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纤月落":风林树叶簌簌作响,一痕纤月坠落西山,
# 纤月:未弦之月,月牙。《杜工部草堂诗笺》注曰:“新月也。古乐府:‘两头纤纤月初生’,鲍照《玩月诗》:‘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衣露净琴张":弹琴僻静之处,清露沾衣。
# 张:鼓弹的意思。,净:一作“静”。《说苑》:“孺子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或以衣为琴衣,非是。谢朓诗:“静琴怆复伤。”
"暗水流花径":黑暗中涧水傍着花径流过,泠泠之声盈耳,
# 暗水:伏流。潜藏不显露的水流。
"春星带草堂":春星灿烂,夜空犹如透明的屏幕,映带出草堂剪影。
# 草堂: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带:拖带也。
"检书烧烛短":烧烛检书,奇文共赏,疑义相析,
# 检书:翻阅书籍。
"看剑引杯长":看剑饮杯,激起我满腔的壮志豪情。
# 引杯:举杯。指喝酒。,剑:一作“煎茗”。,看:一作“说”。
"诗罢闻吴咏":写就新诗,忽闻传来吴音吟咏,又勾起了我前几年泛舟江南的回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 吴咏:犹吴歌。谓诗客作吴音。
"扁舟意不忘":我的心不禁穿过浩渺的时空,飞落到当年范蠡的小船上。
# 扁舟意:为隐遁的决心。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宴饮诗。描绘了夜宴左氏庄时的夜景与宴饮场景,展现了宾主之乐,同时在诗罢之际忆起泛舟吴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彼时愉悦的心情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怀念。
2. 写作手法
对偶:“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运用对偶,“林风”对“衣露”,“纤月落”对“净琴张”,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生动展现夜宴的环境与情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等清幽的夜景,营造出静谧美好的氛围,借此抒发诗人参与夜宴时愉悦、闲适的心情。
3. 分段赏析
《夜宴左氏庄》首联“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自然脱俗,“林风”与“衣露”相偶,“落”“张”二字生动地点明夜景与宴事的开始,营造出雅致氛围。颔联“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涉笔成趣,从声味角度描绘夜景,“暗”“带”炼字精妙,展现出奇幻而充满野趣的春夜之景。颈联“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描写夜宴场景,“检书”体现杜甫对读书的热爱,“看剑引杯”则展现其慷慨磊落的气概,两句动静结合,表现出夜宴气氛的热烈与宾主的欢洽。尾联“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写听到吴音勾起诗人对吴越之游的回忆,借范蠡典故,透露其委心自然、向往自由的超脱心境。全诗取象自然,叙事切景,炼字巧妙,结构浑然天成,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融为一体,尽显和谐之美。
4. 作品点评
《夜宴左氏庄》是杜甫清丽诗篇的作品。其取象自然脱俗,叙事贴合情景,通过“林风”“纤月”等意象勾勒出独特夜景,以“检书”“看剑”等展现夜宴之乐。炼字极为精妙,“落”“张”“带”等字使诗句清新逼人,生动展现画面。黄生评颔联“暗”“带”用字之妙,尽显夜景声味与星光遥映之美。全诗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融为一体,结构上虽景物重叠铺叙却浑然天成。此诗不同于杜甫惯常的雄浑简古风格,充满生气与野趣。
# “检书烧烛短”,烛正不宜观书,检阅时暂可也。
宋黄彻《巩溪诗话》
# 刘云:是起兴(“风林”句下)。刘云:景语闲旷(“春星”句下)。刘云:豪纵自然,结语萧散(“扁舟”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仄起高古者,“故乡沓无际,日暮且孤征,”“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苦不多得。盖初盛多用工偶起,中晚卑弱无足观,觉杜陵为胜。“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皆雄深浑朴,意味无穷。然律以盛唐,则气骨有余、风韵少乏。唯“风林纤月落”、“花隐掖垣暮”绝工,亦盛唐所无也。
明胡应麟《诗薮》
# 中联精卓,是大作手。
明陆时雍《唐诗镜》
# “风林”应作“林风”,才与“衣露”相偶,而夜景殊胜。……衣已沽露,净琴犹张,见主人高兴。琴未𢏫衣,故用“净”字,新而妙。……束语触耳生情,豪纵萧散。
明王嗣奭《杜臆》
# 赵汸曰:寄兴闲逸,状景纤悉,写景浓至,而开阖参错不见其冗,乃此诗妙处,又五、六句法,不因乎上。周珽曰:风流跌宕,玉媚花明,置之七宝台中,恐随风飞去。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四就无月时写景,语更精切。诗中写景则有风、露、星、月,叙事则有琴、剑、诗、书、酒,而不见堆塞,其运用之妙如此。
清黄生《唐诗摘钞》
# 顾宸曰:一章之中,鼓琴,看剑、检书、赋诗,乐事皆具。而林风动月,夜露春星,及暗水花径,草堂扁舟,时地景物,重叠铺叙,却浑然不见痕迹,而其逐联递接,八句总为一句,俱从“夜宴”二字,摹写尽情。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好景只在眼前,写得远近离合,不可端倪。
清查慎行、张载华《初白庵诗评》
#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一作“说剑”,“说”字不如“看”字之深。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村夫子语。昔人谓此诗非子美作,余以此联定之。
清吴乔《围炉诗话》
# 三,妙在“暗”字,乃闻声而知之。四,妙在“带”字,与“江满带维舟”,一则形容维舟之孤,一则形荐春星之密。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
# 此诗意象都从“纤月落”三字涵咏出来,乃春月初三、四间,天清夜黑时作也。……三、四中有诗魂,“烛短”“杯长”,已到半酣时节,知前半皆宴时景也。……(诗)自然流出,静细幽长。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结有远神(“诗罢”二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写景浓至,结意亦远。杜律如此种,气骨有馀,不乏风韵。虽雅近王、孟,实为盛唐独步。
清张锡麟《唐诗近体》
上一篇:唐·王建《田家行》
下一篇:唐·温庭筠《早秋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