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久客耕南亩":我望眼欲穿,而你却是那么地遥远,在罹难了叛贼的践踏之后,九重宫阙、雕梁画栋早已满目疮痍,
# 南亩:田野,引申为田园生活。,客:杜甫到成都是避难和谋生兼而有之,也非情愿,所以自称为“客”。,南京:指当时的成都,而非六朝古都南京,是唐玄宗在至德二年(年)为避安史之乱幸蜀时所置,与长安、洛阳同为唐国都。
"北望伤神坐北窗":昔日的繁华旧景也早已荡然无存,留下的怕是只有摇摇欲坠的城阙和遍地斑斑的血迹,这怎不教人感到黯然神伤呢!
# 坐:一作“卧”。,伤神:伤心。南朝梁江淹《别赋》:“造分手而衔涕,咸寂寞而伤神。”,北望:相对于成都而言,长安在其北。
"昼引老妻乘小艇":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身着布衣,深情地牵引着老妻乘上小艇,
"晴看稚子浴清江":在浣花溪上鼓棹游赏,清澈的溪水在阳光下荡漾着波光,不远处,孩子们在水里无忧无虑地洗澡嬉戏。
# 清江:水色清澄的江。南朝梁何逊《初发新林》诗“铙吹响清江,悬旗出长屿”。,稚子:幼子;小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俱飞蛱蝶元相逐":浣花溪岸边的蝴蝶缠缠绵绵翩翩双飞,你追我逐,
# 元:犹“原”,本来。,蛱蝶:蝴蝶。晋葛洪《抱朴子·官理》:“髫孺背千金而逐蛱蝶,越人弃八珍而甘蛙黾,即患不赏好,又病不识恶矣。”
"并蒂芙蓉本自双":溪水上的荷花如双栖鸳鸯一般,并蒂双双。
# 芙蓉:荷花的别名。也指刚开放的荷花。《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洪兴祖补注:“《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茗饮蔗浆携所有":把煮好的茶汤和榨好的甘蔗浆放在艇上可以随取随饮,
# 蔗浆:即甘蔗榨成的浆汁。南朝梁元帝《谢东宫赉瓜启》:“味夺蔗浆,甘逾石蜜。”,茗饮:指冲泡好的茶汤,亦是茶的别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正觉寺》:“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
"瓷罂无谢玉为缸":用瓷坛来盛装也不比玉制的缸来得差。
# 无谢:犹不让,不亚。晋葛洪《抱朴子·博喻》:“犹日月无谢于贞明,枉矢见忘于暂出。”,瓷罂: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前蜀贯休《樵叟》诗:“担头担个赤瓷罂,斜阳独立濛笼坞。”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在《进艇》一诗的开篇,杜甫独坐于草堂之内,目光向北遥望,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随后,他从个人的思绪中抽离,转而细腻描绘了自己在成都客居的日常生活景象。最终,他巧妙地将游弋的思绪牵引回现实,以手捧瓷坛品茗这一简单却富有深意的举动,隐喻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已从昔日对显赫仕途的热切追求,转变为对淡泊宁静田园生活的深切向往。全诗巧妙融合了直接抒发内心情感与借自然景致寄托情怀的手法,含蓄而深刻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波动与人生态度的根本转变,标志着他内心世界中,对于人生价值的认知与追求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升华与蜕变。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诗的开篇“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直接表达了诗人客居成都已久,耕种于南亩之间,同时因北望长安(此处“南京”指成都,“北望”则暗指长安和中原地区)而心生伤感。这种直接的情感流露,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借景抒情:颔联“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通过描绘诗人与老妻乘小艇游赏、幼子在清江中嬉戏的场景,借自然之景抒发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满足与珍惜。颈联“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则以蝴蝶双飞、芙蓉并蒂的景象,比喻夫妻间深厚的感情,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家庭和睦的向往与珍视。情景交融:全诗将诗人的情感与成都的自然风光、家庭生活融为一体,使得诗句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一句,就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家人共度的温馨时光。象征:“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两句中“老妻”与“稚子”:象征家庭的完整与生命的延续。诗人以日常生活的细节,暗喻在动荡岁月中对家庭温暖的珍视。“小艇”与“清江”:小艇象征平凡生活,清江象征纯净心境,二者结合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意象的组合与对比,隐晦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人生哲思。
3. 分段赏析
