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é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yān
nán
zhuàng
shì
mén
háo
zhù
zhōng
zhì
qiān
yǐn
dāo
gǎn
jūn
ēn
zhòng
jūn
mìng
tài
shān
zhì
qīng
hóng
鸿
máo

译文

燕南高渐离和吴国的专诸,一个在筑中暗藏铅块伏击秦始皇,一个将匕首暗藏在鱼腹中刺杀吴王僚。他们都是为报君恩以命相许,生命应该像“泰山”那样重,而不能像“鸿毛”那样轻。

逐句剖析

"燕南壮士吴门豪":燕南高渐离和吴国的专诸,

# 吴门豪:指春秋时吴国侠士专诸。,燕南壮士:指战国时燕国侠士高渐离。

"筑中置铅鱼隐刀":一个在筑中暗藏铅块伏击秦始皇,一个将匕首暗藏在鱼腹中刺杀吴王僚。

# 鱼隐刀:指专诸将匕首暗藏在鱼腹中刺杀吴王僚。隐:一作“藏”。,筑中置铅:指高渐离在筑中暗藏铅块伏击秦始皇。筑:为古代一种打击乐器。

"感君恩重许君命":他们都是为报君恩以命相许,

"泰山一掷轻鸿毛":生命应该像“泰山”那样重,而不能像“鸿毛”那样轻。

# 泰山一掷轻鸿毛:此句谓为知己不惜舍命相报也。泰山,喻性命也。泰山:一作“太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结袜子》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以“咏史”为主题,通过引用战国时期燕南壮士高渐离(筑中置铅刺杀秦始皇)和春秋时期吴门豪侠专诸(鱼腹藏剑刺杀吴王僚)的典故,赞美了古代刺客重情重义、舍生取义的侠义精神。诗的前两句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两位壮士的英勇事迹,后两句则直抒胸臆,点明“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的主旨,将生命与承诺的重量形成强烈对比,凸显出对恩情与道义的极致追求。全诗运用“用典”手法,借历史人物的壮举传递价值观,语言刚健豪迈,情感炽热激昂。李白以古喻今,既歌颂了侠义精神,也暗含对自身抱负的期许,体现了其诗歌“笔落惊风雨”的浪漫主义风格与深沉的人文情怀,成为唐代咏史怀古诗中的经典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引用高渐离、专诸等历史人物的典故,赞美了古代燕南壮士和吴门豪客为报答君主恩重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侠义精神,展现了一种视死如归、重义轻生的高尚品格,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精神的敬仰和对侠义之士的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借高渐离“筑中置铅”、专诸“鱼隐刀”的历史典故,以简练笔触勾勒出古代刺客舍生取义的壮举,增强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与文化底蕴。对比:“太山一掷轻鸿毛”以“太山”喻生命之重,“鸿毛”喻报恩之轻,通过强烈对比凸显壮士为报君恩视死如归的决绝态度。直抒胸臆:后两句直接点明“感君恩重许君命”的主旨,将对侠义精神的赞美之情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情感炽热而鲜明。

3. 分段赏析

《结袜子》前两句“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以历史典故开篇,“燕南壮士”指高渐离,“吴门豪”指专诸,诗人用极简笔触概括了两位刺客的壮举——高渐离在筑中暗藏铅块行刺秦始皇,专诸将匕首藏于鱼腹刺杀吴王僚。通过“筑中置铅”“鱼隐刀”的细节描写,既展现了壮士的智勇双全,又为后文抒情埋下伏笔。后两句“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陡然转折,以“感君恩重”点明壮士行为的核心动机,“太山”喻生命之重,“鸿毛”喻报恩之轻,通过强烈对比凸显壮士为报君恩视死如归的决绝。“一掷”“轻”二字极具力度,将重如泰山的生命承诺与轻若鸿毛的生死抉择并置,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使全诗从历史叙事升华为对侠义精神的礼赞。

4. 作品点评

李白的这首《结袜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整首诗风格豪放,气势磅礴,短短四句却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它不仅是对古代侠义精神的赞美,也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洒脱、气势恢宏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子昂《赠乔侍郎》

下一篇:唐·李商隐《忆住一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