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liáng
fēng
qiū
hǎi
chuī
xiāng
fēi
lián
shān
liú
shuǐ
shí
guī
yún
xīn
duàn
míng
yuè
huī
fāng
cǎo
xiē
róu
yàn
bái
cuī
hán
mèng
cháng
yín
hàn
luò
jiào
tiān
xīng
hán
bēi
xiǎng
jiù
guó
xià
shuí
néng
huī

译文

秋天的凉风度过秋海,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情。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已逝去的流水何时才能回来呢。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梦做得很久,星河都渐渐隐去了,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涕泣涟涟有谁能挥去呢。

逐句剖析

"凉风度秋海":秋天的凉风度过秋海,

"吹我乡思飞":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连山去无际":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

# 无际:没有边界。

"流水何时归":已逝去的流水何时才能回来呢。

"目极浮云色":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

# 浮云: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心断明月晖":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

# 明月:指夜空明亮的月亮。

"芳草歇柔艳":芳草不再柔艳,

"白露催寒衣":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 寒衣:指冬天的衣服,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梦长银汉落":梦做得很久,星河都渐渐隐去了,

# 银汉:即天河,银河。

"觉罢天星稀":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

# 天星:天上的星星。

"含悲想旧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

# 旧国:指代故乡。,悲:一作叹。

"泣下谁能挥":涕泣涟涟有谁能挥去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夕旅怀》为唐代李白所作的五言排律。诗中借凉秋之景,如连山、流水等众多意象,营造出萧瑟氛围。诗人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旅途中的所见之景与内心浓浓的思乡之情紧密相连,生动展现了其漂泊在外的哀愁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此诗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深沉,尽显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又饱含深情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秋夕旅怀》由唐代李白创作。公元726年旧历九月十五日,26岁的李白身处扬州旅舍,先作《静夜思》,此诗或为同一时期、同一地点所作。当时李白在外漂泊,在扬州的羁旅生活中,面对异乡秋景,触景生情,从而写下此诗以抒发内心的思乡之情与羁旅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羁旅思乡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凉秋时节的诸多景象,如连绵的山、流淌的水、枯萎的芳草、清冷的白露等,通过对这些秋景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之感,深刻表达了其浓郁的羁旅愁绪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诗人描绘“凉风度秋海”“连山去无际”等秋景,将自己浓浓的羁旅愁绪和思乡之情融入其中,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他内心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直抒胸臆:诗的结尾“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诗人直接表达出内心的悲伤和对故乡的思念,毫不掩饰地抒发情感。情景交融:开篇“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秋风的凉意与诗人的乡思之情相融合,借秋风引发思乡情绪;“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描绘了芳草凋零、白露降临的秋景,既暗示季节变化,又烘托出内心的凄凉和思乡之愁。烘托:“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诗人极目远眺浮云、凝视明月,以浮云和明月之景,烘托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比:将梦境中“梦长银汉落”的美好与醒来后“觉罢天星稀”的孤寂进行对比,凸显出诗人梦醒后面对现实的失落和惆怅,强化了思乡之情。意象组合:“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诗句中组合“凉风”与“秋海”这两个意象。“凉风”点明了时节的凉爽与秋意,给人一种清冷之感;“秋海”则描绘出秋天大海的辽阔景象。这两个意象的结合,营造出了一种清冷、辽阔的氛围。而在这样的氛围中,“吹我乡思飞”,表明了正是这种环境氛围,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使得他的思乡之情如同被风吹起一般,难以抑制。

3. 分段赏析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吹”字生动形象,秋风仿佛具有了力量,不仅吹动了自然万物,更吹动了诗人心中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开篇即点明了羁旅思乡的主题,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连山”展现出空间的辽阔无垠,象征着家乡的遥远;“流水”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归期的渺茫。两个意象巧妙结合,将诗人内心的愁苦具象化,表达出对归家的渴望。“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诗人极目远眺,看到的只有浮云,明月的光辉也让他内心更加惆怅。“心断”一词强烈地表现出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深。“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描绘出秋天的景象变化,芳草失去柔艳,白露降临催促添衣,既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也烘托出诗人漂泊在外的凄凉之感。“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梦境漫长,醒来时银河西落,天星稀少。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在梦中也未停止。“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直接抒发了诗人饱含悲伤思念故国(故乡)的情感,“谁能挥”强调了无人为其擦拭泪水的孤独无助,将思乡的哀愁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秋夕旅怀》是李白颇具代表性的羁旅思乡之作。从写作特色看,诗人以细腻笔触借秋景抒愁情,运用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手法,将“连山”“流水”等意象巧妙组合,生动展现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切,语言自然流畅又饱含深情。在文学地位上,此诗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风格中情感深沉的一面,虽不像其部分作品般气势磅礴,却以真挚情感打动人心。前人评其作于“窜逐之后”,“词意悲婉”,精准指出了诗中蕴含的哀愁,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其在特定境遇下的复杂心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太白作于窜逐之后乎!身在遐荒,心在旧国,词意悲婉,哀哉。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卷二十四

# 晋宋间有此清机,齐梁间无此逸气。

清高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卷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郊《离思》

下一篇:唐·杜甫《题桃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