《进艇》首联“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杜甫开门见山,直抒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一股淡淡的悲怆与感伤萦绕心头。他静坐在草堂的北窗之下,目光穿越千山万水,向北遥望,心中百感交集。此联对仗之工整,堪称精妙,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南”与“北”两个方位词,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呼应,以“南京”对“北望”,以“南亩”对“北窗”,不仅空间感强烈,更在无形中勾勒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复杂。如此布局,不仅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身处异乡、心怀故土的复杂情感,也展现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深厚文字功底与高超艺术造诣。颔联由抒怀转入描写在成都的客居生活:“昼引老妻乘小艇,晴坐稚子浴清江”。笔锋一转,细腻描绘了杜甫在成都草堂的客居生活,画面温馨而充满诗意:“白日里,我引领着年迈的妻子一同乘上小舟,在碧波荡漾的江上悠然前行;晴空之下,稚嫩的孩童在清澈的江水中嬉戏玩耍,欢声笑语洒满江面。”这幅场景,如同一幅动人的田园画卷,展现了一种平和宁静、质朴安逸的乡野风情。波光粼粼的江面与云朵的倒影交织在一起,伴随着桨声与孩子们的嬉闹,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杜甫深情地望着身旁的妻子杨氏,她的两鬓已添上了斑白的痕迹,岁月的细纹悄然爬上了她曾经娇美的脸庞。回想起与她共同走过的风雨兼程,那些一同欣赏过的风景,一同经历的人生历程,杜甫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此生有她相伴左右,即便是再艰难的日子,也仿佛被甜蜜所浸润,这或许就是同甘共苦中蕴含的幸福真谛吧。此刻,杜甫内心深处的情感如潮水般汹涌澎湃,过往多年漂泊流离的辛酸与如今能与妻子携手共度晚年的幸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冲击。在这份复杂的情感交织中,杜甫更加珍惜眼前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与幸福。颈联“双蝶翩翩自相随,并蒂莲开映双辉”,此二句以“双蝶翩翩”喻比情侣间的形影不离,恰似“并蒂莲开”,宛若一对鸳鸯,紧紧相依,象征着夫妻或深情恋人间的恒久相伴,不离不弃。正如那凄美动人的梁祝传说,化蝶双飞,追求的正是这份至死不渝、唯美绝伦的永恒相守。末联之时,诗人的思绪自缥缈遐想中回归现实,目光聚焦于艇中所携的“茗饮”与“蔗浆”。杜甫择“茗饮”而非“茶”入诗,足见他深受当地饮茶风尚之熏陶,已然融入其中。尾联之中,杜甫寓含深意,至少可解为二:其一,道尽他的人生况味;其二,抒发他的人生信条。于杜甫而言,人生仿佛仅余“苦”与“甜”二味,且苦多甜少。早年命运多舛,晚年方得安宁,正如那清冽的“茗饮”与甘美的“蔗浆”,前者象征往昔的艰辛,后者映照当下的温馨。他与妻子历经离合悲欢,今朝得以并肩同舟,实乃历尽沧桑后的甘饴,倍加珍贵。“茗饮蔗浆皆备至”,茗之苦与蔗之甜并存一艇,时而品味茗香,时而啜饮蔗浆,苦乐交织,恰似人生历程的回响。此时的杜甫,视“瓷罂”与“玉缸”无异,皆能盛载饮品,虽材质有别,一为质朴,一为奢华,却同具实用之功。瓷罂象征着简朴平淡的生活,玉缸则映射着奢华无度的世界。杜甫以“瓷罂不输玉缸华”之言,表明其人生价值观的深刻转变:由向往仕途显赫转为向往田园宁静,由壮志凌云转为淡泊名利。这一转变,正如茶饮由浓郁渐趋清淡,寓意着心灵的归真返璞。
4. 作品点评
全诗绘景抒情,情景交融,细腻入微;叙事议论,朴素自然,浑然天成。字里行间,既有对眼前景致的生动描绘,又饱含深情厚意,将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紧密相连。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静谧与和谐。
# 老杜《北征》诗云:“经年至茅屋,……垢腻脚不袜。”方是时,杜方脱身于万死一生之地,得见妻儿,其情如是。洎至秦州,则有:“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之句。至成都,则有“老妻优坐痹,幼女问头风”之句。观其情悰,已非《北征》时比也。诗则曰:“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其优游愉悦之情,见于嬉戏之间,则又异于在秦、益时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善自遣者。老杜尝云:“老去诗篇浑漫兴。”篇中得此居多。古人善于托言,唐人长于漫兴。
明陆时雍《唐诗镜》
# 观起语,知非真快心之作,所谓“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者……公虽漂泊,而得携妻子与同苦乐,犹不幸中之幸,故“俱飞”、“并蒂”,借微物以见意,虽“茗饮蔗浆”,亦甘之如饴,而瓷罂等于玉缸矣。
明王嗣奭《杜臆》
# 申涵光曰:“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南、北字叠用对映,杜诗每戏为之。如“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桃花细逐杨花落”,“即从巴峡穿巫峡”之类。后人效之,易入恶道。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一、二,有意嵌入“南”、“北”字,殊减趣。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邵云:叠字易入恶道,语亦颇村气。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上一篇:唐·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下一篇: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