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高顶寺":幽深的群山之中,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寺庙,
"黄鹤旧曾留":黄鹤从前曾经在这里停留过。
"鹤去无踪迹":黄鹤已经离去,没有留下丝毫踪迹,
"山僧几白头":寺中的僧人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已然添了许多白发。
"鸟闲斋鼓静":鸟儿悠闲自在,斋堂的鼓声已然沉寂,
"猿啸佛灯幽":猿猴在林中长啸,佛前的灯火透着清幽的光。
"宿约何时践":曾经约定相聚的诺言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题诗向瀑流":到那时要对着瀑布溪流题写诗句。
周弼(一一九四--一二五五),字伯弜,(又作伯弼,正卿),汝阳(今河南汝南)人,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周文璞之子。与李龏同庚同里。诗书画皆工,尤擅画墨竹。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曾任江夏令。十七年(1224)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复官不详。卒于理宗宝佑三年(1255)。
1. 分段赏析
首联“深山高顶寺,黄鹤旧曾留”两句是对山寺环境的远景勾勒。“深山高顶”点明寺宇所处位置的偏远与高耸,给人以清幽隔绝之感;“黄鹤旧曾留”则引入神话意象,既为山寺增添了几分缥缈的仙气,又暗示了此地历史的悠远,仿佛这深山古寺因黄鹤的驻足而更具灵性。颔联“鹤去无踪迹,山僧几白头”两句通过对比抒发时光流逝之叹。“鹤去无踪迹”承接上文黄鹤典故,写黄鹤已然离去,杳无音信,暗含世事变迁的怅惘;“山僧几白头”则将视角转向寺中僧人,以“几白头”的细节,直观展现岁月在僧人身上留下的痕迹,鹤去与人老形成对照,凸显时光无情、世事无常的感慨。颈联“鸟闲斋鼓静,猿啸佛灯幽”两句是对山寺静谧夜景的细致描摹。“鸟闲”“斋鼓静”以动衬静,鸟儿的安闲与斋鼓的沉寂,共同营造出白日过后山寺的宁静;“猿啸”“佛灯幽”则以声显幽,猿猴的啼啸在寂静中更显空阔,佛前的灯火在夜色里透着幽微的光,一动一静、一声一景,将山寺的清幽空灵刻画得淋漓尽致。尾联“宿约何时践,题诗向瀑流”两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许。“宿约何时践”直接点出与友人曾有约定却尚未实现,问句中满是对重逢的期盼与未能赴约的遗憾;“题诗向瀑流”则勾勒出想象中的场景,若能相聚,便在瀑布旁题诗唱和,既呼应了前文深山古寺的清幽环境,又将对友人的情谊与对自然的热爱融为一体。