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九江上":我以前荡舟于九江之上时,
# 九江:指长江。
"遥望九华峰":遥遥望见过九华山峰。
"天河挂绿水":瀑布犹如天河倾泻碧水,
# 绿水:碧水。,挂:倾泻。
"秀出九芙蓉":山峰宛如秀丽摇曳的九朵芙蓉。
"我欲一挥手":我想挥手招人,
"谁人可相从":谁能够与我相伴相游?
# 相从:相伴。
"君为东道主":你是此地东道主,
"于此卧云松":却像神仙一样躺卧云松。
# 卧云:指隐居。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以出游为题材,描绘了诗人遥望九华峰的情景。全诗以回忆九华山壮丽景色为主线,通过“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瑰丽意象,赞颂自然山水之美,同时借“我欲一挥手”的豪情与“君为东道主”的邀约,表达对友人韦仲堪的深厚情谊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融合山水写意与友情抒怀,展现了李白豪放浪漫的诗风。
2. 写作手法
比喻:“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将九华峰比作九朵芙蓉,把九华峰在绿水映衬下的秀丽之姿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读者更能直观地感受到九华峰的形态之美,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联想:诗人由眼前的九华峰联想到与友人同游的情景,“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从对景色的描写自然过渡到对友人的提及,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深化了诗人对友人的情谊以及对九华峰的喜爱之情。
3. 分段赏析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首两句点明诗人曾经在九江之上远望九华峰,交代了地点和事件,为后文对九华峰的描写做铺垫,也勾起了诗人对九华峰的回忆。次两句,诗人运用奇妙的比喻,将九华峰比作九朵出水芙蓉,生动地描绘出九华峰在绿水环绕下的秀丽姿态,仿佛天河垂挂,绿水长流,九峰如芙蓉般亭亭玉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出九华峰的壮美与秀丽。五六句是诗人情感自然流露,表达了自己想要挥手招呼友人一同游览九华峰的愿望,“谁人可相从”的疑问,体现了诗人此时的孤独感和对友人陪伴的渴望,也为引出下文的友人做了铺垫。末两句点明友人韦仲堪是此地的主人,正卧于云松之间,既回应了上句想要邀人同游的愿望,又暗示友人在此地生活的闲适自在,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羡慕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