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边足风波":白帝城边的江面上满是狂风掀起的惊涛骇浪,
# 足:充足,引申为满是,都是。,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公孙述筑城,述自号白帝,故以“白帝”为名。
"瞿塘五月谁敢过":五月的瞿塘峡,有谁敢行船而过呢?
# 瞿塘:即瞿塘峡,也称“夔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宁河口。两岸悬崖峭壁,江面最窄处仅百余米。《水经注·江水》:“峡中有瞿塘、黄龙二滩,夏水回复,沿溯所忌。”
"荆州麦熟茧成蛾":荆州麦子时节,茧已出蛾,蚕事已成,家家都在煮茧缫丝,
# 茧:(jiǎn),指蚕茧。
"缲丝忆君头绪多":我一边缫丝,一边思念你,我对你的思念比一团乱丝的头绪还要多。
# 头绪多:即思绪多。,缲丝:即缫丝,煮茧抽丝,制丝时把丝从蚕茧中抽出,合并成丝。在南朝乐府中“丝”、“思”为双关语。头绪多:即思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布谷鸟在哀鸣的时候,更加引起了我对你的思念,这叫我怎么办呢。
# 拨谷飞鸣奈妾何:写思妇默念:拨谷鸟已鸣,春天将尽,不见夫回,使人无可奈何。拨谷:即布谷鸟。布谷鸟叫声如同”布谷“二字之音。又,布谷叫,表明农忙季节已到。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思妇题材的七言古诗。诗中先以“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点明女子忧心丈夫在充满风险的水路行程中安危;接着“荆州麦熟茧成蛾,缫丝忆君头绪多”描绘农忙时节女子缫丝时,对丈夫的思念如丝般繁杂;最后“拨谷飞鸣奈妾何”,借布谷鸟的鸣叫,强化女子相思无奈的愁绪,表达出深切的思夫之情。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将女子的相思之情融入麦熟缫丝的劳作场景以及对丈夫行程艰险的担忧中,使情感表达自然而深沉。渲染:“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生动地渲染出水路行程的艰险氛围,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女子所担忧的丈夫旅途的危险。“拨谷飞鸣奈妾何”中布谷鸟的鸣叫,渲染出一种惆怅、哀怨的氛围,使女子思念的愁绪愈发浓烈。烘托:诗中以白帝城边汹涌的风浪、瞿塘峡五月难以行船的险峻,烘托出女子对远行丈夫行程安危的极度担忧。布谷鸟的飞鸣,也烘托出女子在相思中的孤寂与无奈,进一步强化了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双关:缲丝之“丝”与“思”谐音双关,“头绪多”同样也是一语双关。这里以丝的头绪来比喻思念丈夫时纷繁的思绪:其一,忧虑如紊乱的茧丝,郁结于心头难以梳理;其二,相思似绵绵的茧丝,萦绕在心头无休无止;其三,烦恼像缠结的茧丝,紧紧束缚身心,难以排遣。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展现出白帝城附近风浪肆虐,五月的瞿塘峡行船更是险象环生。这种险恶的情境,有力地烘托出女子对远行丈夫安危的深切挂怀,让全诗从一开始就笼罩着忧虑的氛围。“荆州麦熟茧成蛾,缫丝忆君头绪多”,勾勒出一幅荆州大地上麦子成熟、蚕茧化蛾,女子专注缫丝的生活图景。诗人在此巧妙运用双关,以“丝”谐音“思”,“头绪多”表面是说缫丝时丝线交错繁杂,实则暗指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如乱丝般千头万绪,绵绵不绝。“拨谷飞鸣奈妾何”中,布谷鸟清脆的啼鸣在四周回荡,为环境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这声声鸣叫,进一步衬托出女子在相思之中的无奈与哀愁,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
# 此歌有汉谣之风。唐人诗可入汉魏乐府者,惟太白此首,及张文昌《白鼍谣》、李长吉《邺城谣》三首而止。
明杨慎《李杜诗选》
# 古质入汉,得风人之遗韵,乐府妙处,如是如是。桂临川曰:李诗短章,若《荆州歌》等作,俱出《风》、《雅》,耐以被之管弦者也。
清清高宗 敕编《唐宋诗醇》
#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可云善于言情。工于言愁。
现代资中筠《老生常谈》
# 严云:词如《竹枝》,意同《子夜》。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常建《塞下曲四首》
下一篇:唐·李白《金陵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