾,陆庐峰指出先前砚台有鸲鹆眼,如今却无。门人解释是因嫌其微凸,让石工磨平。陆庐峰大为惋惜。此段揭示矛盾根源,通过人物对话展现出门人因缺乏专业审美知识,擅自改动砚台,导致其失去珍贵特征,凸显故事主旨。
上一篇:明·杨基《登岳阳楼望君山》
下一篇:明·杨慎《转应曲·银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