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guā
sh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zǎo
jiàn
chū
jiàn
niǎo
huán
xīn
suān
chǔ
kuàng
duì
guā
shān

译文

早晨起来看见太阳升起,傍晚时分看见归鸟还巢。身在异乡内心本已酸楚,何况还面对着木瓜山。

逐句剖析

"早起见日出":早晨起来看见太阳升起,

# 日出:太阳生起。

"暮见栖鸟还":傍晚时分看见归鸟还巢。

# 还:归来。

"客心自酸楚":身在异乡内心本已酸楚,

# 客:身在异乡。

"况对木瓜山":何况还面对着木瓜山。

# 木瓜山:在贵阳县木瓜铺。木瓜,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长椭圆形,其味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木瓜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情景交融,意味深长。晨曦初现,朝阳蒸蒸日上,诗人目睹此景,却反衬出自身境遇之困顿,心生悲凉。暮色降临,归鸟纷纷返巢,他又由此情景联想到自己远离故土,漂泊异乡,哀愁更甚。木瓜之山,果实酸涩,遥望之间,诗人内心涌动的酸楚无以言表。“客心”、“酸楚”与“木瓜山”三者交织,李白借此抒发了自己难以言说的悲愁,这份愁绪仿佛被无限放大,让他身处异乡的感受更加酸楚,流露出深沉的忧伤与悲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当时李白正游历池州,于青阳县木瓜铺远眺木瓜山,有感而发,遂作此诗。值得注意的是,木瓜山这一地名在现今的安徽贵池区与湖南常德市均有存在,但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地点存在争议。有一种说法认为木瓜山位于湖南常德府城东七里,并据此推测李白是在被贬谪夜郎途中经过此地时所作,然而这一说法被认为是有误的。根据历史记载,李白在作此诗时确实身处池州青阳,所望之木瓜山应指位于当地的那一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望木瓜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日出、归鸟与木瓜山的描写,同诗人的心境相结合,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与酸楚,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前两句“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以白描手法铺陈昼夜景象:清晨的日出象征新希望,傍晚的归鸟反衬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自然景物与客居心绪形成强烈反差‌。对比:“日出”与“栖鸟还”构成时间纵向对比,“客心”与“木瓜山”形成空间横向对比。昼夜循环中唯有诗人独留异乡,凸显“众人皆归我独滞”的悲凉‌。直抒胸臆:后两句直白点明“客心自酸楚”,将漂泊之苦倾泻而出‌。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描绘了诗人从清晨到傍晚的所见:早晨看到太阳升起,傍晚看到归鸟还巢。这种景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感。诗人触景生情,以日出和归鸟的规律性对比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孤见。后两句“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客居他乡,内心本已酸楚,而面对木瓜山,又联想到木瓜的酸涩,更添一份凄凉。这里的“木瓜山”不仅是实景,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酸楚。

4. 作品点评

全诗语言朴素无华,却意蕴深远,字里行间满含辛酸。诗人由眼前之景触动心弦:清晨目睹旭日东升,却悲叹自己身处困境,向往如神仙般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当真正面对孤寂之时,心中又难免涌起无尽的忧伤与哀愁。傍晚时分,目睹归鸟回巢,更添自己远离故土、漂泊异乡的悲凉之感。他洞悉了尘世的混沌,回想起种种人情冷暖,内心更添一份凄楚。望见木瓜山,那酸苦的木瓜仿佛成了自己身世的写照,诗人感慨于漂泊生涯的孤单,内心深感酸楚。在这看似平淡的诗句背后,隐藏着诗人难以言表的苦闷,字里行间透露出既愤懑又无奈的情绪,流露出李白那份深沉的忧伤与悲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客心”二句,《千金翼方》:木瓜实味酸。

清王琦《李白诗歌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朱庆馀《长城》

下一篇:唐·韩偓《地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