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àn
zuǒ
shì
zhuā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lín
fēng
xiān
yuè
luò
jìng
qín
zhāng
àn
shuǐ
liú
huā
jìng
chūn
xīng
dài
cǎo
táng
jiǎn
shū
shāo
zhú
duǎn
kàn
jiàn
yǐn
bēi
cháng
shī
wén
yǒng
piān
zhōu
wàng

译文

风林树叶簌簌作响,一痕纤月坠落西山,弹琴僻静之处,清露沾衣。黑暗中涧水傍着花径流过,泠泠之声盈耳,春星灿烂,夜空犹如透明的屏幕,映带出草堂剪影。烧烛检书,奇文共赏,疑义相析,看剑饮杯,激起我满腔的壮志豪情。写就新诗,忽闻传来吴音吟咏,又勾起了我前几年泛舟江南的回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的心不禁穿过浩渺的时空,飞落到当年范蠡的小船上。

逐句剖析

"林风纤月落":风林树叶簌簌作响,一痕纤月坠落西山,

# 纤月:未弦之月,月牙。《杜工部草堂诗笺》注曰:“新月也。古乐府:‘两头纤纤月初生’,鲍照《玩月诗》:‘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衣露净琴张":弹琴僻静之处,清露沾衣。

# 张:鼓弹的意思。,净:一作“静”。《说苑》:“孺子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或以衣为琴衣,非是。谢朓诗:“静琴怆复伤。”

"暗水流花径":黑暗中涧水傍着花径流过,泠泠之声盈耳,

# 暗水:伏流。潜藏不显露的水流。

"春星带草堂":春星灿烂,夜空犹如透明的屏幕,映带出草堂剪影。

# 草堂: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带:拖带也。

"检书烧烛短":烧烛检书,奇文共赏,疑义相析,

# 检书:翻阅书籍。

"看剑引杯长":看剑饮杯,激起我满腔的壮志豪情。

# 引杯:举杯。指喝酒。,剑:一作“煎茗”。,看:一作“说”。

"诗罢闻吴咏":写就新诗,忽闻传来吴音吟咏,又勾起了我前几年泛舟江南的回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 吴咏:犹吴歌。谓诗客作吴音。

"扁舟意不忘":我的心不禁穿过浩渺的时空,飞落到当年范蠡的小船上。

# 扁舟意:为隐遁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宴左氏庄》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五律。诗围绕夜宴展开,首联点明时间与事件,颔联展现奇幻夜景,颈联描绘宴饮之乐,尾联忆及泛舟之事,传达诗人宴饮时的愉悦心情。写作上,取象自然脱俗,“落”“张”“带”等字炼字精妙,叙事与情景贴合。全诗语句清新明快,有别于杜甫惯常的雄浑简古风格,体现其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彼时的闲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为杜甫漫游齐、赵期间所作,创作时间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后。据杜甫《壮游》诗记载,其弱冠时先游吴越,后游齐赵,正值“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意气风发阶段。某次夜宴中,杜甫听闻座间有人以吴音咏诗,勾连起此前泛舟吴越的记忆,触景生感,遂提笔创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宴饮诗。描绘了夜宴左氏庄时的夜景与宴饮场景,展现了宾主之乐,同时在诗罢之际忆起泛舟吴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彼时愉悦的心情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怀念。

2. 写作手法

对偶:“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运用对偶,“林风”对“衣露”,“纤月落”对“净琴张”,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生动展现夜宴的环境与情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等清幽的夜景,营造出静谧美好的氛围,借此抒发诗人参与夜宴时愉悦、闲适的心情。

3. 分段赏析

《夜宴左氏庄》首联“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自然脱俗,“林风”与“衣露”相偶,“落”“张”二字生动地点明夜景与宴事的开始,营造出雅致氛围。颔联“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涉笔成趣,从声味角度描绘夜景,“暗”“带”炼字精妙,展现出奇幻而充满野趣的春夜之景。颈联“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描写夜宴场景,“检书”体现杜甫对读书的热爱,“看剑引杯”则展现其慷慨磊落的气概,两句动静结合,表现出夜宴气氛的热烈与宾主的欢洽。尾联“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写听到吴音勾起诗人对吴越之游的回忆,借范蠡典故,透露其委心自然、向往自由的超脱心境。全诗取象自然,叙事切景,炼字巧妙,结构浑然天成,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融为一体,尽显和谐之美。

4. 作品点评

《夜宴左氏庄》是杜甫清丽诗篇的作品。其取象自然脱俗,叙事贴合情景,通过“林风”“纤月”等意象勾勒出独特夜景,以“检书”“看剑”等展现夜宴之乐。炼字极为精妙,“落”“张”“带”等字使诗句清新逼人,生动展现画面。黄生评颔联“暗”“带”用字之妙,尽显夜景声味与星光遥映之美。全诗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融为一体,结构上虽景物重叠铺叙却浑然天成。此诗不同于杜甫惯常的雄浑简古风格,充满生气与野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检书烧烛短”,烛正不宜观书,检阅时暂可也。

宋黄彻《巩溪诗话》

# 刘云:是起兴(“风林”句下)。刘云:景语闲旷(“春星”句下)。刘云:豪纵自然,结语萧散(“扁舟”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仄起高古者,“故乡沓无际,日暮且孤征,”“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苦不多得。盖初盛多用工偶起,中晚卑弱无足观,觉杜陵为胜。“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皆雄深浑朴,意味无穷。然律以盛唐,则气骨有余、风韵少乏。唯“风林纤月落”、“花隐掖垣暮”绝工,亦盛唐所无也。

明胡应麟《诗薮》

# 中联精卓,是大作手。

明陆时雍《唐诗镜》

# “风林”应作“林风”,才与“衣露”相偶,而夜景殊胜。……衣已沽露,净琴犹张,见主人高兴。琴未𢏫衣,故用“净”字,新而妙。……束语触耳生情,豪纵萧散。

明王嗣奭《杜臆》

# 赵汸曰:寄兴闲逸,状景纤悉,写景浓至,而开阖参错不见其冗,乃此诗妙处,又五、六句法,不因乎上。周珽曰:风流跌宕,玉媚花明,置之七宝台中,恐随风飞去。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四就无月时写景,语更精切。诗中写景则有风、露、星、月,叙事则有琴、剑、诗、书、酒,而不见堆塞,其运用之妙如此。

清黄生《唐诗摘钞》

# 顾宸曰:一章之中,鼓琴,看剑、检书、赋诗,乐事皆具。而林风动月,夜露春星,及暗水花径,草堂扁舟,时地景物,重叠铺叙,却浑然不见痕迹,而其逐联递接,八句总为一句,俱从“夜宴”二字,摹写尽情。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好景只在眼前,写得远近离合,不可端倪。

清查慎行、张载华《初白庵诗评》

#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一作“说剑”,“说”字不如“看”字之深。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村夫子语。昔人谓此诗非子美作,余以此联定之。

清吴乔《围炉诗话》

# 三,妙在“暗”字,乃闻声而知之。四,妙在“带”字,与“江满带维舟”,一则形容维舟之孤,一则形荐春星之密。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

# 此诗意象都从“纤月落”三字涵咏出来,乃春月初三、四间,天清夜黑时作也。……三、四中有诗魂,“烛短”“杯长”,已到半酣时节,知前半皆宴时景也。……(诗)自然流出,静细幽长。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结有远神(“诗罢”二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写景浓至,结意亦远。杜律如此种,气骨有馀,不乏风韵。虽雅近王、孟,实为盛唐独步。

清张锡麟《唐诗近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建《田家行》

下一篇:唐·温庭筠《早秋山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